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音乐课件。

#课件#简介课件包含了课文的所有内容和课文的含义。能全面提升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的分析、教学活动的结构和界面的设计而设计的。以下是KaoNet整理分享的小学五年级音乐课件。欢迎阅读并借鉴。

春色1。教学目标:

1.“春”、“春雨”、“鸟”都是向人问候。本课整理了一组描绘春天含义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听《泉水》,感受拟人化的“泉水”活泼调皮的形象。听《致春天》,感受音乐对春天的描述,尤其是第一、三段,同样的曲调,不同的技法表达不同的情感。让我们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鸟雀》《春雨绵绵》。歌曲以风景抒情,用不同的节拍和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学习切分音节奏和重复、变奏(相似)乐句重复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

1,听:到春天,泉水

2.表演:《鸟,鸟》和《春雨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三。教材分析:(略)

四、教学重点:通过听和唱来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视频

七、课程表:三个课时

第一类

教材分析:

1.《小鸟》是故事片《昕薇》中的一集。曲调欢快奔放,充分展现了春天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两声部结构。它给人一种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在祖国明媚的春天里,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自由飞翔的形象。它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他们的幸福感受。

2.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万物苏醒,生机勃勃。在春天,它也是许多诗歌、绘画和运动中赞美的对象。抒情钢琴小品《致春天》是19世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一首春天颂歌。

音乐一开始,在右手高音和弦模拟的流动感的引导下,左手弹奏出清新舒缓的主题旋律,让人仿佛看到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象,大地生机盎然;中段深沉,旋律逐渐急促,略带阴郁,似乎在告诉大家,在春天到来的过程中,并不都是艳阳天,也有春寒料峭、阴风阵阵的日子,但春天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在音乐的最后部分,我们看到了战胜了寒冷的春天,为我们勾勒出明媚阳光下的大地被渐渐茂盛的青草和盛开的鲜花所覆盖...

结尾是一串断弦,清澈明亮,含苞待放,色彩斑斓,激起人们对美好春天的无尽遐想。

教学内容:

1,听《致春》2,表演《鸟雀》

教学重点:通过听来感受身边的春天,用活泼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表演《鸟,鸟》

这两部分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即空拍

注意解决第六个音程跳的音高

教学过程:

首先,听“春天来了”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和作品背景。

(1)问题:挪威位于欧洲的什么位置?那里的气候怎么样?

(2)解说:春天对北欧的挪威人来说是多么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写下了这首抒情钢琴小品。

2.第一次听《致春天》。

(1)问题:你能根据伴奏和旋律的不同表现来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和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以帮助学生听第二声部低音区的伴奏片段,降低学生的听力难度,帮助学生听出三声部风格中不同情绪的音乐表达。

3.再听一遍《致春天》。

要求学生用面部表情或座位上的小动作来表达三首乐曲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课本上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的图形谱,表示第一部和第三部曲调相同,但情绪不同。

如果用同样的线条,温暖的场景可以用线条的粗细来表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图形谱中添加其他图片。

(2)在盒子里完成选择——高低曲调和情绪的平静、期待和热情。

5.三度(欣赏)创作。

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舞蹈动作即兴表达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表达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而不是追求优美的动作和舞蹈,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对春天的向往心情。

二、表演《鸟雀》

1.生态环境保护概论。

提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需要保护它。

(2)你能说出一个形容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百花盛开,鸟儿载歌载舞...)

2.听范唱《鸟雀》。

提问:

(1)什么时候的歌?说出时间签名的含义?复习第九册第1课提到的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3.学唱曲子。

(1)教师示范曲调。

提问:

曲调中每个乐句的规则是什么?每句话第一拍的规律是什么?(弱拍和唱——第六拍和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段)。

A.老师唱歌。

问题:听一听,找出相似和相同之处。

B.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6/8拍指挥模式,在老师的指挥下放慢速度进行第一乐句(2小节)的视唱练耳。

C.学生自学第一段的另外三个短语(每个2小节)。

D.根据教材要求,画出三个短语的图形谱,找出相同和相似的部分。

E.根据曲调的起伏,带着感情唱曲子的第一部分。

(3)学会唱副歌的旋律(第二段)。

A.老师分别唱两个部分的曲调。

问题:听一听,找出异同?

