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曲》为什么能在世界音乐舞台上长盛不衰?(2)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小夜曲》几乎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国内外很少有著名的音乐唱片或磁带没有它。但这首曲子在作曲家生前并不为人们所知,其价值直到舒伯特去世后才被发现,他后期创作的一些艺术歌曲被收集整理成声乐套曲《绝唱》。
1828年,舒伯特在去世前几个月完成了这首歌的小夜曲。它是舒伯特短暂一生中最后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歌原本是作者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由维也纳音乐出版商哈斯林格题写。在《天鹅之歌》中,舒伯特用德国诗人海涅、赛德尔、雷尔斯塔布的诗歌创作了14首歌曲。这14首歌互不相关。“天鹅之歌”这个名字,指的是一个民间传说,天鹅死前一定要唱优美的歌,以此与舒伯特的遗言相比较。
作为西方音乐的体裁之一,《小夜曲》以爱情为主题,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这首歌是由德国诗人雷尔·斯图布的诗歌创作的。歌曲结构是两部式,大小调交替发展。第一句歌词是对周围安静环境的描述。D小调旋律轻快委婉,语气柔和明朗。不难听出它模仿了吉他伴奏的特点,心情很安静。它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画面:在月亮升起的那一刻,一个年轻人正在他心爱的女孩的窗下弹着吉他,然后他用真挚的感情和深情唱了一首歌。在钢琴演奏的七弦琴的声音的引导和对比下,有一个年轻人对他心爱的女孩的深情。随着感情的逐渐升华,曲调第一次达到高潮,第一段在恳求和期待的情绪中结束,接着是一段8小节的抒情和安静的间奏。在抒情安静的间奏之后,音乐转到了同名大调,这一段使用了变调,使感情激动起来,形成了整首歌的高潮。最后是从第二段延伸出来的后奏,仿佛爱情之歌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乐句之间的钢琴间奏是歌唱的回声,意味着歌唱者期望听到的回声。这个插曲给人的感觉是追求者在听,但女生的回答还没听到。结尾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以D大调为主,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尾句,说明爱情的歌唱在优美宁静的音乐中渐行渐远。
谁能不被这首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