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是说无常,无我吗?那为什么通过一些方法如催眠,禅定等找到前世的记忆?
你的问题应参考佛教的“唯识学”
1、前世的记忆是无常,所谓“过去心不可得”,你现在记得的也是无常,不记得的还是无常。我们现在回忆起了过去的往事,也是“现在心”在回忆,不是“过去心”在回忆。“现在心”不是你之前经历往事时的那个心,之前经历往事的那个心早已荡然无存,过了就永远消失了。即使是“现在心”,此时此刻在看文字的这个心和下一秒看文字的那个心、再下一秒看文字的那个心,都在一刹那一刹那的消失,谁都抓不住,瞬间就消失,同时瞬间又缘起,所以是无常。
2、前世的记忆乃至来世的经历都在阿赖耶识(第八识)里,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宇宙法界、一切空间一切时间一切物质一切精神的所有种子(我们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都在阿赖耶识里,人人具足,人人平等所得。这里有魔鬼种子,也有天堂种子,也有善种子,也有恶种子,有佛菩萨种子,也有地狱种子…这些种子平时都是藏着的,遇缘则现,不遇缘则隐。若遇到特殊因缘(如被催眠,如突然得定,如做梦),阿赖耶识(第八识)的种子就会浮到第六意识上来,一瞬间你就能回忆起前世,但这个其实是阿赖耶识自己在玩魔术,此缘一过,前世记忆就消失了,故还是无常。
3、阿赖耶识不是介质,但介质肯定是阿赖耶识无量种子的之一。阿赖耶识是个无穷大的仓库,里边要什么有什么,这个仓库又叫精神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备,无所不齐,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找不到。但精神内容都是无常的,能产生精神内容的那个东西才是永恒的——有说精神内容是大脑产生的,也有说是物质化学反应造成的,这类所谓的科学解释其实还是精神内容的一部分,不是产生精神内容的那个本体(永恒不变)。
所有精神内容,无论多么高明,都是无常。
而要了解这个永恒的东西是什么,就必须进入到“无我”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维和认识(第六意识,理性思维)在阿赖耶识这个无穷大的仓库之中,思维运行面是极为短小的,思维运行轨迹是极为有限的,无法一窥全貌。一旦有所思维,就立刻进入“有我”的坐井观天的状态。认识要跳出这口半径很小的枯井,就只有和阿赖耶识彻底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无我无他,合二为一。
本来和阿赖耶识融为一体,合二为一,无我无他并不困难,但因为末那识(第七识,感性思维)干扰得厉害,末那识即情商,一般人的主要表现是贪嗔痴,表现特征是喜怒哀乐忧恐,总是执着于“有我”,这样就严重干扰了第六意识的思维水准和认识能力,故一般人很难做到,导致无法认识那个永恒不变的真相世界。所以佛家讲修行,儒家讲修身,道家讲修真,修的关键处要害处就是转末那识(第七识),把“有我”的情商转成“无我”的情商,比如把私心转成公心,把自我自大自负自卑转成无我无大无负无卑,多为别人着想一点,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一点等等,这样去实践去行动都是在“转”——即转烦恼为菩提,转负能量为正能量……如此则能越来越广阔的自在遨游畅享于阿赖耶识中,渐渐与其合二为一,最终彻底超越无常,获得生命的永恒自由(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