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剧

长大的核心标签是什么?

长大打出来的标签有四个:医疗,职场,励志,情感。

目前以我看了三十多集的感觉,医疗方面剧本做了些功夫,但也只是到这里为止了。看过些医疗剧。长大没什么明显的雷点,算合格,但这剧主要内容肯定不是医疗,就算不懂医学你也感觉的出来。严格意义上的医疗剧,怎么说也得是《豪斯医生》那种级别的。

长大也不能称为职场剧,只能说,职场是它的内容之一。长大中的职场剧情,现不现实不多做评价,但是从涉及剧情的分量和剧本软硬程度来看,涉及职场较量的剧情占比重不算很大,而且从事件描述的严谨程度看,比较含糊。说不上有啥硬伤但不咸不淡。所以,长大对于职场这部分真的只是“意思意思”,长大毕竟是轻喜剧不是苦情剧(正儿八经的职场剧大家可以参考国产剧《甄嬛传》和韩剧《未生》,甄嬛传是职场剧吗?我觉得十分贴近;未生是我这么多年来看过的最优秀的韩剧,没有之一。当然,优不优秀也看个人胃口,所以对《未生》我不多做介绍,但是仍想传达一下我强烈的“安利之情”!!推荐给大家!)

至于励志,算吧,不过也见仁见智。影视作品励不励志,全看你信不信。信就有,不信就没有,对吧。而且现在都流行“反励志”了,例如《爆裂鼓手》。这个不多说啦。

所以,长大真正意义上还是情感剧,其它都是锦上添花,而且情感的主题并不局限于风花雪月,这是我最喜欢它的地方。长大有多条感情线,最精华的情感部分应该是这群人在成长过程或人生转折中的种种内心困惑挣扎以及最后如何与自己和解。

从表现方式看,长大基本继承传统:沿用上帝视角。为了让观众能更直观的了解剧中主要角色、为角色添血添肉,剧本内容几乎涉及了主要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职场情场家庭等等,正面刻画侧面刻画双管齐下,心理刻画方面,除了旁白助攻,大多数人在肢体语言、面部特写上可一点也不含糊,至于演员表现力就是另一回事了。镜头的位置最能反映导演的用心,用上帝视角的影视作品很多,但是拍的细腻的很少。

很多玛丽苏中二剧,在角色塑造上硬伤很多,不是打不死的小强就是抹不黑的圣母。虽然长大对于人物刻画算不上一流但也算中等偏上,对于角色的塑造上可以说是“着陆”的,接地气的。(长大里的很多角色在我心里都是活的,很少有影视作品能给我这种感觉。当然,也与长大的上帝视角和温情路线有关。)为了有个直观对比我多说一句:什么样的角色塑造是“不着陆”的?参考《小时代》

下面以几个人物形象简单谈谈:

1. 白晓菁

白晓菁的性格设定是最矛盾的,外表冷漠其实热心肠,性格强硬却富有同情心。但私以为这个角色是塑造得最动人的,镜头很有层次地展现了这个角色蜕变的过程。

白晓菁一出场,一个“不近人情难以沟通”的冰山美人形象跃然屏上。

然后家庭背景慢慢浮现:童年时期经历心理创伤,年幼失母,而且是因为父母感情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对一个儿童造成的心理伤害是终生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伤害的副作用会越来越明显。看看白老师前期的那“反社会”行为,受害很深啊。

再而是白父,白父与女儿几乎没有“有效沟通”,更多是剑拔弓张的冲突,极度缺乏沟通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如今极度自我封闭的白晓菁。这种自我封闭表现在很多地方:缺乏沟通技巧——耿直;情感淡漠——不关心别人也不需要别人关心,很“独”;拒绝沟通——不坦诚,俗称傲娇。自我封闭意味着你几乎关掉了所有进入你内心的通道,是很痛苦的,对自己对别人都是双重伤害。封闭人群的很多痛苦只能自己消化,就像白晓菁感到挫败时跑天台的露天桌上站着,叶春萌还以为她想自杀。人都是渴望沟通渴望理解的,但是白晓菁似乎不需要,她看起来很“强硬”,但其实并非如此,所以我们会看到她和刘志光去找小白菜母亲时崩溃怒吼痛哭,那些都是她封闭内心多年的控诉,终于找到一个宣泄口。

心结不能永远闷在心里,时间长了可能淡化也可能恶化。所以白晓菁这次宣泄是她性格改变的重要转折,因为有刘志光

转向儿科,是她内心慈悲柔软一面的终极体现。因年幼缺乏父母陪伴,她最懂孩子内心的孤独,也对这种孤独充满同情与理解。她不愿意回冰冷冷的家,下班总找时间去陪医院的小孩玩耍。小男孩害怕打针,她亲自“陪打针”以安抚小男孩的恐惧感。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她有人情味了,一定程度上与自己曾经封闭的内心达成了和解,真正走在“长大”的路上。当然,和朋友们的助攻也分不开,尤其是刘志光。

2. 陈曦

乖巧可爱富家千金设定,她身上几乎拥有女孩子渴望的一切。本以为陈曦会是白莲花设定,结果编剧给了我“惊喜”:陈曦也是正常人类啊卧槽。

陈曦总体性格不错,除了有点公主病,但也不是什么重症患者。最大的毛病:执念谢南翔。正常人都有执念,没有执念什么都放得下的是“圣母”,而执念催生阴暗面,所以森系美女陈曦,那个知书达理热情友善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妹子,也是有阴暗面的。

