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有哪些?
第一部分引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声音结构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和创作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广泛而密切,对人的全面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当今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或美术课程的衔接是高中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表现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充分体验音乐之美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和陶醉,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体验。音乐音频素材的非概念、非具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理解和创作音乐的广阔空间,可以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展示个性和创作才华。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参与感和相互尊重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知识渊博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课程的基本概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兴趣爱好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该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识别、判断、创造、表达和享受音乐之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点,从整体上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理解音乐元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亲密接触、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生活的前提。音乐课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稳定的兴趣和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要为有音乐特长和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性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要体现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特点,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作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一切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把它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的实践,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音乐创作的目的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生动有趣的创作活动、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4.弘扬民族音乐,了解多元文化。要把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和反映现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怀。世界和平与发展取决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要以开阔的视野去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惜人类文化遗产,让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三、课程设计的思路1。关于模块的设置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音乐课程的性质,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关于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体要求,充分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和特殊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这六个模块分别是:音乐欣赏、歌唱、表演、创作、音乐舞蹈、音乐戏剧表演。音乐欣赏是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历史文化,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评价判断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渠道。唱演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音乐表演活动,享受音乐表演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演能力。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取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基本乐理的模块。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发展需求,了解音乐与姐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达能力。虽然上述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各有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音乐欣赏”作为提高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渠道,在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中是应该首先突出和强调的。2.关于学分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学生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并通过考试或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生在音乐课上需要修满3个必修学分。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容量和要求,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欣赏”为2学分,其他五个模块各为1学分。对于音乐能力较强,并愿意在音乐方面继续发展的同学,在取得规定学分后,鼓励他们选修其他模块,或者继续深化歌唱、表演、创作模块的学习。完成18学时后,通过考试或评估,可获得1学分。3.学生选课和不同模块的实现。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学习选课前,音乐课程不同模块的内容、性质、开课计划(包括课表、上课地点、教材、师资等。)应及时向学生详细介绍。学生选课时,音乐老师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有能力开设的模块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教师的指导,选择符合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从目前的师资和教学设备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有条件同时开设6个模块。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不同模块。总的原则是:优先考虑对全体学生有益的基础模块——“音乐欣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所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多选择。高中音乐课程结构及教学实施表模块学时学分必修学分教学实施音乐欣赏36学时2学分3学分在高中任何一个学年开设(一般在高一或高二)。每个模块18学时,学生可以跨班选课,每人打1学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目标的设定是基于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通过教学和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表达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具体的课程日常标准包含在以下三个维度中。1.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音乐,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对亲人、他人、人类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从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思考和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声音、形式、意境、风格和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通过对中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强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和优秀音乐作品,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培养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二、流程和方法1。体验。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对音乐作品完整而充分的体验。要在音乐形式和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启发学生充分发展联想和想象,在音乐体验中珍惜和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2.对比。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3.探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作音乐,倡导开放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三、知识技能1。欣赏不同时期、民族、流派、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了解音乐的历史和发展,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2.通过对歌唱、表演、创作、音乐舞蹈、音乐戏剧表演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和创作活动,培养其相关的表演和创作能力。上述课程目标表现为三个维度,在实践中,它们密切相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