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史”教学中音乐启蒙哲学理论的分析与实践

“中西音乐史”教学中音乐启蒙哲学理论的分析与实践

实用音乐教育哲学提出,音乐作品或音乐作品重要部分的优秀演绎和表现就足够了。那么,如何理解实用第一音乐教育的哲学理论呢?中西音乐史?教书?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音乐教育哲学,对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些理念甚至颠覆了传统的音乐美育理念,以大卫?艾略特认为音乐教学活动在于实践和行动。他主张音乐教学应以音乐表演为主,结合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活动,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感受和体验。音乐教育的核心知识不是关于旋律、和声或其他元素的语言概念,而是基于行为,是教会学生在音乐制作和音乐聆听的行为中如何进行音乐思维的知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证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为理解提供可能和必要的信息,使人获得并不断发展思维能力。这种哲学与《实践论》的主导思想一脉相承,它重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哲学思想的优势在于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与杜威的?做中学?一模一样。

音乐课程是一门活跃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比如声乐演唱和乐器演奏都需要学生亲身实践,这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并融入其特定的文化语境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课程通过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相关的文化背景,代表作曲家,欣赏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促进他们的音乐表演实践。中西音乐史?课程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正如艾略特所说,对作品相关背景的分析是一个职业听众所了解和建构的内容之一,因而也是一个职业听众所能享受的部分?。作为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过程,音乐聆听包括对音乐声音的认知文化层面的建构。

基于践行音乐教育理念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校提出几点建议。中西音乐史?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以与同仁探讨。

第一,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如何欣赏。

很多老师都在?中西音乐史?课程的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虽然涉及音乐欣赏,但仅限于听,没有介绍如何听、理解、把握音乐。这就导致很多学了四年音乐的学生仍然不知道从哪里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也无法用所学的音乐史知识来指导自己的音乐演奏。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提出,对一部音乐作品或一部音乐作品的重要部分的出色诠释和表现,足以具体证明一个学生了解作品的相关方面和特点,知道如何在音乐行为中引导自己的思维。。音乐聆听是一种丰富的思考和理解,是自我发展、自我认知和乐趣的丰富源泉。音乐素养是在音乐聆听的背景下实现这些人生价值的关键?。所以,在?中西音乐史?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

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从音乐本体和音乐史实两个方面进行。音乐本体是指基于音乐本身相关因素的欣赏,包括乐器或演唱者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曲式、调式、调性等。对音乐史实的鉴赏要以音乐作品所处时代的整体风貌、音乐作曲家的个人经历和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据,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把握音乐作品的深层思想内涵。对于中国音乐作品的欣赏,要引导学生感受音色,把握意境。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受老子影响?声音大?他的音乐美学的影响,并不注重准确的音准和节奏,而是更注重通过音色的微妙变化来营造音乐作品独特的意境。比如欣赏姜夔自导自演的音乐《扬州慢》,学生就能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义。通过欣赏音乐,他们可以感受到它的旋律中的一些独特的发展,如第四、第七音,或者一些变化的宫廷音、商务音、标志音,发现它与中国现代民间音乐的一些差异,感受到宋代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再如,在欣赏根据唐代王维名诗《寄元二十岸》写成、被誉为中国十大钢琴曲之一的《阳关三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浓浓的离别之情,体会到诗中作者对即将远行的朋友无限留恋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欣赏音乐作品,带着情感演唱改编的混声合唱。在这个不断升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感受、聆听、欣赏、歌唱的过程中充分体会音乐作品的意境。

二,改变课堂教学中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传统?中西音乐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缺乏主动意识和独立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媒体众多,于是我们不断反思一个问题:我们能教给学生什么?如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音乐史知识和音频资料。如果老师还是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音乐史这门课很枯燥,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自己去读,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音乐史教学中应该传授哪些知识?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提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精心选择各种音乐,使学生对音乐表演实践和音乐聆听进行专业思考。让学生以音乐表现为目的,通过表现性记录和非表现性记录的对比对照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从人类音乐学、人类学、社会学、女性主义、符号学和分析哲学的角度研究音乐,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和意识如何调节音乐生产和音乐聆听的理解。中西音乐史?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分析和研究音乐,从而对音乐有更全面的认识。

笔者认为,在?中西音乐史?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研究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文献,搜索知识信息,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大家一起交流、分析、讨论。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研究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为学生界定选材范围。先让学生以一首作品为例,总结音乐欣赏的方法,同时结合个人的演奏和演唱体会,完成一篇音乐作品的研究论文。比如在欣赏肖邦的钢琴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旋律的表达、和声的变换与变化、结构的设计安排、音色的对比等,同时结合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自身的演奏经历,全面理解音乐作品。这样,通过对音乐作品和作曲家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不仅可以将个人的欣赏经验转化为理性的知识,还可以逐渐形成思考和写作的习惯,对以后的音乐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让学生比较音乐历史人物或音乐作品,从而获得音乐史知识,对音乐史实、音乐家和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如在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巴赫、亨德尔、斯卡拉,充分感受这一时期音乐作曲家的创作风格。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音乐技法的运用、演奏特点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在把握这一时期整体音乐风格的基础上,了解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上的差异,对学生今后演奏其音乐作品带来重要的启示。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传统?中西音乐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学生经常玩?被动听众?这个角色。由于不能亲自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强,对学习的投入不够,教学效果不明显。再说学生对吗?中西音乐史?对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的理解,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必须投身于自己想学的音乐实践(或音乐文化),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学的真实性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学习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知识不能脱离其学习和使用的原始语境。培养音乐素养就是吸引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音乐文化?。?练习?该词强调音乐要与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实际音乐创作和音乐聆听相关联,从而证明音乐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呢?中西音乐史?教学必须与音乐表演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

笔者认为?中西音乐史?教学要以更多的形式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首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课堂音乐会,让学生现场展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乐器演奏和声乐演唱,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音乐演奏水平,又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现场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形成对该乐器和该时期音乐创作风格的良好认识。其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更多的音乐感受。比如在我国的音乐史教学中,教师在介绍金象的现代戏《园冶》时,可以组织学生从多方面搜集资料,包括该剧的录像、金象先生对作品创作的介绍以及各种评论和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来指导和表演该剧。又如,赵元任是江苏常州人,早年生活的青果巷是常州历史名人的聚集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名人故居,感受那里独特的人文氛围,从而对赵元任的作品有更直观的了解。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加深了对音乐作品和作曲家的理解。再次,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锻炼口才,培养教学态度,增长阅历。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过程,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获得经验,不断进步。

在当今综合学科的背景下,以往技能课教师只教授学生演奏或歌唱技能的教学模式,而理论课教师单纯教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高层次人才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博采众长,让学生获得相似的学习体验,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融入更多个人对音乐的理解,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正如艾略特教授所说,未来取决于提高我们对音乐的哲学理解,提高职前和在职教师的音乐素养,使音乐教育更具音乐性、艺术性和创造性。音乐教育的价值只有通过深化和拓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实现;这些价值的实现是通过我们的学生在行动中思考的音乐时间的质量,最有效地展示给家长、老师、管理者和学校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