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白光》的概述?

《白光》讲述屡试不第的文人陈士成,受不了再次落榜的打击,精神恍惚中看到眼前出现白光,并且在白光的指引下开始在自家后院挖起银子来,没有挖到银子的他再次跟从白光的指引在深夜进了山中寻宝,第二天便有人在湖中发现了一具男尸,连身上衣服也被人扒了去。文章批判了封建社会病态的科考制度,揭示了十年苦读反而无用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小说通过描写封建科举制度害死陈士成,重点批判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同时也批判了陈士成的利欲熏心。在封建社会,陈士成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子弟,只有走读书应试的道路,是封建社会做成了科举这个套子把他牢牢套住,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小说最后写到陈士成在河中淹死,仅是肉体生命的死亡,他的精神生命早在他做科举幻梦的时候就死亡了。 另外,还批判了社会对陈士成之死的冷漠:“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只是由地保照章处理。如果说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悲剧,那么漠视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更大的悲剧。

《白光》最初发表于1922年7月10日上海《东方杂志》第19卷第13号,后收录于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白光

百度百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