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赏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1(1990-2005)

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遥望洞庭湖,刘禹锡的湖光与秋月相映成趣,池面无风镜。看洞庭山水,银盘里有一只青螺。

标题君山【注】陶勇的烟静止了,阴影很重,蓝色完全黑了。也许是项峻来洗漱了,君山面对面地看着镜子。

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

(1),这两首诗的用词解释不妥。其一是阿、刘诗歌中的“和”字稳重,生动地勾勒出洞庭湖与秋夜明月的和谐画卷。b .柳石诗中的“池面无风”句和永石诗中的“烟不动”句,准确地描述了月色下湖面平静、幽静、朦胧、幽静的景象。在雍的诗中,“碧”是湖的颜色,“翠”是山的颜色。因为是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的颜色没有君山的倒影强烈。d、咏诗中的“水仙”指的是水仙子,即和。她们是传说中尧的女儿和舜的妃子。他们死后成为湖南的水神,漫游洞庭湖。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了一首不恰当的。a .刘石选择月夜的角度,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在纸上再现了洞庭湖光山色。b、咏诗从君山倒影入手,点出湖光山色,再将神话传说融入景物描写,使山的美好形态和精神和谐地出现在我们面前。c、两首诗都巧妙地比作“蜗牛”,但一首把明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绿蜗牛,另一首把湖中倒影的山比作仙女的靛髻。d .两首诗对洞庭山水的描写都是天马行空,不落俗套,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让人心旷神怡。

答案:(1)B (2)D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8-9。

人变府江月,仅数尺之遥,夜灯照。沙头鹭默不作声,鱼跃船尾戳。

8.这首诗的一个不恰当的赏析是()a .第一句从水中月影入手,描写了月夜江面上的静谧之美,类似于诗中的“且水清月近!”。b .第三句说的是白鹭弯着身子,在月光下的沙滩上静静地过夜。意境宁静祥和。c .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描写了河风吹桅杆灯和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第一句和第三句的“静”形成鲜明对比。d .全诗通过描写夜晚的所见所闻,揭示了诗人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9.这首诗的四句话分别描写了月、灯、鹭、鱼,四个场景形成了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诗的写法和这首一样的是()

A.山遮白日,海泄金河。登上另一层楼看千里之外b .门口俯瞰清溪,屋檐掩映古树。红尘不能浮,水鸟有时啼。c .夕阳西下的时候很美,春风的花草很香。燕子忙着在湿泥里筑巢,成双成对地睡在温暖的沙滩上。d .百山无鸟,千径无足迹。河上的一只小船,一个渔夫穿着他的网虫蛾;独自垂钓,不怕冰雪袭击。

答:8,C 9,C。

2001高考语文诗歌赏析(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8-9。

魏临别,在黄昏的细雨中向李洲告别

一直到楚都在下雨吗?,建业窗帘钟。

雨的大雨滂沱,天不对地,鸟慢飞。

长江流入长江的远方,树上满是雨水。

同样,因为我们伟大的爱,我们的脸上有水线。

*古人有诗“密雨如散丝”。

8.这首诗的一个不恰当的理解是

A.前两句,黄昏时分,诗人任丽站在细雨蒙蒙的河边。这既点出了诗题中的“落霞雨”,又照顾到了诗题中的“送”字。

B.两三副对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变得沉重;马的翅膀因为下雨不能轻盈的飞翔,天空朦胧,但是远处河边的树很滋润。

C.结尾对联,下巴上的离别泪痕夹杂着烟雨,非常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结合。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出“小雨”,而细雨则通过描绘船帆、鸟羽、天空、树木来衬托,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象性和表现力。

9.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主要篇幅是写场景,离别的感情就蕴含在这些场景中。在下面的送别唐诗中,有一首写得和它一样

A.不在燕丹此处,壮士断腕。起初,人们都走了,但今天水仍然是冷的。

B.从寺庙里,在竹子的深处,传来傍晚钟声的低沉。带着斗笠的夕阳,才渐渐回到青山。

C.听说雁过不飞衡阳。从现在开始送你,信件应该很少了。

D.趁仆人还没吃饱,劝他一句,让他跟着马蹄走。春风是谨慎的,英国是谨慎的。

答:8.c9.b。

2002年高考中国诗歌赏析(全国卷)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一个春天的夜晚,李白在洛杉矶听到了笛声。

余迪的黑暗飞行声,散落进了满洛杉矶的春风。

在这首夜曲里,我听到了柳树的断裂声,没有人能够不想家!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同意“钥匙”理论吗?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歌有告别未来的意思。这首诗表达的是乡愁,而这乡愁是听到“折柳”的笛声而产生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理由可以说得通。

