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和通俗歌的区别
民族歌和通俗歌的区别如下:起源不同、特征不同、演唱技巧不同、定义不同、特点不同。
1、起源不同:民族唱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通俗唱法起源于1900年,那时古曲的“美声”和“通俗的”的歌唱方法,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到了1920年以后,流行歌曲的歌唱者开始用话筒而产生了分歧,不再需要把声音唱的很大的技巧,启发了白人歌者丢开节拍稳定的音调和拍子。
2、特征不同: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声音听起来很甜美,吐字清晰,气息讲究,音调多高亢。在第一阶段真声运用的比较多,声音位置相对靠前,以口腔***鸣和头腔***鸣为主。第二阶段继承了中国早期传统民族唱法的同时,改变了以真声为主的发声技巧,混入了假声。第三阶段是在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基础上,结合并运用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使音域和音量扩大,呼吸流畅。
通俗唱法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演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语言以质朴为本;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演唱者的普及程度十分高,多为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员;韵味独特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艺术特征。在表演中,歌手除了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的节奏、音准及吐字清晰之外,还常运用声音或形体动作的强化来达到情感的表现。
3、演唱技巧不同:民族唱法以真声为主,大多采用腹式吸气法,其特点是气吸得深,但量少;形成的吸气管道比较长,不利于高、中、低声音的统一;***鸣以头、鼻腔***鸣为主,辅以喉、咽、口腔,加上少量的胸腔;喉咙打开适度,喉咽腔不要求开得太宽,喉结相对稳定,放松下颚,抬高上颚。
通俗唱法不要太刻意注意姿势及口、鼻吸气的动作,气息调整均匀,空气不要吸入过满。在完成正确的吸气息动作后,肺部即形成负压,空气自然进入肺部,这样在演唱时吸气迅速,在话筒前无任何杂音。发音时要平稳、轻柔。
4、定义不同:通俗歌曲:流行的、赋予现代色彩的歌曲,称为歌曲。歌曲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族歌曲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
5、特点不同:通俗歌曲:歌曲表现一个时代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歌曲的蓬勃、意大利歌曲的热情、英国歌曲的淳朴、日本歌曲的悲愤、西班牙歌曲的狂放不羁、中国歌曲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现代气质与色彩。
民歌: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形式逐渐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