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四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有哪些?急急急急急~!!!!!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个代表。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也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风格富有独创性。他曾经说过,为了表达的需要,一切形式都可以被打破。他的创作构思广阔,形象宏伟,感情深刻,对比鲜明,题材广泛,其中最重要和贡献的是他的英雄主义、戏剧和社会音乐构思。“音乐应该激发人类精神的生成”是贝多芬的名言。

下面,我主要以《第三交响曲》中的《英雄》来谈谈贝多芬音乐风格中的创造性和戏剧对比。

在第一乐章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强和弦,由乐队演奏,随后大提琴以微弱的低音演奏了这一乐章的主题,力度的对比带来了听觉上的震撼。然后主题在音色上不断变化,最后变成了整个乐队。在这里,铜管乐器被引入演奏主题,这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另外两位大师——海顿和莫扎特从未使用过的。这个乐章是用快板奏鸣曲结构写成的。典型情况下,奏鸣曲式的呈现方式只有一个主旋律和一个副主题,但贝多芬为了表现的需要,突破了这种模式,将副主题增加到三个,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音乐思想。此外,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曲中,展开部分一般不应超过呈现部分的2/3,但这一乐章的小节数比呈现部分多了近100,长度大大扩展。之前呈现的主题和新素材交织在一起,调性在大范围内不断变化,始终避免出现主旋律,使得整个音乐具有前所未有的张力和强烈的戏剧性。后记的尺度也有了很大的创新,篇幅相当于“二次扩展”。

第二乐章本应是海顿和莫扎特时代的抒情柔板乐章,但贝多芬出于内容传承和表现的考虑,改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非常流行的“葬礼进行曲”体裁。情感深沉,音乐极其细腻,整个音乐笼罩在肃穆的气氛中。

第三乐章采用谐谑曲体裁,其豪迈粗犷的音乐性格与海顿时期小步舞曲的优雅风格完全不同,这也是对表现需要的突破。

第四个运动是“人的觉醒”运动。所使用的曲式结构复杂,不清晰,变奏、演奏、回旋、赋格等多种技法混合,给曲式结构和造型的界定带来困难,再次体现了贝多芬的突破和创新。其中有几个重要的主题:第一个主题作为人民的形象,通过音符加密、音域改进、配器变化等手段不断变化,暗示人民在成长和觉醒;第二主题与第一乐章中的理想主题非常相似,也象征着理想,然后用赋格手法不断强调“理想”;第三个主题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游行,象征着人民革命。

贝多芬的音乐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创新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同一旋律在不同乐器组间转换所带来的音色变化效果,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音色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再比如这部作品的整体构思:战斗→死伤→葬礼→整编革命队伍→再战→一举制胜。这部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很明显地呈现了这样一个过程,已经隐含了文学的构思,预示着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来临。

最后,我借用评论家们常用的一句话来概括大师的音乐风格和贡献——古典主义的杰作,浪漫主义的先驱。

第一期总是很难过,第二期开始波动,第三四期都是从低到高。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贝多芬的现实生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