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首情歌叫什么?

“关雎” 是一首古老的情歌, 写一位贵族男子爱上采菜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情景。 每读《诗经》,“好逑”之句最为动人。我想,每个读诗之人,无不喜欢这首情歌,心存感念,爱心荡漾,不得不叹服古人“关雎”诗句的魅力。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四字一句,四句一段,***二十句,是四言诗的代表之作。为了解《诗经》“关雎”诗的艺术,先对此诗作一些字面了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诗句,以关雎(ju)命名,取意鸣叫的雎鸠。《诗经》大多诗的题目都是取其句中关键词或首句的词而作标题。 雎鸠它是一种水鸟名,相传这种鸟,雌雄终生相守,形影不离,相鸣示爱,非常动人。关关,是关雎的叫声。窈窕(yao tiao)淑女,指美丽而贤惠的女子;君子,这里指正直而有帅气的男子。好逑(qiu),好的配偶。 这样理解第一段诗: 两只雎鸠关关地相对鸣唱,双双栖息在那绿树成荫小岛上,只要是美丽善良的姑娘呵,都是男人追求相爱的理想对象。 这一段,是《诗经》普遍用的比兴表现手法。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有详尽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这里的“关雎”诗句是用兴作比,借物咏物。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对雎鸠之鸟的表现,形象鲜明生动,神态色采与声音,活生生地表达出来,不得不让人叹服。 这一段的兴比理解,历来颇受争议。好逑,是理想的配偶之意。“好”作动词时,意思大为不同,就有喜欢追求的意思。因为是兴的写法,是借物咏物,从男人的心理角度理解,道出了帅男喜欢美女的普遍心理倾向。几千年来,这一心理倾向从未变过。 理解了第一段后,对下面的求爱过程,也就不难理解了。可是,《诗经》的美妙之句,反复咏唱,写出爱之切,爱之悦的过程。 第二至三段,写男子爱上一个采荇菜的姑娘,于是思慕她,追求她;第三至四段,写这个男子相爱她,迎娶她的情景。 从作法上看,除了上面讲的比兴法外,还有一个特点是男女相爱的动作对应:淑女流(摆之意)之、采(作之意)之、芼(摘之意)之,君子求之、友之、乐之,男女相爱的过程与神色跃然纸上。 读“关雎”诗句,从内容上看,感到有三个深味深长的地方: 一是有相爱就有曲折。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相爱就一帆风顺的。“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反映相爱受到曲折,男人相思之苦。从古到今,爱情从来就有曲折,男人当有心理准备。 二是相爱中有艺术。爱情是两颗心相碰撞的结果,但这其中要凭自已的本试才可赢得姑娘的芳心。“钟鼓乐之”的结果,是那位男子娶到了淑女。从反复思念到钟鼓乐之,看到这位男子的求爱水平很好,真是男人求婚迎娶的榜样。 三是爱情从来就是平等的。一个贵族男子,看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于是就相思突起,辗转反侧。她不是用强行的手段得到她,而是用“琴瑟友之”来赢得芳心。体现中国人在几千年前的爱情观,爱是平等的,也是非常纯洁的。 “关雎” 作为一首古老的情歌,也是中国第一首情歌,蕴涵着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多种元素,越读越感到意味深长。难怪先贤们把这首情歌放到《诗经》之首,说明真正的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以此文纪念29届中国北京奥运会到计时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