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匠的祖师为什么是马上皇帝?
磨刀剪行业的祖师爷是“马上皇帝”。磨刀匠干活时总骑在长凳上,这是有说辞的。据过去的老磨刀师傅讲,磨刀剪这一行是一位马上皇帝留下的。这位皇帝原先家里很穷,只有一条长板凳和一块磨刀石,他就只好给人家磨刀剪来维持生活,后来联合众人举旗造反,居然打下江山,做了皇帝。磨刀匠因此供奉他为祖师爷,称他为马上皇帝。磨刀匠骑的板凳叫“穿朝玉马”,板凳上钉着一个“几”字形,用来顶磨刀石的铁弓叫“马鞍”。据说这些东西都是那个马上皇帝留下的。每当磨刀师傅谈起此事,都会显露出一种满足,一种自豪。可有人问起马上皇帝是哪朝哪代,姓氏名谁,就无法说清楚了。剪刀匠行话:炉灶上——打剪刀的匠人;做快口——用铁打成剪刀;塘口——磨剪刀;做亮——用锉刀锉刃;烘锋——单爿剪刀做成后,先淬火,使其坚硬锋利;帖钿——把铜片剪圆,垫在剪刀铆轴两边;装销——把剪刀两片铆成件;上套——上油;扎脚——用丝等缠绕剪刀把;上亮——用红油漆将扎脚的藤丝漆红;弯脚——剪刀把。剪刀店行话:强大——大剪刀;平大——小于强大的剪刀;平中——小于平大的剪刀;平布——比平中略小一点的剪刀;半小一小于平布的剪刀;平小——小剪刀;钢大——剪铁用的特大剪刀;铜大——剪铜用的剪刀;并头夹——针夹剪;花尖——绣花用的瘦长形小剪刀;鼻尖——剪鼻孔毛所用的剪刀。“磨剪子咧——戗菜刀——”听到吆喝声,就知道磨刀师傅来了。那声音很悠长,很洪亮,又富有节奏感,就跟样板戏《红灯记》里边的磨刀师傅吆喝得“一样儿一样儿的”。而在上海的吆喝声很短促,“削刀——磨剪刀!”不像北方人的豪气十足。过去的磨刀匠都是扛一条长板凳,他们走街串巷做生意时,既吆喝又有响器。响器有特制的长简单音喇叭——铜号,吹出的声调是 “嘀——嘀——嗒——”“嘀——嘀——嗒——”还有一种响器是用一寸宽、六寸长左右的厚铁片六七块,每片上端凿有两孔,用绳襻错位重叠连接,用手颠落,发出声响。这种响器行话叫抢镰,铁镰,也有俗语称犁铧片的。骑自行车的磨刀匠出现在街头,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只不过打犁铧片的响器没有了,吹铜号的也少见了。吆喝声至今丝毫没变,只是有的现代化起来,用了录音喇叭,又省力声音还传得远。磨剪子戗菜刀虽说技术简单,却是要手艺的细活。在城市里剪刀品种繁多,有长剪、尖头剪、阔头剪、圆头剪、绣花剪、裁衣剪、修树剪,还有羊毛剪、铁皮剪、理发剪等等,最大的料剪三尺多长,六七斤重,小的花色剪才一寸长,四钱重。只有熟知各种剪刀的用途,才能磨好不同性能的剪刀。剪刀是两片相合带刃的工具,相合是平面,另一面带坡度。磨剪子时,必须将两刃外掰错开,找好角度,磨有坡度的那个面。磨好的剪刀要保持剪轴松紧适度,松而不旷,紧而不涩。轻轻合刃,布条迎刃而断,锋利不打滑。磨刀比磨剪子简单一些,如果刀太钝,就需要将刀刃戗薄一些再磨。戗刀的工具是一根长铁杆,两头有抓把,铁杆中部镶一优质钢的刀头,用这个工具戗刀就犹如用钢刨子刨刀刃。现在的磨刀匠在凳子一头都装有一个手摇砂轮,用它先把菜刀打薄,再上磨石磨细。不过,用砂轮打磨刀刃,容易退火,对刀的硬度有影响。磨刀匠的条凳旁边挂着小水桶,磨刀时不断淋水,以降低摩擦产生的温度。冬天,还要在小桶里放些盐,防止水冷结冰。磨刀分粗磨、细磨,磨好的刀非常锋利,不卷刃。磨刀师傅常常用大拇指在刀刃上横向试刀锋,刀快不快 (锋利不锋利)一试便知。将毛发置于刀刃之上,轻轻一吹,毛发便断为两截,这便为“风毛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