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蓝色狂想曲》将格什温的创作生涯再度推上了高峰?
今天,当我们说起格什温,我们会先想到《波吉与贝丝》,或者《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但是不管我们先想到哪一个,不可否认的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曲目还是这部《蓝色狂想曲》。
这位有史以来唯一的一位以爵士音乐和流行音乐作曲家身份而登上古典音乐殿堂顶峰的大师,虽然他的地位并不是随《蓝色狂想曲》的推出而奠立的,但是《蓝色狂想曲》将他的创作生涯再度推上高峰却是毫无疑问的。
20世纪初,美国纽约开始流行起一种音乐,这种音乐的风格相当具有特色,复合了犹太、黑人、欧洲移民、美国民歌的音乐要素互相同化而形成,并进而影响了百老汇的喜剧演出。
美国人对百老汇剧的演出具有无比狂热的热情。因为这种风格实际上已经可以说是属于真正的“美国产品”了,具有美国风格,但是美国人还少了用“美国语言”谱成的交响乐曲。因此美国人一直引颈企盼出现一首具有美国风格的交响乐曲,即便是管弦乐曲或协奏曲都可以。
格什温在谈到《蓝色狂想曲》主题时,他说这是他积蓄了整整10年的乐曲基调:“这首乐曲是动荡的20世纪20年代音乐的声音,一个打破旧传统主张、享乐主义、蔑视习俗惯例和疯狂追求快乐的时代;青年女子不受传统拘束的年代……在后裤袋里装酒瓶和非法经营酒馆,而不承担法律义务的年代。”
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截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采用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歇唱性对置的方式,颇具匠心。
在《蓝色狂想曲》中,格什温既借鉴了欧洲古典交响曲的传统技巧,又是美国的爵士音乐在严肃音乐中开花结果,创造了一种新颖别致的美国音乐风格。格什温在美国流行音乐与所谓“严肃音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创造出了一种“交响爵士乐”的新典范。《蓝色狂想曲》也被认为是“允许爵士乐从酒吧间门里探出头来”的第一部成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