2003年高考中国诗歌赏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季翔寺王维。

不知道季翔寺在哪里,爬了几英里进入云雾和山峰。

古木参天,却无行人小径,寺内山中钟。

山里的泉水打在危岩上,松林里的太阳也冷。

黄昏时分,在一个干涸的池塘边,思想可以征服激情之龙。

安禅:佛语,指闭目静坐,无杂念;龙:指世俗的欲望。

古人评论诗歌时常用“诗眼”一词。所谓“诗眼”,往往指的是一首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觉得这首诗后两句的“诗眼”是哪个词?为什么?请简要欣赏全诗。

答:诗意的眼睛分别是“咽”和“冷”。山间流淌的泉水,被岩石阻隔,仿佛啜泣般低吟。阳光照在松树上的颜色,因为山林的黑暗,显得暗淡。“燕”、“寒”这两个字形象、凝练、生动地表现了山中的落寞景象(意境)。

秋思·张继

一年一度的秋风,吹向洛阳城,在洛阳城漂泊的儿子,不知故乡的亲人如何;给和平写一封信,要说的太多,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担心自己想说的话没写完;当信使开始时,他打开信封,把它给了他。

王安石这样评价张继诗歌的风格:“似最不凡,易而难成。”对张继在这首诗中所写内容的分析。

“普通”的细节?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在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即将寄出时,他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于是“又拆开了”。作者留在洛阳看秋风,使他无限思念家乡的亲人,于是打开信封又写了一遍。

2(全国卷二)阅读以下宋词,完成下列问题。(6分)

玉兰花宋琦

东城渐渐觉得风景不错,皱皱巴巴迎客人。青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满春意。浮长恨少快感,愿爱女儿而笑?为你饮劝夕阳,留一夜花间照。

【注意】折痕:折痕纱。这里的比喻是水的波纹。

这个词的前半部分是怎么形容春色的?试分析一下这个。你觉得《红杏枝头春闹》里的“闹”字写得好吗?为什么?

答:春天的美是有层次的:首先,我看到东风升起,春波碧绿,波浪上有条纹,如细皱的纱;然后柳树醒了,绿绿的,淡淡的,看着远处一片烟雾;再看杏花盛开,就像用火蒸云。春天的景色就是这样一层层展开的,所以用了“渐觉”这个说法。

3(广西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鹧鸪天燕道济

十里梯田倚绿,杜鹃啼花深处。勤奋对行人说话,不像鸣鸟第二次飞翔。在梦里睡觉,当天放晴的时候。声不如归。是不是世界末日没有回归,无法争取回归日期。

在这首诗中,作者为什么描写杜鹃的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布谷鸟的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回家吧!还不如回家!”这个词的主题是乡愁,从布谷鸟的叫声描写开始最合适。

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我决定不了我的归期。表达了作者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在世界各地漂泊后难以归家的感觉。

4(湖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欣赏第四句。(6分)

听邻居吹声朗诗园。

吹笙的声音,如乌云从天而降,不知哪家的墙外。

城门的城门没有被搜查,但他们在心里幻想,一定有一千棵桃花。

答:诗人找不到之后的想象;呼应第一句,我还是从玩的环境写;透过鲜花的繁盛,谱写出欢快、热烈、欢快的乐章;一个“疑”字,写出了一种似真非真的感觉;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通感)是独特的。

5(上海卷)阅读以下诗词楹联,完成题型16-18。(8分)

赤壁杜岙(1)

水军东去,雄图大略,长江千里通。

诸葛的心是空的,曹仓的眼是空的。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夜月孤。

过了这不堪之地,废矾鸥满烟,杂草丛生。

【注】①杜预:明代诗人,曾任知县,不久归国;若失意,放情诗酒。2舵 舵;有很多船首尾相连。3曹禺:即曹操。

客人去黄州,或者从夏口西来,去武昌东。

生于赤壁,但周郎是火炬,紫苏游历两次。

——郭朝佐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律诗中的对联、项链也有这样的特点。(1)

17.对联中的“周郎的一把火把”与上面诗中的“_ _ _ _ _ _ _”相同;“紫苏两游”与上述诗中的句子“_ _ _ _ _ _ _ _”相同。(2分)

18.根据诗中划线的句子和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物与情感的关系)写一篇赏析文(80字左右)。(5分)

