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著名古筝独奏
是一首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整首乐曲很有诗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感富有层次感,生动地描绘了湖光山色、渔船争归、渔人在夕阳下共歌的宜人境界。这首曲子不仅是筝曲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且被移植到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中。
第二首《水芙蓉》
为广东潮州客家筝乐。有人解释这首歌,说“音乐的第一次表演是以红莲出水为象征,象征着优雅和温柔。”歌曲以其悠扬优美的旋律和“重六音”的特殊魅力,纯净清澈,寄托了人们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缠绵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第三首《高山流水》
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也是浙江筝派的代表作。整首歌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前半段使用相隔两个八度的“大捏”,其丰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的壮美。
在音乐的后半段,在滑行的同时,连续使用了大量的向上和向下的刮擦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流水的不同形态,从涓涓细流到低低的回旋,直至汇聚成一条河流。《山流水》为写意之作,旋律悠扬流畅,格调清雅清新,用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
第四首《林冲夜奔》
1962根据昆曲《包?《夜奔》的主题是一成,是根据曲牌《新水令》的旋律改编发展而来的。讲述了《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被官府迫害后,在一个雪夜逃往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传统琵琶曲目中的《武曲》,气势豪迈,情绪激昂。
第五首侗族舞曲
表现了侗寨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董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
整首歌分为四段:一是中速略快,侗寨之歌;二是稍快、粗犷而热情的芦笙舞;三、慢,月色董宅家琵琶多情;四、中速略快,赞董乡。乐曲的旋律交替使用“升调”和“降调”,显示了侗族音乐的特殊风格。第二段作者用了一种特殊的重音手法,烘托出一种粗犷热烈的气氛。
第六首《汉宫秋月》
有两种流行的表演形式。一首是二胡曲,是刘天华先生在1929左右录制的,二胡演奏。据考,汉宫月湖乐《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于同名琵琶第一段;另一个是曲征。它从一种乐器的乐谱演变成一种不同的乐谱。
并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整首歌意在表达古代被压迫的宫女们对月的忧郁的辛酸和哭泣,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乐的演奏运用了揉、唱、滑、按等多种技巧,风格古朴,韵味十足。它是山东筝乐的代表之一。
第七首《西部寒鸦戏水》
这是客家曲征的杰作。客导是指宋末为躲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等地的中原人,所以流传于潮州一带的“客家曲征”,又称“中州古调”。音乐采用潮州音乐特有的“重六音”演奏,使其具有特殊的地方色彩。
古筝的旋律清新明快,音色低沉的椰树穿插其中,适时而至,相得益彰,听起来妙趣横生。生动地描绘了西部寒鸦(即鱼)在水中嬉戏的场景。
第八首《东海渔歌》
张艳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音乐表现了东海渔民快乐而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音乐上下?V音描绘的海浪,号子声调描绘的劳动场景,宽广激昂的歌唱主题,从不同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与热情。
第九部《香山射鼓》
创作于1980和1983,被评为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优秀音乐作品。这首歌是根据Xi安鼓乐中的同名音乐和古代琵琶宋岳二高创作的。作者借鉴了陕西秦征的技巧,吸收了陕西地方戏的韵味,使音乐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乐曲表现了空山梵语,空灵的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火聚会时的热闹景象。
第十次“战争台风”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码头工人顽强抗击台风的精神给王长元留下了深刻印象。
音乐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了码头上热烈欢腾的劳动场景;第二部分用特殊的演奏手法模拟风的咆哮和奔腾;第三部分逐渐形成了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抗击台风的场景;第四部分旋律宽广舒展,表达了工人战胜台风后的喜悦之情。
最后,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气势磅礴,形象生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