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在哪里?

在中欧

奥地利地图

/webcargocn/information center/map/Austria . htm

母语是德语。

奥地利

国名:奥地利共和国。

独立日:4月27日(1945)

国庆节:65438+10月26日(1955)

国旗:长方形,长宽比为3: 2。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国旗中心为奥地利国徽。这面旗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奥匈帝国。据说巴尔本堡公爵在与英国国王理查德一世激战时,几乎所有公爵的白色制服都被鲜血染红了,只在他的剑上留下了一个白色的印记。从那以后,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作为战旗的颜色。1786年,约瑟夫二世国王将红白旗作为全军旗帜,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需要带国徽的国旗。

国徽:一只鹰。黑鹰头戴金冠,爪子分别握着金锤和镰刀。它胸前的盾牌上有国旗图案,爪子上也套着断链。鹰是奥地利的象征,墙上的金冠象征市民,镰刀和锤子象征农民和工人,断链象征奥地利人民的自由和解放。

国歌:“让我们携手”

国花:雪绒花

国鸟:家燕

国石:珍贵的蛋白石

国家元首:海因茨·菲舍尔总统,2004年7月就职;沃尔夫冈·许塞尔总理于2000年2月就职;联邦议会议长安娜·伊丽莎白·哈塞尔巴赫于2004年7月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83858平方公里。欧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它东临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接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接德国和捷克共和国。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东阿尔卑斯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大格洛克纳山海拔3797米,是中国最高峰。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北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和高原。多瑙河流经东北部,长约350公里。有德国和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和奥地利与匈牙利交界的新锡德尔湖。属温带阔叶林气候,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年均降水量约700毫米。

人口:865,438+065,438+00,000 (2000年),大部分是奥地利人,其中外国人758,000人,占9.3%。少数民族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约占人口的0.52%。官方语言是德语,98%的人讲德语。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维也纳,人口65,438+0,563,000 (2000)。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9个州,15个自治市,84个区,最低一级2355个乡。这九个州是:布尔根兰、肯顿、上奥地利、下奥地利、萨尔茨堡、施蒂里亚、蒂罗尔、福拉德贝格和维也纳。设立州级以下的市、区、镇(乡)。

简史:公元前400年,凯尔特人在此建立诺里康王国。公元前15年被罗马人占领。中世纪早期,哥特人、巴伐利亚人和阿勒曼尼人进入该国居住,使得这一地区日耳曼化、基督化。公元996年,“奥地利”首次在史书中被提及。12世纪中叶形成公国,在巴本堡家族统治时期成为独立国家。1276被神圣罗马帝国占领,1278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1699获得了对匈牙利的主权。弗朗茨二世于1804年采用了奥地利皇帝的称号,并于1806年被迫辞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职务。1815,维也纳会议后,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成立。1860-1866向君主立宪制过渡。1866在普奥战争中失利,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联。次年,它与匈牙利签订协议,建立了一个双重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地利军队战败,帝国随即崩溃。1918 165438+10月12奥地利宣布共和国。1938年3月被纳粹德国吞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参战。盟军解放奥地利后,奥地利于4月27日成立临时政府,1945。同年7月,德国投降后,奥地利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全境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1955年5月,四国与奥地利签订条约,宣布尊重奥地利的主权和独立。所有的占领军都撤走了。同年,10年10月26日,奥地利国民议会通过永久立法,宣布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不允许在其境内建立外国军事基地。

2005年5月11日,奥地利国民议会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

政治:现行宪法生效1920 165438+10月10。两个附则分别在1925和1929通过。1934宪法废止。1945年奥地利重建后,宣布1920年宪法及其两个附则仍然有效。根据宪法,奥地利是一个联邦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由普选产生,任期6年。议会是两院制,由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国民议会制定法律,由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联邦议会代表各州的利益,其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组成联邦会议,主要职能是接受总统宣誓就职,必要时决定对外宣战。总理是政府首脑。

经济:奥地利位于欧洲中心,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奥地利工业的特点是高度国有化。国有企业控制着95%的基础产业和85%以上的电力产业,产值和从业人数占总数的70%。主要工业部门有采矿、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电力、金属加工、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造纸、食品等,采矿业相对较小。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奥地利的化学工业原料丰富,如木材、石油、天然气、煤焦油等,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化工产品有纤维素、氮肥和石化产品。机械制造业主要生产成套工业机械设备,如水轮发电机、多齿采煤机、铁路筑路机械、木材加工机械和钻探设备。汽车工业是奥地利机械制造业的另一个主要部门。主要生产卡车、越野车、拖拉机、牵引车、装甲运输车及零配件。采矿业是奥地利的传统产业,主要开采铁矿石、褐煤、钨、石膏、菱镁矿、大理石、滑石、高岭石和应时。主要矿物有石墨和镁,以及褐煤、铁、石油和天然气。森林和水资源丰富。森林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有400万公顷林场和9.9亿立方米木材。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自给自足。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56%,其中旅游业是最重要的服务业,主要旅游点有蒂罗尔、萨尔茨堡、克伦顿和维也纳。奥地利的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产品是钢铁、机械、运输、化工产品和食品。进口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消费品。农业发达。

