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中的谐谑曲是什么?
谐谑曲也叫谐谑曲。谐谑曲最初是一种无标题音乐,但后来的标题音乐往往采用谐谑曲的体裁。标题音乐是用标题来说明内容的器乐作品。例如,法国作曲家杜卡的《小巫师》是一部谐谑曲体裁的标题音乐作品,作品的标题是根据歌德的叙事诗改编的。在谐谑曲的介绍中,慢板和快板交替出现,表现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和小巫师的顽皮性格。喇叭和小号用阻挡声吹出咒语主题,扫帚站起来取水。谐谑曲的主要部分是三拍子的快板,描述了扫帚打水,洪水和小巫师的不耐烦。音乐不仅快,而且用的是“三小节节奏”,特别活跃。所谓“三小节节奏”,就是每隔三小节就有一个强有力的节拍。在贝多芬的谐谑曲中,这曾被用作增加动力的一种手段。
谐谑曲是一种活泼幽默的器乐,是在小步舞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谐谑曲遵循小步舞曲的三拍和复杂的三步结构。复杂的三分法是将一段音乐分成三段,每段包含几个小段落,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谐谑曲比小步舞曲更快更活跃,它经常使用独特的音调,不寻常的节奏模式,意想不到的音调调制和力度对比,突然重复以前的主题或引入新的主题,突然结束一段或结束整首歌,产生幽默有趣的效果。
谐谑曲是舞曲的一种变体。它的前身是三拍子的小步舞曲。所以谐谑曲常与一些三拍或三拍即六拍和九拍的舞曲相结合,形成双重体裁。比如柴可夫斯基有一个小提琴和钢琴合奏,叫做“圆舞曲-谐谑曲”。它既有华尔兹的节奏,又有谐谑曲奔放活跃的性格。
“谐谑曲”是指用音乐来表达幽默风趣的趣味。作为音乐,它的特点是3/4拍,节奏快而活泼。因此,它有点类似于小步舞曲,但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