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阳<慈禧全传>的看法

/nzt/1084339498_cixi/index.shtml

宫廷之内的烛光斧影,将相公卿的尔虞我诈,浊世佳公子的风流倜傥,绿林英杰的豪迈壮气,乡里小民的离奇遭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有着说不尽的摇曳生姿、道不完的万种风情。

"母子君臣——慈禧全传"的书摘……

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九,欲雨不雨,是个郁热得令人很不舒服的日子,然而慈禧太后的心情,却开朗得很。

头一天就由长春宫总管太监李莲英传谕:单独召见醇王。不但单独召见,而且看样子他们叔嫂之间还有一番长谈。这可以从例行召见军机时间之短促这一点上窥知端倪,几乎不等军机领袖礼王世铎陈奏完毕,她就抢着说了句:“我都知道了。你们跪安吧!”

全班军机大臣跪安退下,刚走出养心殿宫门,就遇见醇王,包括礼王在内,一起止步,退到一边,垂手肃立,让他先走。

“各位晚走一会儿!回头怕有许多话交代。”

这是说慈禧太后会有许多话交代,世铎答一声:“是!我们听信儿。”

醇王又往前走,走不数步,听得后面有人喊道:“王爷请留步,请留步。”

转身一看,但见有人气喘吁吁地正赶了来,到近前方始看出,是工部尚书兼步军统领、总管内各府大臣、总理大臣的……

回到页首

"母子君臣——慈禧全传"的作者简介……

高阳,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旺族,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和《中央日报》特约主笔。1962年,高阳受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作品一鸣惊人,成为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等,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高阳一生著作有90余部,约105册,可谓著作等身。高阳的历史小说,上写帝王将相,下写才子佳人,读者面非常之广。同时,高阳小说具备一定的实用性,类似于“励志”类图书,能够给读者带来直接的精神或者物质效益。高阳出身于钱塘旺族,“旺族”一般都是读书人家,言行举止有着固定的阶级规范。这种规范表现在高阳的历史小说里,除了行文的流畅和古文根底的深厚之外,还在于它的不夸张不矫饰,即使是一针一线一言一行,也都有根有据,符合当时的历史氛围。另外,他的小说技法,虽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套路,却发展到了一个高度。

高阳最擅长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历史小说中,写清代的几乎篇篇精彩绝伦,读者可以将其作为趣味横生的断代史来阅读。不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历史框架都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而且,故事细节时常都有据可查。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高阳烂熟于心,随时成为小说创作的素材。由此旁涉开来,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世态,高阳都能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巧妙地结合到小说之中,或者通过小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难能可贵的是,高阳不但有史才与史学,而且有史识,对近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判断,如对慈禧、李鸿章、胡雪岩,或“百日维新”、“义和团之变”等等。其历史观是否能够被接受,读者可以自己判断。

/book/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