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原来成长是脉络清晰的疼痛
文/沤泥
图/剧照
这是一部五年前就拍好的剧,不知道为什么被禁播了这么多年,弹幕说看懂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起初我特别不理解李玩的孤僻,她的冷淡被我理解成有恃无恐。当爱因斯坦丢了,她把爷爷推在地上,头也不回的继续找狗,我觉得她充满了叛逆。
就像弹幕上说的一样,不管怎么样,推爷爷就是不对。
直到李玩被父亲打的害怕到在浴室里泣不成声,我才明白,李玩所表现出来的孤僻是她对世界最后一丝的倔强。
十三岁刚上初中的她,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带大,被强迫参加英语兴趣小组,甚至强迫和父亲应酬。
当爷爷不小心把狗弄丢,她所表现出来的愤怒是绝望。我能理解她当时的做法,这个世界上,在她眼里,仿佛只有爱因斯坦这条小狗是她的寄托。
她不是不爱爷爷奶奶,只是缺少了父母的爱,对于亲人,永远会有一种抗拒。
面对家人合伙找另外一条小狗替代爱因斯坦来骗自己时,那种绝望,是更彻底的。
家人总一味的用自己所以为的爱来对待孩子,可是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
“我失望的不是狗丢了,是爱因斯坦丢了。”
在李玩眼里,爱因斯坦是家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需要她的人。
所以在知道家人骗自己时,李玩接受不了,因为家人对于她的情绪永远不在乎。
约着高放,两个人不说话,李玩却喝着过敏的牛奶和啤酒,最终回家被父亲掐着脖子狠狠地警告。
那一刻这个十三岁的女孩眼里没有光,只有黑暗。
她真正的向世界妥协了,或许,这就是成长。
无论你怎么歇斯底里争取,不属于你的,永远不是你的。
有人说,只有有钱家的孩子才会这样任性,因为李玩家有钱,所以她争的多。父亲的这顿惨打,是李玩活该。
不,不是的。
那种父母离异的孤僻好是任何人都学不来的。
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心理阴影。
惨打过后,李玩不是认错了,而是认怂了。这就是成长。
成长是在你认清世界后,仍然愿意接受它。
十三岁的孩子,正需要家人的爱,李玩每天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即使被疼爱,却永远不及父母的一句问候。
而她的父母,只是一味的在她身上灌输压力,英语成绩不好,必须报兴趣小组;心爱的狗莫名其妙被弄丢了,必须接受新买的狗;而对于父母离异的原因,她都不值得过问。
当李玩英语成绩拿了全年级第一,父亲把他带到新弟弟生日宴会上庆祝。所有的闪光灯聚集在弟弟身上,李玩被挤在了最后,她那一刻是被忽视的。
当父亲拖延时间带自己来到酒席上,李玩为了父亲的工作,喝着本来过敏的红酒。
因为狗咬了弟弟,所以父亲把狗送到了狗肉铺。不给它任何求生的机会,李玩哭着拍着车窗求父亲也是于事无补。
李玩渐渐变得沉默,不争不抢,至少对于这一切,她是无奈的。
很久之后,李玩学着长大,对于这些疼痛,她也是默默接受。
当在路上看到失踪很久的爱因斯坦,她明白即使带回家也没有好下场。所以和爱因斯坦的新主人道歉,拖着表姐远远的走了。
“我好怕我再走过去一点,爱因斯坦会一把抱上来”
当时给了李玩一个镜头,李玩一个人哭着,风吹开了贴在墙上的“寻狗启事”。可是即使认领了狗,李玩也没有能力给它更好的安定的日子。
成长是一个让你和心爱的事物挥手告别的过程。
在多年以后,在一次商务宴会上。当看到父亲的伙伴饶有兴致的端着狗肉到李玩面前示意她吃的时候,所有人都征住了。
每个人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时爷爷奶奶,父亲,后妈,表姐眼里流露出的是震惊,可是李玩却在呆滞了几秒钟后,一块又一块的夹着那盘狗肉放到自己的嘴里。并笑着说了句“谢谢叔叔”
因为她知道,反抗没有用,我要懂事,我要学会察言观色,要学会给爸爸带来商机。要学会“伪善”。
我在看这部片前至少不知道成长意外着什么,我总以为这是水到渠成的,可是却不知道在有些人眼里。成长的过程,永远也不想再体验一次。
当在车上李玩问着父亲与母亲分开的原因时,父亲泣不成声,捂着李玩的眼睛,泪流满面。李玩说给他切一首《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时。
我才明白
这世间,谁又不是委屈着的呢。
高放向李玩表白,李玩回绝着转过身笑道
“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
李玩心里也有一杆秤,这就是成长,面对所喜欢的人,也要考虑周全万事万物。
如果李玩真的和高放在一起了,最大的输家是李堂。评论区说,最可怜的人是李堂,其实很多人都忽视了李玩对于表姐的付出。
成长就是这样,一面接受,一面拒绝。
你逼着自己听话,逼着自己适应这个世界,因为除了你,谁的成长不是披荆斩棘,布着脉络清晰的疼痛一路痛过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