谢南翔喜欢叶春萌时,她心生妒忌,给她找不痛快;看白晓菁不顺眼,蓄意陷害,结果连累刘志光叶春萌,白反倒没事。后来知道篓子捅大了立即补救,虽然略蠢但也说明她本质还是善的。以及为了留住谢南翔联合他妈撒撒小慌啥的,都是小打小闹,和张欢语那类有着本质区别。其实就一傻姑娘。

这些加总起来,陈曦的形象就比较丰满了,足以躲过玛丽苏小白标签。其实总的来说,陈曦内心大部分恶意的出现都和谢南翔有关,挺可怜的。所以说人真的不能太执念啊喂。

3. 叶春萌

作为新时代集坚强、独立、自由于一身的知识女性,叶春萌也许不够成熟但已经很优秀了。作为为数不多的逃离“圣母”设定的女主角,叶春萌我还是很喜欢的。

叶春萌的性格,在职业追求上堪称女版周明,而且自带萌属性,心气高点,性子也确实强硬了点,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大抵如此,但叶春萌的强硬大多数时候对事不对人,真正对在乎的人,她比较容易心软,这一点很难得。

也有心结——父亲的车祸,还一度为此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职业,以及后来对罪魁祸首王总怨念很深甚至不想为他治病。你也不能说她没医德,这是“杀父之仇”,谁能那么容易宽宏大量不计前嫌?后来的原谅过度得很自然,有人说“这都行果然圣母balabala”。不是圣母,原谅是在在和王总进行深度沟通后才慢慢出现的,不是今天见面后天就原谅。沟通才能相互了解,相互了解才能相互理解。叶春萌原谅王总,其实也是原谅自己,不然她一辈子都得和自己较劲。在这件事上,叶春萌算是迈出了成长的一大步。

4. 周明&林念初

把这俩放到一起谈,是因为他们同病相怜。都经历了惨痛的失去和巨大的心理煎熬,而且最痛苦的是,由于不擅沟通,只能独自承受。他们就像像一句成语说的:白首如新。相守十几年,到头来实则你不知我,我不知你,彼此都给不了对方最想要的,并不是因为真的给不了,都是是不擅沟通带来的悲剧!这种婚姻悲剧现实生活中太多了,只是大多数夫妻靠孩子绑着,也来不及细想也将就着过完了一辈子。想想也是唏嘘。

这对离婚夫妻给我印象很深刻,因为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富足,实际上充满了边缘性和疏离感。你可以说他们是成功人士,也可以说他们是失败者,他们在社会上扮演者诸多角色,但都没有真的融入,因为他们从未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无法告别痛苦之身。

他们心理状态其实也是自我封闭的一种体现。就像周明表明醉心于手术,实际是逃避内心的苦苦挣扎,依赖药物治疗神经衰弱,而神经衰弱的根源是死去的女儿;林念初则郁郁寡欢强颜欢笑,却连开始一段新人生的欲望都没有,三年不敢去看一眼女儿的墓碑。其实这两个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短暂逃离痛苦,获得片刻安息罢了。

这两个人让我如此印象深刻,是因为我感同身受。在我最挣扎最煎熬的时候,我也曾经想尽一切办法逃离,那时候错误的以为这些可以用逃避来解决。人如果不能与自己和解,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了你。人生中最边缘最艰难的时刻,能拉你一把的只有你自己。

这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很逼真,我不知道他们最后是否能走出阴影,但从林老师再次赴美之前回家打包女儿的遗物以及对周明说的话来看,我想他们是可以打开心结的。

要向前走,就得打包扔掉过去的一些包袱,包袱太重,路会走得很辛苦。

5. 谢南翔

谢南翔小朋友是典型的叛逆青年。表面上是个乐天派,内里是个反骨仔。似乎怎么看的是不务正业挥霍青春的纨绔子弟,但纨绔背后也是困惑与苦闷,他有一个很大的心结:内心诉求与父母期望相悖,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

他喜欢林念初,其实是一种缺爱的表现。他对林老师说:“我妈就不会像您这样温柔的对我说话。”这句话已经暗藏了他内心的答案,他对林老师有心理上的依赖,但这种依赖不是因为爱情。他只是想从林念初身上寻找他一直渴望从父母身上得到却从未得到的东西。

对于陈曦,他并非真的不喜欢,不然会做这么多年朋友?只是潜意识对父母的抵触心理,父母越希望他和陈曦在一起他就越反感,又不能与父母明着撕破脸,只好把这种情绪发泄在陈曦身上。父母强势,学业不能自主,爱情也不能自主,没有反抗的渠道,又缺乏沟通,谢南翔没有发展成反社会人格我已经觉得很欣慰了。(开玩笑哈哈哈)

关于谢南翔,从剧情看往后应该会有更深一层的蜕变。目前我只能解读到这儿了

不谈刘志光和张欢语,是因为这两人给我感觉:一个纯好人一个纯坏人。对刘志光的刻画90%是正面,说99%都不为过。给我一种感觉:太无懈可击了。他乐观,积极,踏实,肯干,谦和,温柔,从不心怀恶意。这样的性格设定,尤其是对一个年轻人,实在是无懈可击,我身边真没这样的(其实我认为刘志光的存在就是为了拯救白老师)

至于张欢语,在剧中90%的时间都在展现她性格上的负面特征,基本上让观众对她的定位就是“不是好人”,而且便当太早,角色刻画在量上就不足,更别说丰不丰满了。我对影视作品中这类“纯人”都没什么太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人物形象在我心里总是无法“着陆”,让我有距离感,或者说是失真感。

总的说来,长大在角色塑造上是很用心的,而且是在主要角色数量这么多的情况下。角色活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刺激眼球,这部影视作品就是成功的。因为只有活的角色能走进观众的内心,引发情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