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o(╯□╰)o的成长故事

肖邦【本段编辑】传记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语:弗雷德里克·弗兰?Ois Chopin,1865438+2月22日00-1849-65438+10月17),原名弗里德里希·弗朗齐塞克·肖邦(波兰语: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泽克·肖邦,有时拼写为Szopen),是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真实出生日期是1810年2月22日下午6点。他的母亲以1年3月作为肖邦的出生日期,1年3月成为官方的出生日期。我从小就喜欢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我创作了波兰舞曲。八岁的时候,我在舞台上表演,不到20岁我就成名了。肖邦39岁英年早逝,在法国度过了余生。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如四首叙事曲,包括《军队》《英雄》在内的十余首波兰舞曲,包括《雨滴》在内的二十六首钢琴前奏曲,包括《离别》《革命》在内的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四首谐谑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至少三十二首夜曲,五十九首马祖卡和两首。肖邦一生的创作大部分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代表作:马卡舞曲、华尔兹。

早期生活

肖邦1810出生于波兰中部小城格拉佐瓦-沃拉。0?3elazowa Wola,位于波兰华沙附近)。他出生时,波兰已不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肖邦的母亲是波兰人,父亲尼古拉·肖邦(1771 —1844)是波兰国籍的法国人。他原本住在洛林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葡萄园里,1787年移居波兰并加入波兰国籍,参加过俄波战争和1792。0?2ciuszko,1746-1817,波兰人民英雄),在波兰第二次分治后成为一个贵族家庭的法语家教,认识了一个雇主的亲戚,也就是肖邦的母亲Justyna Krzy。0?4anowska他们在1806结婚,肖邦的父亲在一所中学找到了教法语的工作。肖邦一家于1810年移居华沙。

肖邦被认为是波兰的神童。1816年6岁开始学钢琴,由姐姐和妈妈教钢琴演奏。肖邦是一位音乐天才。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他七岁时就能作曲了。他的第一部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写于1817,表现了肖邦非凡的即兴创作能力。他在华沙被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第二年,即1818年,8岁的肖邦在一场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奥地利作曲家阿达尔伯特·盖罗威茨的作品,这是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出,进入了波兰贵族的沙龙。

从1822开始,肖邦向约瑟夫·埃尔斯纳(1769-1854)学习乐理和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德国作曲家费迪南·里斯(1784-1838)。1826中学毕业后,肖邦继续在音乐学院跟随约瑟夫·埃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是一位勤奋的作曲家。他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变奏曲》(Là ci darem la mano,op.2,1827),出自莫扎特的歌剧《唐·吉奥瓦尼》,几年后在德国引起轰动。1831年,罗伯特·舒曼作为乐评人,在19世纪莱比锡最重要的一份音乐报纸上,以“第二号作品”为题,写下了“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1],对肖邦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到他十九岁时,他已经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从1829年到1831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举办了多次音乐会,他的演奏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柔和的表现,难以形容的流畅,能唤起最深刻的感情的完美诠释."[2],他是“音乐地平线上最亮的流星之一”[3]。65438年至0829年,肖邦爱上了音乐学院的女学生康斯坦茨·格拉德科夫斯卡,但这段暗恋无果而终。肖邦因为1830年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而无法回国,肖邦的父亲也建议肖邦暂时留在国外。1831年,肖邦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波兰,移居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

《巴黎生活》

搬到巴黎后,肖邦很快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巴黎的建筑和大城市氛围深深吸引了肖邦。在一封寄回波兰的信中,他写道,巴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在巴黎,他先是拜自己的偶像——法德钢琴家、作曲家弗里德里希·卡尔布雷纳(1785-1849)为师,继续学习钢琴。但是,他觉得受到教学方法的限制,课程持续了不到一个月。肖邦参加了巴黎的一场音乐会来赚取生活费。肖邦起初并不出名,收入只够糊口。后来,一位有影响力的赞助人带肖邦去参加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家的招待会。肖邦的钢琴演奏打动了来宾,转眼间赢得了一大批钢琴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女学生。肖邦从1833开始就有了稳定的收入,通过音乐会,作曲,钢琴课,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肖邦甚至有私人马车和随从,衣服都是用高档材料做的。相比之下,其他音乐家在19世纪,如理查德瓦格纳和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仍然需要指望他们的赞助商。