答案:16。二元性

17.兵卖火把影,东风梦断箫声,夜月寂寞。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6(江苏卷)阅读以下唐代边塞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抱怨刘

每年守军保卫黄金河后,日夜挥舞着鞭子的手刀响个不停。

在春末大雪的时候,长城,穿越黄河绕过黑山的旅程。

为什么说这是边塞诗?用诗详细解释。

(2)诗的题目是《抱怨别人》。虽然通篇没有“怨”字,但是每一句都有“怨”。请简单评价一下。

答:①诗中有金河、关羽、青桐、黄河、黑山等边塞名称,描写招人的边塞生活。(2)抱怨年复一年频繁动员,抱怨时时刻刻训练备战,抱怨气候寒冷,风景单调。

7(天津卷)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李白听蜀国和尚君弹琴

一个蜀国的和尚,带着他的绿绸琵琶盒,向西走下峨眉山。当我听到松谷的声音时,随意挥挥手。

我听见他在清澈的小溪中,我听见他在冰冷的钟声中。不知不觉中,暮色笼罩在青山上,秋云萧瑟,布满黄昏的天空。

注:①路岐:古代著名钢琴。(2)流水:借用“山流水”的典故。

3霜铃:山海经?据《中山经》记载,丰山有九种,以初霜闻名。

(1)诗第二联中的“一挥手”和“万”分别表示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句“山暗秋高,天阴秋高”的理解。

答:(1)“一波”描述的是蜀僧弹琴的姿势(动作和技巧),“万”描述的是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把风景写在歌的最后。(2)写出作者沉浸在琴声中的状态,从侧面描述琴声的魅力。

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西美姚晨

我来到东边看溪景,面对水中孤石恋恋不舍。

野鸟睡岸有闲,老树有花无丑枝。

短绒像剪刀,沙子在屏幕上保持平整干净。

我在这里迷路了,但我必须回去,马在晚上又累又虚弱。

从唐代开始,古人就提倡“师法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是说,诗人不仅要师法自然,从自然景物中捕捉意象,还要唤起心中的思想感情。请指出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并告诉我它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思想趣味,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命题的对联:

(2)体现了思想兴趣:

(3)如何体现:

答:(1)野鸟睡岸有闲,老树有花无丑枝。

(2)感受大自然的闲适和情趣,赞美美丽的自然风光。

(3)可以结合景物(《睡在岸边的野鸟》、《开着花的老树》)和情感(《闲适》、《无丑枝》)来分析。

9(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朱的秋夜

长夜无眠,秋风清,烛花频剪至夜。

床凉满梧桐,缺梧桐的地方月明。

这首诗里没有“爱”字,却处处蕴含着“爱”。请从三四句话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词,在全诗整体感受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在这两首诗中创造意境的。

答:“冷”。“凉”这个词不仅描述了凉爽的天气,也描述了心情的孤独(或冷心)。从床上的月亮到天上的月亮,过渡(顶针)巧妙;忧伤、凉床、月影、梧桐共同营造出孤独(离愁别怨)的意境。(回答“缺”字,有道理。)

10(辽宁卷)阅读以下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莲苏轼

花凋谢,红杏小。燕子飞来,绿水人绕。枝上吹柳少,海中芳草多。墙内墙外荡秋千。墙里俗人,墙里美人笑。笑声消逝在寂静中,激情却被无情地惹恼。

(1)《绿水人绕》中的“绕”字,在某些版本中写成“萧”。你认为哪个词更合适?为什么?请简单欣赏一下。3分

(2)在《宋词选释》中,俞碧云对这首诗作了这样的整体评价:“絮花落,每每伤春,这是一种旷达的独语。”你同意他吗?为什么?请简单欣赏一下单词的内容。5分

答:(1)①“围”字不错,因为它实际具体地描绘了绿水围人的情景,生动而有动感。“晓”字不错,因为它既点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气息,能让读者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①同意。以“花凋谢,红杏小”这句话开头,虽然写的是花的凋谢,但也写了青杏的重生,表现了诞生的契机和生机;第二句和第三句移到更宽的空间。燕子轻盈地飞翔,给画面带来了生机,而人们身边的绿水也很有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自然就开阔了。最后一句虽然芳草萋萋,却以“天涯”开头,意境广阔。总之,词的第一部电影虽然写的是晚春的场景,但却充满了旷达的文字。

11(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冲一腐儒。望着远方漂浮的地平线和月亮,我仿佛远离了云,与月亮同在,孤独。

