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认识并探索走出简单的迷宫。

 2、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理感受。

 3、能大胆、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感受爸爸妈妈温暖的爱,珍惜爸爸妈妈的爱。

 5、对探索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1、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里感受

 2、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进行了一课时的学习,对故事情节大致了解;《我们去探险》ppt;音乐《杜里和莎里》

  活动过程:

 (一)幼儿熟悉环境,和客人打招呼。

 (二)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

 1、小朋友听听里面唱到了谁?

 2、他们要去做什么?

 3、探险是去做什么?

 教师总结:探险是说去一个从没有去过的陌生地方,去发现新鲜好玩的东西、或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探险可能有危险。

 4、杜里和莎里为什么要去探险呢?(尽量让幼儿回忆,教师可适量播放相应ppt)

 5、你们觉得杜里和莎里的爸爸妈妈会同意吗?爸妈可能会担心小朋友吃不好、穿不暖、会遇到危险

 6、你觉得杜里和莎里会怎么对爸爸妈妈讲呢?

 (三)小朋友想去探险吗?那我们今天就和杜里和莎里一起去探险吧!

 1、播放ppt—黑熊脚印迷宫提问: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走出来呢?(电脑上操作一遍)

 2、ppt森林迷宫及第12—13面。

 提问:

 (1)为什么说杜里和莎里是勇敢的孩子?

 (2)他们走出了迷宫心情怎么样?

 (3)爸爸的背是什么样子?

 3、ppt第14—17面

 提问:拿不定注意了,杜里和莎里是怎么想的?

 4、播放ppt第18—19面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5、一起找到水源

 6、ppt第22—23面。

 提问:杜里和莎里又遇到了什么危险?沙洞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人帮助杜里和莎里?

 7、ppt第26—29提问:虽然有锷鱼迷宫,可是他们不在害怕为什么呢?8ppt第30—31面。

 提问: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谁?

 (2)杜里和莎里想到了什么食物?

 (3)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师总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爸爸妈妈都在等着我们,给我们好吃的,爱我们。

 8、杜里和莎里终于找到了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家总是温暖的,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那小朋友要怎么对爸爸妈妈呢?

 总结:杜里和莎里在探险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危险,但他们都不害怕,小朋友也一样,遇事要多动脑筋竟、想办法。生活中有许多的好玩的秘密。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播放音乐结束)

  活动反思:

 一、在尝试益智类读本的教学中,对教材处理有进一步理解

 1、在故事讲述中,学会迷宫的走法。

 以往的阅读活动,我多选择倾向于富有想象力、欣赏性较强的读本。而《我们去探险》,则是倾向于益智类型的读本,它通过让孩子阅读,尝试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迷宫。读本将各式迷宫通过故事串联起来,形成有情节性的迷宫书。选择这样的读本,是尝试,也是挑战。一开始,我将活动定位为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出迷宫,并把它独立于读本之外,提炼出来让孩子或个人或分组练习。课后发现:脱离了读本的迷宫无法让孩子感受读本精髓的地方,更是缺少了阅读之味道。如何才能将读本阅读与学会迷宫走法相互结合,形成有效教学?老师们的一番讨论,为我打开了另一个思路:何不在故事讲述中结合迷宫的走法,引导孩子一同在阅读中学习?果真,结合课件,阅读到何处就和孩子一起解决相应迷宫的做法真的更能让孩子体验胜利的喜悦、感受探险的需要的勇气与智慧呢!

 2、章回式的活动设计,留有悬念,为下一次探险埋下伏笔。

 厚厚的读本中串联着不同类型的迷宫,要一次性将所有类型的迷宫都给孩子们吗?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我选择了章回式的设计,将故事分段进行,按迷宫的三种类型将读本分为三个部分,即三个教学活动来进行:第一课时——熊脚印迷宫;第二课时——森林、沙漠、沙洞迷宫;第三课时——沼泽迷宫。当然,进行这样的设计还有最大的一个目的,即每个活动过后,均留给孩子们一个悬念:杜里和莎里的探险之路走完了吗?他们还会到什么地方探险?接下来的挑战又是什么?在一遍遍的猜测中,孩子们对读本后续情节的关注激情一次次被点燃,在留有悬念的同时,也为下一次的探险活动埋下热情的伏笔。

