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传

《隆中对》开篇所言: “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二十世纪初,大革命的洪流惊涛拍岸,在时代的浪潮中,有使命的年轻人纷纷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为国家和民族之痛呐喊呼号。

? “一个曾经卷入大革命洪流中的热血书生,一个为确立国民党统治而奋力效命的黄埔军人,一个舍生忘死、抵御外侮的抗日功臣,一个为蒋介石冲锋陷阵而兵败身亡的内战先锋。” 下面,我们一起认识国民党74军军长张灵甫,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走进这个在内战中兵败身亡的国民党上将,他是如何在抗战史上书写正面战场的不朽传奇。

张钟麟,字灵甫。陕西省长安县东大村人。出生于1903年,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于1947年5月16日,在山东孟良崮战役中以74军全军覆没,张灵甫将军兵败身亡而告终。

灵甫自幼生母早逝,然其学习聪慧,喜读书,少言语,酷爱历史与书法。1921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也就是今天的长安中学。在中学时代,因其书法卓越,灵甫结识了改变他命运的于右任老先生,这位先生日后也成为了他革命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

灵甫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在读期间与第一任妻子邢凤英结婚,因无钱负担学费而中途退学。(这里大部分是由于他自己的原因,与家庭无关。当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北京的学生运动触动着每一个年轻人的人生走向。即是想投身于革命,那么到底是参加国民党还是***产党?这两个党派有什么区别,或许在当时的年轻人心中,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加入的组织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产主义意味着什么?***产党是什么党?三民主义是什么?国民党又是什么党?他们一概不知,只是想加入到民族的革命之中,唤起年轻人心中的救国热情。)

1925年秋天,经于右任举荐,灵甫投身于黄埔军校,加入国民党。(“开始了是非功罪二十年的戎马生涯,这个好读古书典籍的书生,秉性中遗传了秦人尚武好斗的古风,更向往做一名金戈铁马纵横疆场的武士,在战场中浴火重生,完成了一个军人的涅槃。”)

1927年至1937年,国***破裂。

1935年灵甫冲冠一怒杀红颜。“团长古城杀妻案在西安轰动。”(张灵甫在休假期间回到家中,与妻子吴海兰发生口角,一怒之下将其枪杀,此案众说纷纭,版本众多,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1935年灵甫入狱服刑。

1937年初,灵甫被释放。同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出狱之后,结识王耀武(74军军长),张灵甫军旅生涯最辉煌的篇章——为民族而抗战拉开了序幕。

“大丈夫当拨乱反正,旋乾转坤措国家于槃石之安,登斯民于衽席之上,而盱衡大局,非武力不足以出强暴,非破坏不足以言建设,吾宁长事铅椠乎?”(—张灵甫)

“作战需步步求生,而存新币,时时可死,盖有光荣战死之决心,乃能作绝处逢生之奋斗。”(这是张灵甫对官兵的讲话)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张石山之战、万家岭会战、保卫长沙等

1938年长沙大火,为了阻止日军的长驱直入,蒋介石下达焦土抗战,火烧长沙城成为了抗战时期的最大悲剧(张灵甫与蒋介石的第一次见面在长沙)。

1941年,上高战役的胜利(对日作战的全面胜利),使74军厥功至伟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民党王牌军。二战长沙,滑铁卢之败,58师师长廖龄奇固守长沙(战事失利),蒋介石挥泪斩马谡。

1943年湖南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阻止了日军的进攻,74军被称为辉煌军,在常德会战中谱写了一曲辉煌而悲壮的抗战乐章。

1944年衡阳保卫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抗战史上日军伤亡最大(日军惨胜),国军以少战多的一场战役。抗战时期历史最长的惨烈守城战。

1944年,张灵甫荣升74军副军长,本年秋季参加重庆青年干部培训班。此间,张灵甫与蒋介石第二次见面。

1945年4月,雪峰山战役(湘西会战),抗日战争中中日之间的最后一战(日军大败而归)。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岗村宁次在南宁递交投降书,日本正式向中国投降。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失败的政治注定了为他而战的军人悲剧的宿命,抗日战争的结束,他们的光荣也落下了帷幕。历史如果能够为他们再次画上一个句号,亦不失为一个完美的结局。此时的灵甫前程似锦,等待他的,是一页新的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面对往日的对手,发动全面内战,持续三年之久的内战开始了。

国民党节节败退,大部分将士被俘。“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国民党以往的优待生活,让目前在解放军战俘营中国民党的将士们感觉到经济生活条件很差,现多形容人们生活富贵安逸,经历一番困境之后的恍然大悟,正如红楼梦中宁荣二府前后家族的衰败惨景一致。正所谓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也告诫着人们居安思危。

内战期间,灵甫少年的恩师韩兆鹗曾劝其投靠***产党,命运就是这样,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固执信仰,永远的标榜着自己只信仰三民主义,唯有彻底奉行三民主义。恰似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内部基调:“汉贼不两立,国***不并存。”

“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总是有其一定的内在发展逻辑和轨迹可循。”人生如棋,步步为局。布局之人一定不能在局中,这样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1947年灵甫离开南京参加战争,踏上淮阴战场(张灵甫一战涟水失败,二战涟水胜利。两淮作战是张灵甫与陈毅和粟裕的初次交手,也被***产党称为解放军内战史上最艰难的三个月)。昙花一现的胜利,使他勇冠三军,获得“常胜将军”的殊荣,名声大噪。(王玉龄女士曾有所感:“这其实是一个不祥之兆,也预示着他和74军的内战命运。”)

1947年5月16日黄昏,孟良崮战役以整编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兵败身亡而告终。国民党方面借题发挥,为74式的战败抹上一层悲壮色彩:“是时,狂风骤起。杂以雨雹惨烈之相城,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我整74师全体官兵于此完成其壮烈牺牲,尽忠报国之神圣之责。”

王玉龄1948年底随南京总统府转往台湾,1952年离台去美开始留学生涯,1973年回国。

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流逝,昔日国***之间你死我活的血腥已经过去。胜利者有足够的自信和气度,超越意识形态的樊篱,对昔日对手的功过是非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他是忠勇壮烈的军人楷模,书写了抗日战争的传奇,还是死不悔改的内战罪人?

此传深受启发,若以不同阵营的政治派系盖官而论,不免有些荒唐。若以民族大义来说,无愧于抗战将领的民族英雄。若以内战定夺却成了历史的悲剧。。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他个人身上独具魅力的军人特性,是不分国***两阵营的,既然是军人,让我们以军人的最高荣誉来致敬,缅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