新闻出版:2000年,全国共有报纸186种,其中日报28种。主要报纸有:《新冠》、《信使》、《新闻》、《标准》、《萨尔茨堡消息报》和《维也纳日报》。有三个主要的杂志:《新闻周刊》,规格和侧视。奥地利通讯社1946成立,为奥地利报纸和电台提供世界各大通讯社的新闻,有时还发布奥地利官方新闻。1924建立了一个电台。1999有四个电台,用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四种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在1957推出。

文化:说起奥地利,大家都知道它的音乐和歌剧。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许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以及出生在德国但长期居住在奥地利的贝多芬。这些音乐家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为奥地利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被公认为世界领先的交响乐团。

奥地利学龄儿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学费、书费和上学的交通费都由国家承担。任何持有高中文凭的人都可以不经努力就上大学。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创建于1365,是德语区最古老的大学。

在奥地利,去主人家做客或应邀赴宴时,可以穿深色衣服,也可以穿浅色衣服。较正式、重要的场合(如重要人物出席的场合),宜穿深色衣服以示庄重,婚礼或生日庆典可穿浅色衣服;你必须穿深色衣服去听音乐会和歌剧。奥地利的餐馆以“鸽子”作为其明星标志。鸽子越多,餐厅越高级,最高四星。宴请可分为工作宴请和私人宴请。如果是工作宴礼品,可以免除;私人宴会需要礼物。轶事:日食期间吃了五顿饭的奥地利人> & gt& gt

景点: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级的大型歌剧院,是“音乐之城”的主要标志,被誉为“世界歌剧中心”。建于1869,原为皇宫剧院。它的前身是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的木盒剧院,1869年迁至市区环形街。1918故宫剧院变成国有,叫国家歌剧院。二战时只留下几处废墟,战后重建,翻修10年,恢复旧貌。外观古色古香,整个舞台区完全现代化,配有最先进的音响设备。1955 165438+10月以贝多芬的《费德里欧》的演奏庆祝重生。歌剧院是一座宏伟的罗马建筑。前厅和侧厅由大理石雕刻而成,里面悬挂着精美的壁画和伟大音乐家和著名演员的照片。礼堂共6层,可容纳1600多人。

维也纳音乐厅(Music Hall Vienna):奥地利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办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成立于1867,完成于1869。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墙黄红相间,屋顶矗立着许多音乐女神的雕像,古朴别致。1870 65438+10月6日,音乐厅金色大礼堂举行首场演出。从1872到1875,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负责组织音乐厅的音乐会。从1939开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都在这里举行,时间是65438+10月1,因战争中断,1959年恢复。大厅里有一个收藏大厅,分为两个房间。一个是展览室,定期举办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个是档案室。一边,书架上摆满了大量手写、木刻和印刷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柜子,里面放着音乐手稿、信件和其他音乐家的手迹,包括莫扎特的音乐手稿:最后的交响曲等。房间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科研人员查阅。档案馆曾经是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临死前反复叮嘱他把自己的几千本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给档案馆。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该协会有7000多名会员,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音乐组织。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西北部萨尔茨堡州的首府,靠近多瑙河支流萨尔茨堡河,是奥地利北部的交通、工业和旅游中心。这里是伟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被誉为“音乐艺术中心”。萨尔茨堡建立于1077年,是公元8世纪-18世纪天主教大主教的住所和活动中心。萨尔斯堡于1802年脱离宗教统治,根据《舍恩-布朗条约》于1809年回归巴伐利亚。维也纳会议(1814-1815)决定将其归还奥地利。这里的建筑艺术堪比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被誉为“北方的罗马”。这座城市位于萨尔恰赫河两岸,坐落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之间。这座城市被郁郁葱葱的陡峭山脉环绕,充满魅力。HolhenSalzburg(11世纪),位于河右岸南坡,历经900年风雨,巍然屹立,是中欧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中世纪城堡。本笃会修道院建于7世纪末,长期以来一直是当地传教活动的中心。方济各会教堂建于1223年。大教堂模仿罗马大教堂,建于17世纪初,是奥地利第一座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大主教官邸是16到18世纪的文艺复兴宫殿。米拉贝勒宫最初是公元17世纪为萨尔斯堡大主教建造的宫殿,并在公元18世纪进行了扩建。现在它是一个旅游中心,包括宫殿、教堂、花园和博物馆。城南是建于17世纪的皇家园林,以“水游戏”闻名。园内楼房屋檐下,道路两旁有暗渠和水管,不时喷水,飞溅,雨帘雾障。走进园中的一个人造洞穴,潺潺流水发出26种鸟鸣声,形成了一首优美的空山鸟鸣。在一个由机械装置控制的舞台上,156个移动的人物通过水流的作用,再现了300多年前这里城镇的生活。走进萨尔茨堡,莫扎特无处不在。1756 65438+10月27日,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诞生在市区粮食街9号。莫扎特故居被改成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