 3、根据年龄特点,对读本顺序进行重新组合与安排

 在读本里的第二种类型障碍式迷宫中,几个迷宫的顺序分别是:森林迷宫、蜘蛛迷宫、沙漠迷宫和沙洞迷宫,按照难以程度来看,蜘蛛迷宫的难度最大也很难。面对着读本,我陷入了思索:蜘蛛迷宫在读本中的顺序位于第二,并没有按照由简入难的顺序排列,若是按照读本的顺序进行,孩子还没完全学会迷宫的走法就被难度最大的所吓倒,并且,如果一个活动就完成这么多的迷宫,孩子接受得了吗?那么,能否将读本中的蜘蛛迷宫遮盖起来,先不让孩子看到,而是于课后,当他们已经学会如何走这一类型的迷宫了,再投入区域中,让孩子尝试。教学园长的建议,又一次打开我的思绪。付诸于行动后,证实了蜘蛛迷宫对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度非常大,区域活动中,许多孩子都是两人合作式的讨论,当然,这也花费了他们不少时间。不过,走出蜘蛛迷宫后,孩子们都欢呼着雀跃,告诉我:"我们帮助杜里和莎里了!"

 确实,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适当对读本顺序进行重新排列,既是教师对教材处理的一种方式,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4、对读本进行加工,使其与幼儿更好互动

 如何让读本与幼儿更加地亲密接触?也就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可以既不破坏读本,又能在读本中留下痕迹验证迷宫走法是否正确?这个大难题如何解决是好!其中一个教师的提议,再次为我打开另一扇门:可以在书上附上一层透明薄膜,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直接在书上画迷宫了!这个建议可行吗?加工后的书,再借助于可擦掉的白板笔与板擦,孩子们真的与读本有了零距离接触!活动中,我再适时提醒孩子贴有薄膜的地方才能画,否则不能随意在书上乱涂画。瞧,这样的提醒,又将爱护读本的.教育自然渗透。

 二、通过多媒体的操作进行有效引导与示范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已经不足为奇,并且,也有一些对阅读活动中使用课件提出质疑的声音。然而,在《我们去探险》的活动中,因为有了课件的帮助,才使如何寻找迷宫入口与出口、如何走出正确路线,变得如此一目了然。当一名孩子在课件前思索着走,教师点击鼠标再跟进,让孩子们***同验证时,课件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就这么显而易见。相比较起图书,就无法起到这么直接作用了。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课件,让其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手段,也成为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尝试读本与课程相结合,起到相辅相成作用

 《我们去探险》在故事讲述中把身处不同场景的各类迷宫串联起来,所涉及到的探险地有:森林、沙漠、沙洞、沼泽。若能将读本与课程加以整合,是否就能更好地挖掘读本的内涵,让主题成为读本的铺垫与延续,让在教学中更加丰富多彩。经过尝试,我欣喜发现,原来这样的结合真的非常富有价值。

 首先,环境氛围的渲染引发孩子对迷宫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与探究。主题一开始,从海底历险开始,让孩子探究海底的秘密,并跟着读本,引领孩子一步步走入森林、沙漠、沼泽的小主题式探险。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究中,增长了见识,并喜爱探究自然,同时,墙饰上结合小主题的各式迷宫更是让他们探索到更多不同种类、不同走法的迷宫。

 其次,读本阅读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迷宫热情与对大自然的探索之情。当小主题《大海历险记》中让孩子们沉浸在海底隧道(迷宫)并讨论着如何走出时,读本也就在这时出现,孩子们一边沉迷于杜里和莎里的探险之旅沉浸,一边探索着迷宫的奥秘。由于有了前期主题的铺垫,他们对于迷宫以及各种场景的出现显得不那么陌生,同时,也更加激发起对读本的热情与探究。

 最后,课程开展的同时又延续了读本的探究性。读本探究过后,孩子们更是沉迷于迷宫,于是,主墙饰上的迷宫完全成为了自由探究的天地。区域中更加困难的迷宫也带给孩子更多趣味。同时,读本中与墙饰中的场景也成为了他们喜爱的探究之旅。森林里藏着什么动物?走出迷宫后会遇到什么?躲藏在木桩后面的脚印是谁?沙漠里有什么?怎样才能从沙漠中逃出……一个个线索、一幕幕场景隐藏着秘密等待着他们,这样的氛围,怎能不让孩子深陷其中的探索之路?

 当然,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孩子们还收获了更多知识以外、读本所赋予的:信心与勇气!他们知道了遇到问题,不气馁,要通过勇气与智慧来战胜,懂得遇到困难时,要知道变通,寻找另一条道路而不要深陷死胡同。这同时也是对我的启发,它让我明白,唯有尝试,才能不断进步;唯有挑战,才能有所突破!《我们去探险》不仅是我勇于尝试的第一次,它更是在我教学生涯中印象深刻、不可磨灭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