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为啥没音讯了?

刀郎演唱会的一点遗憾和思考518过去好些天了,报道还很少,从部分录像及照片中可以感觉到演唱会的气氛,无疑,这场演唱会是成功的。

一场演唱会,我认为达到精神、物质双丰收就可算大获成功。精神丰收:首先是给观众一顿丰盛、美味的视听大餐,观众满意度高;其次增加歌手的名气、声望,以前香港歌手都以在红馆开个唱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成就;物质丰收当然是指票房收入了,根据报道的入座率,乌市演唱会也是成功的。

这场演唱会,刀吧搞一个“网上直播”,我是同时在和一位刀迷QQ聊天的。根据我们谈话分析的情况,刀郎当晚很多歌曲都没有唱完整,事后看录像也感觉确实如此,这是我感到十分遗憾的地方。

对于一场演唱会的观众群,请允许我进行一个分析:分为三类1、狂热的铁杆歌迷;2、喜欢歌手的一些歌曲的人,但不狂热;3、无所谓喜欢不喜欢的人。第一类人员观看演唱会,期望的当然就是能看到自己的“偶像”,能和偶像互动,这是最主要的;第二类主要目的就是欣赏一场高水准的演唱会;第三类,也就是看看,无所谓的样子,他们的票也许是买的,但更大的可能是单位赠票。根据统计学相关理论,第二类人员应该是最多的。而歌手重点关注的应该是这一类人群,他们不仅是票房的主要来源,也是扩大歌手影响力的主要力量,通过演唱会,他们有可能成为歌手的义务宣传员,也有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方向――贬低歌手。

这场演唱会给我的感觉是刀郎的重点有点偏向了第一类观众,这从现场互动频繁的情形就可发现。而我们的刀迷也不甘落后,歌声、尖叫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长江后浪推前浪……而这两点我觉得是造成歌曲唱不完整的主要原因。

刀迷们爱刀郎,原因之一就是他对刀迷有着同样深厚的感情,在他心中刀迷是第一位的,其地位高于记者,我也为此对“刀迷”这个称呼感到自豪,我也很希望在演唱会上多一些互动,多一些狂热。但是,朋友们,如果是一场歌迷答谢演唱会,观众都是歌迷,那是应该充分甚至是全场互动的,可这是一场面对大众的大型个人演唱会,我觉得歌手倾情的奉献一顿高水准的视听大餐才是最主要的。这样说,绝对不是说这次的大餐水准不高,相反,刀郎的现场演唱水平几乎与唱片相差无几了,我们需要的是更上一层楼而已。我曾经看过张学友的演唱会,有和歌迷的互动,现场气氛也很好,但38首歌曲,全部是完整的演绎,象我这种非狂热的“友迷”,感觉是:这是一场非常值得观看的演唱会。

另外,演唱会要出DVD,根据其他歌手的情况,DVD同时具备卡拉OK功能,这样歌曲没唱完怎么出OK?

以上浅见,纯属一家之言,望刀郎团队思考。环球巡演的路子很长,乌鲁木齐只是第一站,而且新疆的“铁杆刀迷”会更多一些,刀郎也很久没有与大家见面了,答谢歌迷的气氛浓些也不错,在其他城市的演出中,我希望刀郎面对的是更广大的观众!美刀针对豪情的揭密又写了一个“关于豪情的揭密5.18"厚道人"李松强,其实作为刀迷没有必要这样”: /f?kz=205302116 的贴子作为回答,也算是一家之言吧。但豪情说的“当你花上几天时间,花上一万多元,然后把你放在旮旯里看火柴棍似得刀郎演唱会,你在坦然面对吧”,我觉得更有道理。如果是我,也绝对有豪情一样的感受和怨言。说句实话,要是我,当时我就会问松强或工作人员,“现在还有至尊席的票吗,我想自己买票到那去。”这绝对不是让他们难堪,而是我的真实想法,“花上万元千里迢迢到这来我都愿意了,我才不在乎多花一千元去坐一个好点的位置。”在这个歌迷区安排的问题上,我认为松强考虑确实是有失误的。但我看到玲子和松强的合照,也确实感到这条汉子已经累的不成人样了,对他表示敬佩和同情……

