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认识论新问题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时,包含了哲学这门学科在内,哲学观念对人工智能如何理解智能从而按什么样的路径去模拟智能具有重大的影响,早期人工智能的符号主义进路就是在理性主义和分析哲学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后来的联结主义则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因而,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麦卡锡(JohnMcCarthy)甚至将专家系统的构建直接称呼为“认识论工程”

不仅认识论深度地影响着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工智能也广泛地影响认识研究。人工智能如果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的认识,那么它在认识对象上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它使人的认识本身成为了一种认识对象,即人借助人工智能使自己的认识过程对象化,借助机器使得自己的认识机制得到映射,人从而可以借助这种对象化和映射来“客观”地研究自己的主观认识活动,亦即对计算机运行机制的理解反馈于对人的认识本质的解释,由此使认识论研究得到深化。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从“学科”上看,人工智能一度属于认知科学,直到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两者之间常常是不加区分的;而认知科学又与哲学认识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作者认为人工智能通过认知科学也与哲学认识论具有天然的关联,并通过认知科学为认识论的研究提供 科技 前沿成果的滋养。

从内容上看,人工智能的一大领域是知识的模型化和表示,这本身就与哲学认识论交织关联;其中的推理演绎、问题求解,更涉及认识的过程问题,也涉及到对认知、知觉、识别、计算、智能、思维、心灵、意识、思想、 情感 、意志、学习、阅读、理解等认识论概念的研究;同时,如作者所列举的,人工智能可以对认识论研究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使哲学认识论在科学技术的前沿 探索 中获得新的灵感和推动。

总之,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心灵如何工作,当然也就形成对认知研究的极大帮助。在充分理解人工智能可以为认识论研究提供帮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着力 探索 认识论可以为人工智能做些什么,如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史中各派之间的纷争可以为当今的人工智能各派理论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什么参考?人工智能研究的不同范式的融合是否存在着认识论基础?一些人工智能研究中追求的目标(如终极算法和超级人工智能等)是否具有认识论上的根据?由此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少走弯路做出恰当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