肖邦在巴黎逗留期间去过许多地方。1834年,他和席勒参观了在亚琛举行的莱茵音乐节。肖邦、席勒、门德尔松在音乐节上相遇,一起去了杜塞尔多夫、科布伦茨、科隆。他们欣赏彼此的音乐天赋,互相学习音乐技巧。

肖邦有很多朋友,包括诗人缪塞、巴尔扎克、海涅和亚当·米凯维奇、画家德拉克洛瓦、音乐家李斯特、费迪南德·希勒和女作家乔治·桑。肖邦第一次见到身着男装、抽着烟的乔治·桑德是在李斯特家,并对她一见钟情。

与乔治·桑德的关系

乔治·桑1837肖邦因为与18岁的玛丽亚·沃兹斯卡的不幸恋情,陷入了人生危机。就在这时,他遇到了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德,这让他重拾了精神上的自信。

肖邦第一眼看到乔治·桑,就觉得她和玛丽亚·沃兹斯卡完全不一样。玛丽亚·沃兹斯卡是一位典型的女士,但诗人乔治·桑德看起来非常自豪和害羞。然而,肖邦和乔治·桑之间的爱情是传奇的。一方面,乔治·桑是一个被许多青年才俊追求的热情的女人。另一方面,乔治·桑德后来销毁了大部分寄给她的信件,使得无法确定肖邦和她的真实关系。

1838 165438+10月乔治·桑德和她的两个孩子莫里斯(Maurice)和索兰格(Solange)搬到了西班牙马略卡岛的法德莫萨镇。莫里斯患有风湿病。根据医生的建议,乔治·桑希望西班牙的气候有助于改善莫里斯的健康。肖邦也搬到了马略卡岛。肖邦一生饱受肺结核的折磨,他希望温暖的气候能减轻他的痛苦。然而事与愿违,莫里斯的病情明显好转,而肖邦的肺结核却因为房间条件差和天气不好发展成了肺炎。98天后,肖邦和乔治·桑德离开了马略卡岛。虽然旅程很短,但肖邦和乔治·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乔治·桑在她的小说《马略卡岛的冬天》中记录了这段经历。

肖邦从1839年到1843年的夏天都是在家乡诺汉特的乔治·桑德庄园度过的。这是一些平静的日子。肖邦创作了很多作品,包括著名的波兰舞曲《英雄》。

肖邦和乔治·桑的恋情在1847结束,两人都没有公开分手。当时,乔治·桑的女儿索兰吉爱上了贫穷的雕塑家奥古斯特·克莱·辛格,引发了乔治·桑的家庭矛盾。乔治·桑变得非常好战。当肖邦得知索朗日和奥古斯特·克莱辛格秘密订婚的消息后,不仅没有反对,还表现出了赞同的态度,这让乔治·桑非常生气。

夭折

肖邦1848华沙圣十字教堂的柱子,fryderyk肖邦的心脏安放的地方,在巴黎举行了他最后一场音乐会。之后,他去了英格兰和苏格兰。他计划在6月165438+10月在伦敦举办几场音乐会和沙龙,但由于患有严重的肺结核,他不得不放弃这些计划,返回巴黎。1849病情加重,无法继续教学和表演。最后,他于10+07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享年39岁。

肖邦希望在他的葬礼上演奏莫扎特的安魂曲,但是大部分安魂曲是由女性演唱的。举行肖邦葬礼的教堂从来不允许唱诗班有女性,所以葬礼推迟了近两周。最后教会终于让步,允许女歌手在幕后演唱,让肖邦的遗愿得以实现。近3000人参加了10年10月30日肖邦的葬礼,演唱者包括此前曾在1827年为贝多芬的葬礼演唱过安魂曲的路易吉·拉布拉切(Luigi Lablache)和在1835年为贝里尼的葬礼演唱过拉克希米亚(Lachrymosa)。