夕阳扰强心,秋风病。自古以来,老马就是因为它的智慧,而不去耗费它的体力,因此,虽然我老了,病得更重了,但还是能做。

(1)这是杜甫晚年留在江汉时写的一首诗。在诗中,对联用了几个意象,如“一片云”、“一轮孤月”、“夕阳”、“秋风”。请分析一下他们场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你同意什么?请说明理由。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1)《骈云》《孤月》意境凄凉,透露出作者的孤独与厌倦。《夕阳》《秋风》的意境壮阔开阔,也体现了作者的乐观豁达。

(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夕阳依然坚强》可以看出,作者虽已暮年,但依然坚强,因为“夕阳”是对“暮年”的隐喻。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愤懑,因为“不必走远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思虑国家的不平与大度。

2005年高考中国诗歌赏析

1(全国卷1)阅读以下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游即兴李华

益阳城下,草长莺飞,水自东向西流。

香树无花,鸟语一路春山。

(1)这首诗的三句或四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谈及诗歌创作,古人曾说:“诗不但是感伤的,也是美的。”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答:(1)对偶。“草”到“春山”,“花”到“鸟”,“落”到“空哭”

(2)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春游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景,每幅画各有特色。然而,诗歌并不纯粹是关于风景的,而是充满了感情和场景。诗中“花落”和“鸟鸣”的景色表现了山中的宁静,从中透露出一丝忧伤和苍凉。

2(全国卷2)阅读以下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天至日夜想家白居易

每年冬天的至日,我都伴着膝灯前的影子。

如果你想深夜坐在家里,你也应该谈谈旅行者。

[注]冬季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唐代的一个重要节日。

(1)简要分析“我与一个膝灯前的影子相伴”这句话,说出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么写《乡愁》的?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抱膝”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静坐的情景,“灯前”一词自然引出“影子”,“伴”一词将“影子”与“身体”连接在一起抱膝而坐,似乎密不可分。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想家时的孤独。

(2) (1)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中的画面来表现他的思乡之情,即在冬天的至日上的深夜,他的家人仍然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作为一个旅行者的情况。(我要1分,图片描绘2分)

②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意思正确)

3(全国卷3)阅读以下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刘攽在游泳池边。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满是水,很平静,仿佛浸在一面轻轻擦亮的镜子里,映出岸上房子的倒影。

忽然起了东风,低垂的柳枝优雅地舞动着,柳枝上的水珠掠过荷叶中间,发出不停的响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雨后池水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答案:(8分)(1)水面像一面微微擦亮的镜子,映出池塘边的屋檐和檩条柱,以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第一、二句用“水位”、“镜子”、“蓝花楹”等词描写雨后荷塘美丽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风吹成荷叶的垂杨叶上的雨滴发出的“忽起”“垂杨舞”“万点”声,表现了一种雨后池上的动态美。诗既写静,又写动,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形成一派雨后池塘春景。

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单词,完成1-3题(7分)。

宫中夜游:梦寄伯魂(1)陆游

雪清而混沌,梦游,不知身在何处。铁马无威如水。香关河:雁门西,青海国际。

睡在冷灯里,声漏月斜。谁知道他在万历被封为侯?太阳穴虽破,心未死。

注:①石伯混是陆游的朋友。

(1)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在下,雪在下”这句话突出了边境地区的风景特色,也夸大了战争的气氛。

b《项官合》中的“项”是“推测”和“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一语,指的是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音”中的“断”字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个词的欣赏,不正确的是()(2分)

A.“斗士声望如水”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及其声势的浩大。

B.词的第一部分讲的是梦,第二部分讲的是从梦中醒来后的情景和感受,自然而紧凑。

C.《大清大乱》《铁马无声》一招一式,动静皆宜,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思念”、“月倾”等意象写出一种冷冷的意境。

(三)字伯答应封侯于万里,谁知道?陆游《伤逝》中的“鬓角已破,心未死”与“长城空,鬓角已褪镜中”有何异同?(3分)

相似之处:

差异:

答:1D2C

③相似点:词与诗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的爱国志气,以及壮志未酬、幻灭的悲凉情怀。

不同点:一句话表达了不被理解的感叹,凸显了烈士墓年的心境。

诗B着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却老矣的悲愤之情。

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宋(六)

望着北方一望无际的云,大江东去水。

夕阳西下寒鸦外,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写于元朝灭南宋,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之时。

