有哪些很好听的二战时期其他国家的红歌或者民谣?
唱第聂伯河,副歌深沉厚重,笛声可以欢快激越,但忧郁悠远。图为电影《解放》中基辅解放后,男主角和情人在第聂伯河上的桥上相遇的场景。前一幕红军卡车步兵渡河,一片欢腾。男主和女主重聚后,音乐风格略有变化。
《圣战》是二战时期苏联的一首爱国歌曲,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丰碑”。
1941 6月下旬,德国对苏联发动闪电战。苏军奋起抵抗,伤亡惨重。数万座大小城镇被德军炮火摧毁,数百座大中城市沦陷。
在危机时刻,为了激发军队和人民顽强的战斗精神,亚历山大·罗夫连夜写下了这首歌,旨在激发苏军的战斗精神。
歌声很快响彻了苏联的各个角落,苏联士兵用钢铁般的身躯挡住了德军的进攻,由防守转为胜利。鉴于歌曲的巨大灵感,被题写为苏联爱国歌曲。后来被国内外许多歌舞团传唱。
生产过程
1941六月二十二日,纳粹军队入侵苏联。炸弹摧毁了数百座城市,数以千计的和平居民死于炮火。诗人瓦列别杰夫-库玛奇带着痛苦和愤怒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崛起吧,伟大的国家……”。战争的第三天,这首诗发表在《红星与真理》(后来获得斯大林文艺奖)上。
当天,一位红军指挥员拿着报纸找到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罗夫。这首诗表达了所有苏联人的感情,深深打动了亚历山大·罗夫,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反复阅读这首诗。他一夜之间就把这首诗谱成了曲子。
第二天早上,他在排练厅抄了黑板上的歌。来不及油印和抄写合唱总谱,大家就把歌词和歌曲抄在笔记本上。6月27日上午,红旗歌舞团在莫斯科白俄罗斯站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据Aleksandrov的儿子bolis Aleksandrov回忆当时的情景:“我记得那些坐在简陋的军用木箱里抽烟的士兵。听完《圣战》第一节,他们突然站起来,掐灭香烟,静静地听我们唱,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要求我们唱……”
《圣战》是第一首响应卫国战争的歌曲,在苏联歌曲编年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丰碑”。这首歌有一个特点,节奏上是三拍写的,但是有两拍像游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