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古诗《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大意蝉低垂着触须啜饮清凉的露水,长鸣声从繁茂的梧桐树上传出。

因为它身居高处,声音自会远扬,而不是凭借吹来的阵阵秋风。

此文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对此加以否定,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