另外我对美刀的 “会后刀郎那么累,第一时间赶来见我们,签了那么多的名,他一点不耐烦的表情都没有,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在乎我们,问题是他拥有的不仅仅是我们,业务上的伙伴,专业上的朋友,事业中需要照顾的方方面面。。。。这些如果没有李松强的安排,恐怕也不行吧。 ”也十分的赞同,并且坚持在上一篇“刀郎演唱会的一点遗憾和思考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现在除刀迷外的人象住在桃花源里一样,对刀郎的后两张专辑有一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不要说九雨没有进行什么宣传工作,什么“歃血为盟”,什么“刀郎III试听”,几大城市的“黄玫瑰发布会”难道不是貌似轰轰隆隆的进行过吗?效果却是这样!又没有为什么刀郎III的MV遭到这么多批评?为什么会在这之后推出一个更恶心的“玉萨MV”?

一句话,缺乏人才!葛优说过: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九雨公司缺的就是人才。这不是指歌手、创作者及乐队,不要说刀郎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当今中国流行歌坛没有几个能出其右了,就是九雨团队的其他人员,如黄灿、玉萨、云朵、梁子、王翰仪等的水平也不亚于国内及港台的任何的一家公司吧。九雨公司缺的是宣传、策划方面的人才!

还有更深层次问题吗,真的就是没有人才可用吗?不是!九雨的盟友环球公司人才济济,配合谭咏麟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成功,无论是演唱会还是MV,有多少都是是深入人心,被视为经典的!九雨用了什么人?用了著名的才子李宗盛,但有没有考虑李宗盛根本不精通民歌这个现实呢?他把刀歌搞成什么样子?用了著名的导演陆川,这个对“你考虑过它和普通观众的审美习惯是相冲突的吗?”回答“顾不了那么多,我拍到那儿的时候已经……周围的人都说我已经半疯了,什么都听不进去,什么都不考虑。当然,人还是很清醒,很理智,可我内心有一种劲已经强盛到不会再去顾忌什么了”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美好的玉萨形象被一个女鬼所替代!也不必说环球,就是刀郎吧,如果认真翻看,也会发现有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但九雨有没有认真考虑吸收一下呢?千里马不常有,如果再没有伯乐的话,我想九雨公司想要有巨大发展是很困难的了……

刀郎演唱会的一点遗憾和思考(之三) 这个“之三”纯属凑数,有点想法,但没几句话就说清楚了。继续谈个人演唱会,这回说说开演唱会时机的选择,好像与思考二中提到的总体策划问题有点关系。

据我了解其他歌手的开个人演唱会之前一般都发行一张CD,这CD有人听过,但大众还未熟悉,还处在推广过程。演唱会曲目一般是歌手经典的歌曲加上新唱片中的几首歌曲。这样会达到双重效果,既让广大观众重温经典,扩大人气,又为新唱片做了宣传。

对刀郎而言,《雪》推出后,人气急升,但由于歌曲还不足够,而且刀郎演出经验不足,不是开个唱的时机;《胡杨》推出之前同样存在以上问题;《刀III》推出之际,我认为是最好时机,这时候大众对《雪》已经耳熟能详,《胡杨》也有些美誉,但知之者不众,同时全国正在热播《大敦煌》,给人们的印象是:那个久无音讯的刀郎又出来了。这时候如果能配合《刀III》的推出,举办个唱,一个全新的“雪藏”后的刀郎站在大家面前,一下子奉献这么多好歌给大家(因为大家对《胡杨》也不顾熟悉,《胡杨》和《刀III》一起,可称为经典的歌曲就足够多了),谁都会有一种“刀郎还是那个刀郎”的感觉,可以说是有“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下子会把丢失的人气全部挽回来……但当时刀郎在忙什么?黄灿的专辑、玉萨的专辑、还有……错失了最好时机,实在有些可惜!

现在,最好的时机已经过了(因为电视剧《大敦煌》已经无人谈及了),好在大众对《胡杨》和《刀III》还不算熟悉,也许也能达到一种“突现于眼前”的效果。但如“思考一”所述,九雨和刀郎似乎首先应该把“对象”的问题考虑好,呵呵!

最后,预祝刀郎环球巡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