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去东阳的歌?

东阳河两岸,历来有“望云山不用画图,听鸟鸣不用奏春”的地方。在这片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文化乐土上,不知萌发了多少绚丽多彩的民间文艺之花。就说东阳民歌吧,数量多,质量好,流传广,可谓“奇葩绽放光彩,寻常百姓家飘香”。

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下乡采风,一个民谣歌手为了表现东阳民谣的精彩,随便用数字罗列出来:一条丝、两个姑娘的相思、三郎、四季调、五看歌、六不亲、七朵花、八洞仙、九响。在气势磅礴的民歌中,经过音乐家们慧眼识珠,加工改良。省级以上出版的专刊仅有《韭菜歌》、《盼姑娘》、《我的妈妈》、《凤仙花》、《牧歌》、《访洞房》、《送小妹什么》、《猪妈妈》、《看灯的嫂子》,其中参加过省级演出的有《牧歌》、《访洞房》、《十二月花名》等奖项。特别是《韭菜歌》、《盼姑娘》、《我的妈妈》三首歌曲,由浙江省民族歌舞团合唱团在1956排练,并参加首届全国音乐周演出。这首质朴而独特的东阳民歌发源于北京。其中《韭菜歌》得到了中国音协主席的认可和称赞,称其“有质、真诚、含蓄”。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新在杂志上撰文,评论说“编曲加第二声时‘吱吱嘎嘎’的声音特别活泼有趣。”虽然外国人听不懂方言演唱的《我妈》,但通过生动的表演,观众完全理解了两个我妈矛盾冲突又和好如初的戏剧情节,拍手称好。

这三首歌分别在《全国歌曲》、《华东电台歌曲精选》、《浙江歌曲精选》中介绍,由中国工作室录制。

接着,东阳民歌《凤仙花》和《百工莲花》又破土动工了。人们称之为“凤仙花,蓬蓬勃勃,百花齐放”。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出版《表演演唱歌曲选》后,被评为浙江“优秀民歌”。后来,洪铁成先生重新构思、拆分、组合了《凤仙花》、《韭菜歌》、《盼姑娘、婆婆》四首民歌,成为梅花姐姐以全新的形象,走向时代,以群唱的形式出现在央视。2005年5月15日,东阳民歌《凤仙花》和《百工莲花》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尽显风采,成为《中国的记忆》栏目中江南民歌的代表作品。

东阳民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一串璀璨的明珠。如凤仙花、婆婆、韭菜之歌、期待的女孩等。,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它们仍然受到人民的广泛欢迎。具有如此艺术魅力和数量的杰作,确实可以称之为“色彩瑰丽的艺术瑰宝”。专家指出,东阳民歌完全有条件向上申报,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