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班小叶子音乐教案

一、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项比较枯燥和困难的教学活动。只要老师会唱,孩子自然会跟着唱。如今,在认真贯彻新《大纲》的过程中,发现新歌的教学并不像过去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孩子跟着唱一句”,而只是针对孩子是否能完整地唱出歌词,而应该让孩子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帮助孩子提高表演技巧和能力。这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课本:

(1)教材分析

《小叶子》是一首AB型歌曲,是一部具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第一段主要讲的是树妈妈看到娃娃飘走时的伤心之心,音乐缓慢而悲伤;第二段主要讲的是小叶子变得勇敢,母树很开心。音乐欢快的跳跃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孩子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易于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通过学习歌曲,孩子可以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内心感受。

(二)教学目标

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声音的控制能力都有所提高,对音乐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经过对教材的充分分析,根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技能、认知和常识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大纲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歌曲《小叶子》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关键)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了用不同的歌曲(缓慢连贯、欢快跳跃)、表情、动作来表达音乐的内容。(难度)

上述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教育从听、感受到表现的审美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强调:美术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和感受美术之美的过程。所以,我会把这个活动的教学重点放在:充分调动孩子的听觉视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因为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对他们来说,学唱一首新歌并不难。但是在他们有了自己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之后,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来表达内心体验,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度。

(4)教学准备:

1,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树木的姿态和树叶掉落的场景(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铺垫)。

2.两个“大树妈妈”和几个“小叶子”(儿童思维以具象形象思维为主,用这些素材来营造秋天的场景,引起儿童的情感反应,为最后的表演提供素材)。

3.多媒体课件《小叶子》(这是作品欣赏的重要媒介,会以它为载体,给孩子呈现一个完整的、感性的艺术形象。创造意境,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三。口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开启的感性通道越多,个体对认知对象的体验就越细致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深刻。在这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示范法。其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的方法,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让儿童在沉浸式的环境中感受和表达音乐,为儿童提供欣赏和表达艺术的机会,激发儿童对艺术表达的欲望。

(2)学习法律

日本流行音乐教育家铃木说:“孩子首先要学会听完整的优秀音乐,学会能够听出这些好音乐中所有微妙的变化和独特的味道,熟悉这些音乐及其微妙的变化,达到能够做出直观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比较法和游戏法是儿童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也肯定和接受了幼儿独特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谈谈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中,将充分为孩子们营造民主、平等、轻松、快乐的艺术氛围,促进孩子们艺术能力和良好人格的发展。

(一)有节奏的方法,调动情绪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活泼幽默的小毛驴,进了教室。通过老师的领唱和孩子们的舌战,与老师进行了互动,营造了生动轻松的活动氛围,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练习你的声音

1,呼吸练习

调整孩子的呼吸,准备练习发声。

2.练习声乐

有助于练习孩子的音准和节奏。咏叹调包含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唱腔,非常有趣,为孩子理解《小叶子》这首歌不同的旋律风格做了铺垫。

(3)学习歌曲

1,设定情境感受旋律

老师和孩子们制作树叶从树上落下的样子和树叶随着音乐在风中起舞的场景。目的是唤起孩子对秋天落叶场景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小叶子的音乐旋律,从而导入小叶子的故事。

2.欣赏童话,理解作品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欣赏、示范、启发的方法,并提出了开放式问题(你在故事中听到了什么?当你难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诸如此类),给孩子更大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回忆自己悲喜交加的情感经历,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巧妙地将老师的示范演唱融入到童话欣赏中,让孩子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为理解下面的《小叶子》这首歌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环节使得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体现了课程多样化的融合。

3.欣赏整首歌,感受音乐

这一环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整首歌欣赏法。课件将生动的画面与歌曲《小叶子》完美结合,将幼儿一下子带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现出完整的艺术形象,让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享受艺术美。这里采用整首歌欣赏法是因为儿童处于整体模式识别阶段,大脑总是不加思考地选择熟悉的物体进行完整的摄入,所以让儿童欣赏整首歌可以让他们更完整地享受音乐。

4.一步一步感受,加深理解

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孩子比较作品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感。运用启发和引导的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帮助孩子了解萧也和舒舒母亲的内在心理活动,探索和思考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反映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体现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营造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突出重点,做好解决难点的准备。

5.学习唱歌

旋律和节奏是一首歌的灵魂。先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背诵歌词,再用单个字“拉”哼唱旋律,更熟悉旋律台词,最后孩子完整的学会唱歌。教师通过引导孩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在尊重孩子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提高演奏技巧和能力: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等表现出内心的体验。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表达体验乐趣的自由

本节课是本次活动的结束。所有的孩子和老师一起玩手中拿着小叶子的叶子公仔,与设定的场景进行良性互动,让孩子身临其境,配合小叶子音乐的自由表演,起到了自始至终的呼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