根据肖邦的遗愿,他被安葬在巴黎拉赫兹神父的墓地,下葬时演奏了奏鸣曲作品35中的葬礼进行曲。尽管肖邦被安葬在巴黎的拉切兹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将他的心脏放在一个瓮中,转移到华沙,并密封在圣十字教堂的一根柱子上。拉希德神父墓地里肖邦的墓碑总能吸引很多游客。即使在死气沉沉的冬天,鲜花还是源源不断。后来,肖邦在波兰的朋友从家乡带了一盆土到巴黎,洒在肖邦的坟前,让肖邦可以葬在波兰的土下。【编辑此段】创作过程肖邦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鼎盛时期和后期。

华沙时期(早年~ 1830)的创作除了少数作品外,在肖邦的整个创作中并没有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是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风格的光辉。这在他的D小调《波罗乃兹》(1827)、降E大调《波罗乃兹》(1831)、C大调《马祖卡》(1829)和F大调《马祖卡》(18)中都有所发现。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所作的两首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气质,对爱情生活的体验,对幸福的热烈向往,以及由此产生的明亮欢快的情绪贯穿了整首歌。音乐富有民间色彩。第二钢琴协奏曲最后一乐章的主题是简单优美的马祖卡舞曲风格,而第一钢琴协奏曲最后一乐章的主题是强烈粗犷的旋律,带有强烈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

华沙起义期间(1830年底至1831年),肖邦的创作有了飞跃。B小调谐谑曲(1831)是他在维也纳期间创作的。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与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既严厉又温柔的诗篇。《C小调练习曲》(通称《革命练习曲》, 1831)和《D小调前奏曲》( 1831)是在得知华沙陷落后创作的,实现了愤怒和悲痛与严格洗涤和训练的艺术形式的高度完美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A小调前奏曲充满了困惑,音乐构思奇特新颖。

在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 ~ 1845),在肖邦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其深刻的民族内容、独创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其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创作涉及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罗乃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到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肖邦的大部分练习曲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以E大调练习曲(1832)、B小调练习曲(1834)和A小调练习曲(1834)最为突出。

《E大调练习曲》是一首感伤深沉的挽歌,其曲调属于肖邦创作的最美的曲子之一,洋溢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B小调练习曲是一部充满阴郁和愤怒情绪的作品。它的主题是激烈的和戏剧性的,但它的中间部分却渗透着一种沉思和宁静的悲伤气氛。在一个适合主要表现单一意象的练习曲体裁中,肖邦的练习曲采用如此强烈的双主题对比原则引起尖锐的戏剧冲突是很少见的。

《A小调练习曲》情绪激昂,气势磅礴,整首歌曲从简单的用圆号的音乐动机发展为气势磅礴的溪流,以震撼的力量将音乐推向了戏剧性、悲剧性的高潮。在肖邦的三首奏鸣曲中,就深刻性和艺术独创性而言,最杰出的是《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1839),而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是肖邦音乐中最受欢迎的篇章之一。

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浪漫的体裁。他早期的夜曲深受英国作曲家j·菲尔德夜曲的影响,追求精致、华丽、典雅、优美的音乐风格,带有浓厚的浪漫感伤情调。流亡巴黎后创作的夜曲,内容更加深刻,音乐风格更加个性化。他的《C小调夜曲》(1841)完全摆脱了场的影响,主题朴实无华,严肃悲凉,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戏剧化。标志着肖邦把夜曲的创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挖掘了夜曲的表现潜力,使之成为一种能够容纳深刻社会内容的音乐体裁。

肖邦的四首叙事曲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一些与波兰的民族史诗和民间传说有直接关系。比如《G小调叙事曲》(1835)的创作,就直接受到了波兰民族诗人米兹凯维奇的长诗《康拉德瓦伦罗德》的启发。肖邦抓住了沃伦·洛德这位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深沉、严肃、无畏的性格,以及贯穿整首长诗的紧张的悲剧气氛,并以严格的奏鸣曲快板乐章的形式体现出来。F大调叙事(1839)是根据同一位诗人的民间奇幻故事诗《斯维德·施燕卡》改编的。原诗描述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年轻猎人,最终因背叛爱情誓言而受到惩罚,并被斯威德里的仙女石燕卡拖入湖底。肖邦在这首歌谣中并没有试图描述或暗示原诗的故事,而是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两种对立的情况,通过两者之间矛盾冲突的发展揭示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氛围。波罗乃兹舞曲是肖邦这一时期创作中最激烈的体裁。早年波罗乃兹舞曲中注重外在华丽效果的倾向,被深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朴实无华、刚毅豪放的艺术风格所取代。肖邦要么从波兰民族历史上的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要么通过缅怀祖国的辉煌过去,哀叹今日衰落的苦难来激发民族感情,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愤懑,振奋民族精神。