B.在老师的指导下,两个声部先学会唱第二段的第一个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的六度音程,第二声的四度音高。

C.通过语音学习他们自己的声音。老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倾听彼此的声音,达到和谐。

4.学习唱歌

(1)完整唱出整个曲调,表达欢乐活泼的情绪。

(2)用“拉”唱全曲。注意副歌的和声;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你的喜悦;注意每句话的其余部分,用“断丝”的方式唱出快乐的情绪。

(3)填词,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表演歌曲的处理发表意见,如:演唱形式;安排打击乐;舞蹈伴奏;素描表演...第二次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堂总结

保护自然和动物的教育。

2.学生的两部分训练有待提高。经过更多的训练,唱了几遍感觉好多了,但还是不太稳定。请老师唱歌,课后让学生找出还有哪些描写春天的歌曲和音乐。

第四,课后反思

现在的新教材都非常重视合唱教学,这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一定不能加快教学,要做一些音程练习,尤其是类似音。

快乐春村的教学内容;

一、歌曲《巴塘连北景》和《迷人的火塘》

第二,欣赏“北京好消息到边寨”和“佤族唱新歌”

这节课需要两个小时。

第一节课:

教学内容:歌曲《巴塘连北景》及欣赏《京华好消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歌习惯,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方乐器;

2.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少数民族音乐;

重点与难点: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的区别:

教学过程:

首先,请欣赏一段音乐。听完之后,请告诉我这首曲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演奏的乐队是关于中国国家乐队海狮西洋乐团?表演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第二,北京传来了什么好消息?每个人都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1976,又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从那里传来。“四人帮”被打败了,结束了。人们听到这个好消息后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听出来。让我们尽情享受音乐。

第三,用手指说出每一段的入口。

4.哪一段最给力,哪一段最抒情?

第五,哼这两个旋律;

6.还有一首与北京有关的歌曲《巴塘连北景》。让我们一起学唱歌。

1,认真听歌模式;

2、用2/4拍来指挥;

3.老教师唱的是中间难掌握的节奏;

4.学完歌曲后,加几个简单的藏舞动作,边唱边跳;

课小结:学生的歌舞能力有限,以后会多进行这样的训练。

第二节课:教学内容:学习演唱歌曲《魅力火塘》,欣赏《佤族唱新歌》

教学目标:

先简单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音乐风格。

第二,了解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变化。

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变化。

教学过程:

1.中国是一个有5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学生能说出多少个少数民族的名字?

二、我们今天要学唱的这首歌你能从歌词里听出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X

第三,听歌唱歌;

4.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中象征着什么吗?在喜庆的节日之夜,侗族同胞会燃起篝火,围坐在火坑旁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向往。火坑象征着快乐的时光。这是董家的习俗。

1,老教师唱。

2.重点唱到第四个乐句(也就是第七八小节)引出切分音节奏;

解释一下书中XXX的节奏是什么?请和之前学过的节奏对比一下。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吗?

3.唱歌词,老师可以在学生唱好第一声的时候加入第二声的演唱。

4.带领学生唱第二部分,特别注意第二部分进入时的节奏,停两拍,把能唱第二部分的部分放在一组,剩下的学生唱第一部分,老师也唱第二部分。

5.今天我们除了学习侗族大歌,还要去另一个少数民族看看,听听。

6.听歌曲《佤族唱新歌》

在中国云南省,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其中彝族和傣族是我们熟悉的。在云南的西盟和罗源,生活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和耕作,他们的音乐就像他们的习俗一样简单粗暴。

7.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热情开朗)

8.歌末的江三木罗是佤族的语言,意为欢乐友善;

课后反思:学生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需要拓展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