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的主要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勋伯格,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和他的两个学生伯杰、魏博恩都是1 2调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他们成为了“新维也纳乐派”。勋伯格的代表作有《月亮上的皮埃特罗》、《华沙幸存者》和《为乐队变奏曲》。也被称为“新巴洛克音乐”,是20世纪20年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的现代音乐流派之一。在美学上,新古典主义音乐追求平衡、稳定、理性的音乐,反对后浪漫主义音乐中膨胀的主观意识,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反对他律,支持自律,提出回归巴赫的主张,采取“音乐就是音乐”的绝对音乐形式,更注重音乐的技术和形式,而不是内容,用音乐形式代替情感表达。具体来说,它追求旋律和节奏的平衡和对称。提倡清新规范的音乐结构,反对自由散漫的结构;提倡纯音乐,复兴浪漫主义之前的体裁形式,反对标题音乐;提倡小型化和室内波段准备,反对庞大的波段准备。但由于这一流派经常将巴赫等作曲家的音乐形式与20世纪的新音乐语言相结合,倾向于采用扩展调性甚至无调性的手法,和声复杂,经常加入20世纪新颖和不和谐的声音,配器特有的尖锐、新颖和不和谐的声音,乐器音色多变,因此并没有回到古典时期的功能性调性体系,也没有真正反映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本来面目。
因此,人们将这种复古音乐流派称为“新古典音乐”,以区别于古典时期。新古典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俄裔美国作曲家,代表作曲家《火鸟》、《春之祭》和《普契尼娅》。与1 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相比,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在讴歌民族内容和人民生活方面的深度有所弱化,作曲家注重民间音乐本身的内涵,重视民间音乐特征的新发现。在音乐素材的处理上,新民族主义音乐强调吸收人民固有的特点和旋律,按照民间调式、音阶和节奏进行创作。在音乐特征的吸收上,这类音乐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新的作曲技法的影响。这个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小宇宙》、《献给孩子》等系统的钢琴教材。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等。
除了以上四种,20世纪的音乐还出现了:微分音乐、噪音音乐、序列音乐、偶发音乐、电子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20世纪音乐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没有一种风格占据中心位置。作曲家注重创造和发现新技法、新声学、新花样,更多运用过去几十年积累的新表现手法,与传统音乐相结合进行创作。浪漫主义思潮逐渐回归,无调性音乐正悄然退出音乐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