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简介
他的祖父和父亲是宫廷乐师,他的父亲在当地管弦乐队演唱。或许是遗传,或许是熏陶。小时候,他被父亲发现有不寻常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指导下,贝多芬开始接触音乐。四岁开始学习控制钢琴和小提琴,在父亲的严格监督下日日夜夜练琴。父亲希望把他培养成第二个莫扎特。贝多芬八岁开始表演。
莫扎特去世两年后。贝多芬搬到了维也纳。那时他22岁。在这里我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海顿。他开始向约瑟夫·海顿学习作曲。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是因为他独特的演奏技巧。短短十年间,他创作了《C小调交响曲》、《为远方的恋人》、《田园交响曲》等著名作品。正如听过他表演的观众所说,“他知道如何吸引每一位观众,常常让他们落泪……”所以他也得到了资金支持。
1790之后,26岁的贝多芬开始出现听力问题,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变得越来越抑郁。天赋异禀的贝多芬并没有因为耳鸣而停止创作,而是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仍然创作音乐。但是耳鸣的影响就是他按键的时候控制不了手指的力度。这让他绝望了。
1802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写下遗嘱——《海利根施塔特遗嘱》。“我本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我的艺术留住了我,”我在遗嘱中写道。
1803-1813期间贝多芬创作了六部交响曲。最杰出的是《英雄交响曲》、《第七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1803的《英雄》交响曲改变了交响乐传统的历史走向,震撼了听众。舒曼曾说:“虽然你经常听到这首交响曲,但它对你来说总是有一种不变的力量——就像自然现象总是会吓到人一样。”恩格斯听完《命运交响曲》后称赞道: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任何东西。“那种彻底的绝望和悲哀,那种悲伤和痛苦”和“那种温柔的爱的思想”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命运交响曲的实质。
1814,贝多芬此时已经完全失聪,几乎退休。他的音乐对观众的要求也很高。他赋予了音乐宏伟的气势,震撼了听众的心灵。
贝多芬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下午5点45分。结束了他痛苦而辉煌的一生。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对生命的期待和尊重。他曾说:“我愿意过1000次这样美好的生活。”他说:我听到树木和岩石在歌唱。他的作品洗去了几代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