(1)论“王”在诗歌中的作用。

(2)简要分析“大江东去水长流”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表达的不同感受。

答:(1)“王”字在全诗景物描写中起着主导作用。

(2)《大江东去水已久》表达了作者在国家不可挽回时的悲痛,着眼于现实。

苏轼的诗表达了他对历史循环和英雄缺席的感受,重在怀旧。

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复元堂戴复古

远眺横冈河,远飘万里愁厅前。

最苦的是没有山遮住眼睛,淮南是中国最好的。

【注】戴复古,字士平,南宋末年诗人。

据前辈说“最苦莫过于无山遮眼”是这首诗中最有表现力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一下。

答:这首诗的作者到江阴福元堂,遥望中原时,国破家亡所带来的悲伤和痛苦,在“最苦莫过于无山遮眼”这句话里得到了最强烈、最集中的表达。这句话,与人们通常爬山时希望能远远看到的心理相反,是用另一种方式写出来的。通过诗人看了又不忍,看了又不敢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对国耻未报,衣锦还乡的极度悲愤。

7(广东卷)阅读以下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上楼,归寇准。

高楼聊天相视,一江之平。无人渡野水,孤舟渡日。

荒村满烟霭,古寺讲莺。旧事渐远,禅定乍惊。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980年左右,诗人十九岁时,为秀才,初任巴东知府。②旧商业,这里指农村家庭商业。清魏指的是魏水。

(1)请在这首诗中写一组对偶句。

(2)从第一句的“聊天”到最后一句的“震惊”,诗人反映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联系全石分析。

(3)北宋翰林画院以“无人渡野水,舟楫渡日”为考题。获胜者画的是“船夫睡在船尾,渡着笛子”。你觉得这幅画能表达这两首诗的内容吗?请解释你的理由。

答:(1)荒村古寺断了情萤火虫活了话。

(2)诗人上楼远眺。这是休闲,但他被这一幕感动了,想起了家乡。当他从思乡中醒来,发现自己身在异乡时,并不感到意外。这前后的情感变化,凸显了作者的乡愁。

(3)画中只有小船和船夫,没有行人,表现出“无人渡野水”的景象;船夫睡在船上,说明路人很少,突出了船漫长而孤独的等待。从图中我们可以猜测船夫一边吹笛子一边等待渡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渡,困得他不得不放下笛子,自己去睡觉。这幅画生动地表现了这首诗的内容。

8(浙江卷)阅读以下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杜牧,中国祁安县的一个称号

二极夕阳溪桥上,半缕轻烟在柳影中。多少青莲相依相恨,回望西风一会儿。

黄昏荷塘上的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肩止一西风。黄昏中的荷花依然炽热,它的下脸藏在蓝色的伞里。

(1)这两首诗描写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处的景色(2分)

(2)这两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他”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莲”的不同情感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甲:(1)傍晚西风

(2)拟人化表达。前曲中的《青荷》有《恨》《回西风》,蕴含诗人的恨,表现出悲愤不平之感,语气悲凉。后一首的“莲花”被西风吹得躲进了荷叶里,看似“忧热”,实则羞涩,表现了作者的喜爱和喜悦,语气活泼有趣。

9(福建卷)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李白,随夏十二登岳阳楼。

登上岳阳楼,远眺长江,直至开阔的洞庭湖。

看到大雁南飞引起我伤心的心,远处的山在标题一个好月。

在高天的上层,呆在椅子上,上传一杯天上的酒。

醉后升起的凉风,随风吹着衣袖,我们就要归来。

【注】甘源二年,李白在流放途中被赦,回江陵舟,南游岳阳,写此诗。

(1)诗中“雁过牵伤心去”这句话,在某些版本中写成“雁过不去秋江”。你觉得哪句比较好,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留云取天杯》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1)《大雁引一颗伤心的心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在流放中被原谅的快乐心情。这句话中,雁意在为诗人带走悲伤,下一句话中,写的是君山对诗人有感情赢得好月,悲去喜来,相映成趣。《牵挂你的心》比《别了秋江》更煽情,月亮更新颖。(意思没错)

答“雁过不去秋江”,合情合理。

(2)第三部用夸张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故事。同时,这两首诗想象神奇,把云上的榻和天上的“行杯”连接起来,写出了诗人仿佛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没错)

10(重庆卷)阅读以下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王昌龄参军诗七首(下)

琵琶舞新声,永远是旧情。

听不尽愁,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舞新声”和“边愁”有矛盾吗?为什么?

(2)“高秋明月照长城”和前三句有什么区别?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

答:(1)不矛盾。这种反差式的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的深情,这是任何一首快乐的新歌都发不出来的。

(2)前三句是叙事抒情,后一句是风景。以景物作结,在景物中体现感情,创造意境,含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