《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 1838)是一首胜利凯旋的颂歌,饱满有力的声音像一支管弦乐队贯穿始终,展现了古代波兰庆祝民族胜利时的辉煌景象。《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1839)是一首悲歌,哀叹祖国的陨落。主题的情感基调是悲伤压抑的,但一点也不感伤。F小调波罗乃兹舞曲(1841)规模大,富有戏剧性,这与波兰历史上民族战争场景的想象有关。悲壮严厉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与暗淡忧郁的中间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在波洛奈兹流派中独树一帜。

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1842)是这类音乐中最坚决、最豪迈、最壮丽、最雄伟的一首。它的主题节奏果断有力,旋律热烈豪迈,大调式和声鲜明,体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形象。音乐的中间部分充满了生动的造型,马蹄声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战马奔腾、月光剑的古战场场景。作曲家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情怀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族情怀,无法抑制。

后期(1846 ~ 1849),肖邦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幻想波罗乃兹》(1846)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虽然没有《降A大调》中波罗乃兹那种高亢豪迈的嗓音,但其因为一些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憧憬而唱出的激昂慷慨的段落,还是很有感染力的。G小调马祖卡(1849)和F小调马祖卡(1849)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暖的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忧伤中倾吐了对故国亲人的最后思念。【编辑此段】肖邦作品概述肖邦的作品主要是钢琴曲。虽然他的很多作品难度都相当高,但他从不把炫耀自己的技艺作为最终目的。肖邦的作品更注重诗意和细腻的情感。

单独的

作为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家乡对波兰舞曲和玛祖卡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最早的作品之一是1817年的《G小调波兰舞曲》(K. 889)。肖邦当时只有7岁,他一生都在创作波兰舞曲。他年轻时的很多波兰舞蹈作品最后都没有出版,因为他觉得这些作品太单调了。肖邦先是专注于拓荒者卡尔·玛丽亚·冯·韦伯和约翰·尼伯姆·胡梅尔的作品,然后他在巴黎的作品中就充满了肖邦对故乡波兰的憧憬和向往。他所有现存的波兰舞曲(从作品26号开始。1)以华彩乐章开始。

马祖卡不同于波兰舞曲。在19世纪初是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但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肖邦不仅在城市沙龙听了马祖卡,还在波兰听了原生态的民俗形式的马祖卡。15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首玛祖卡(B大调玛祖卡,891-895)。最有特色的是可变音阶和五度音阶低音的妙用,出自Op. 6(1830)。

总的来说,肖邦的作品不适合跳舞,因为大多节奏太快,他的圆舞曲也是如此。肖邦的圆舞曲是写给沙伦的,大部分用大调,因为大调比小调欢快。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一分钟圆舞曲》,节奏很快,充满激情。其实并不是人们经常听到的,不是让人试图一分钟打完。肖邦本人或其他钢琴家能否在一分钟内演奏完,不得而知。之所以取名为《一分钟圆舞曲》,是为了表达。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一只小狗追着它的尾巴跑来跑去,所以这首华尔兹也被称为“狗华尔兹”。

肖邦发展的另一种音乐是夜曲。肖邦总共有21首夜曲。他的夜曲深受爱尔兰作曲家、钢琴家和夜曲发明者约翰·菲尔德的影响。肖邦的夜曲声音更加和谐,充满变化的节奏,曲调更加灵活,具有美声唱法的风格。

肖邦在马略卡岛的短暂旅程中创作了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按顺序对应第五音阶,从c大调开始,到A小调结束,大调和小调交替进行。

奏鸣曲

肖邦大量的钢琴作品中只有三首奏鸣曲。当时维也纳的古典音乐对曲式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使得肖邦无法自如的掌握,或者肖邦可能只是不愿意被曲式所束缚。肖邦的第一奏鸣曲创作于早期,献给了他的老师约瑟夫·埃尔斯纳。他的第三奏鸣曲(op.58,1844)是一部纪念作品。

最受欢迎的是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1839),第三乐章是著名的《Funèbre进行曲》(Marche Funèbre),与之前的Grave-Doppio Movimento和Scherzo的乐章以及终曲的节奏无关。肖邦的钢琴奏鸣曲在当时引起了争议。第一,奏鸣曲的所有乐章都是用小调写成的,这在当时是不常见的。小调奏鸣曲通常至少有一个大调乐章。其次,每个乐章的主题都很恶心,引起了舒曼的抗议。第一乐章Grave-Doppio moviemento气喘吁吁,第二乐章Scherzo的谐谑曲近乎暴力,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被舒曼形容为“残暴”(德语:grauenhaft),第四乐章缺乏旋律,这些在当时都是不恰当的。

此外,肖邦还写了四首叙事曲和四首谐谑曲,都是相当精美的作品。肖邦的练习曲op.10、op.25以及肖邦去世后出版的其他三部作品,对演奏技巧要求很高,同时,非常适合音乐会演奏。代表作品有《C小调革命练习曲》(Op. 10No。12).肖邦把练习曲带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以前的练习曲,如卡尔·车尔尼的练习曲,多以教学目的为主。后来,弗朗茨·李斯特、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和克劳德·德彪西也发展了练习曲。

肖邦的即兴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C小调幻想即兴曲》,在肖邦去世后才出版。肖邦不想发表,因为他发现作品的中间部分与波希米亚作曲家伊格纳茨·莫斯切莱斯(1794-1870)的一首钢琴作品惊人地相似。

协奏曲

除了独奏作品,肖邦还有两部钢琴协奏曲,第1号(E小调)和第2号(F小调),在音乐会上经常被许多钢琴家演奏。

第1号钢琴协奏曲(E小调,作品11)创作于1830,首演于1830+00。肖邦曾经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解释这部作品:“新协奏曲的柔板乐章在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这部分要强。我带着浪漫、平静又略带忧郁的心情做了这个作品,一定给人的感觉是在看一段能引起无数幸福的回忆。比如春天里一轮美丽的明月之类的印象。”本作品献给钢琴老师Kalkbrenner(1788-1849)。

1.E小调太阳快板。曲式沿袭了莫扎特创立的古典协奏曲曲式。第一主题由管弦乐合奏演奏,第二主题由E大调弦乐演奏。钢琴出现后,这两个主题被巧妙而华丽地表达出来,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了这场呈现。发展部是c大调,钢琴开始处理第一主题的后半部分。从那以后,这些主题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重大转变。再现部分的音调改为G大调,最后在辉煌的钢琴技巧的兴奋中达到高潮。

2.浪漫,慢板,E大调,夜曲风格。主题如歌人物,由两部分组成。后半段从B大调开始,中场休息后进入兴奋的中段,C小调略带阴郁的新主题以强音出现。主题演奏完毕后,又回到升G大调中仍然很复杂的主题后半部分进行修饰。尾声用序曲素材,用音阶和琶音装饰,然后像烟雾一样结束。

3.E大调回旋曲,快板。钢琴幽默地诱发第一主题,引发有趣的重复。插入的方式很吸引莫扎特,结尾是华丽的终曲,以钢琴演奏三个高音音乐流结束。

代表作品

肖邦出版了65首编号作品(作品1-作品65),去世后11(作品66-作品74,包括3首作品72)。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

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

升c小调圆舞曲

降A大调圆舞曲“告别圆舞曲”

降g大调华尔兹

A大调波兰舞曲《军队》

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

降e大调小夜曲

升F大调夜曲

降b小调小夜曲

降a大调小夜曲

玛祖卡舞第23号

玛祖卡舞第44号

C小调练习曲“革命”

e大调练习曲《告别,告别,悲伤练习曲》

叙述1

第一谐谑曲

第七前奏曲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革命练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