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外貌特征是什么

问题是家鼠的外貌特征吧。

外形特征:

大家鼠属种类的体型平均较大,体长8~30厘米;尾通常略长于体长,其上覆以稀疏毛,鳞环可见;体毛柔软,个别种类毛较硬;毛色变化大,背部为黑灰色、灰色、暗褐色、灰黄色或红褐色;腹部一般为灰色、灰白色或硫磺色;后足相对较长,善游泳的种类趾间有皱形蹼。小家鼠属种类的体型较小,一般为6~9.5厘米;上门齿内侧有缺刻。 大家鼠属约有 100种,大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和非洲的亚热带、热带,中国有16种。小家鼠属全世界约有36种,中国有2~3种。

小家鼠(Musmusculus)别名小耗子、小老鼠、鼷鼠。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小家鼠体形小,体长60~100mm,尾长短于体长或等体长,体重9~20g。头较小,吻短,耳园形,约11~14mm,明显地露出毛被外。四肢细弱,后足较短,仅略大于耳长,不足19mm。郭聪等(1994)报道,华中地区房舍区小家鼠体重5~26g,不包括孕鼠平均体重15.17±3.5g,新疆地区小家鼠雌雄体重分别为17.4g和15.2g;体长与尾长基本相等,但青海、新疆地区小家鼠的尾长分别为体长的75%和57%~78%(王祖望,1978;马勇,1987)。雌鼠乳头5对。毛色随季节、环境变异较大。体背毛呈棕灰,灰褐或暗褐色,毛基部黑色,腹面白色、灰白色或白黄色;尾两色,背面较深,为暗褐色,腹面稍浅,呈沙黄色,四足背面呈暗褐色或污白色。头骨略细长,吻部短,脑颅低平,额骨微向上拱。门齿孔较长,其后缘超过第一上臼齿前缘的联接线。无眶上脊和颞脊。听咆小,且较扁平。上颌门齿的后缘有一极明显的缺刻,为其分类鉴定的主要特征。上颌门齿咀嚼面具三纵列丘状齿突,第一臼齿甚大,其齿冠长约等于第二与第三上臼齿齿冠之和。

日常生活:

1、行走:老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主要是避开人类的干扰,多在夜间活动,活动时靠墙根或固定物边行走,形成鼠路。 褐家鼠多在100-150米范围内活动;小家鼠活动范围较小,多在栖息地30-50米内觅食、活动。

家鼠

2、攀登和跳跃:三种家鼠均能攀登,其中黄胸鼠更善攀登;褐家鼠能垂直跳高60厘米,小家鼠也能跳高30厘米。

3、游水:三种家鼠均能游水,褐家鼠水性最好,能在水面浮游60-72小时,潜水30秒钟。

4、栖息:褐家鼠有趋湿性,主栖地下层,善打洞栖居;黄胸鼠和小家鼠喜干燥,黄胸鼠主栖高层,小家鼠多靠近食源处栖居,栖居条件简单,常在抽屉、报纸堆、旧鞋、絮窝栖居。

5、打洞:鼠善于打洞,褐家鼠在松软的土壤可打洞长达3米,深度可达0.5米。

6、咬噬:家鼠有一对非常坚硬锐利的门牙,因此家栖鼠喜欢咬建筑材料、衣服、书籍,以达磨牙的目的。7、迁移:栖息场所是鼠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原栖息地受到干扰破坏,或食源缺乏,鼠类发生疫病等原因,老鼠便会迁移。故灭鼠前不应改变鼠类栖息、活动环境,以免影响。灭鼠效果。

8、探索行为:老鼠的好奇心很重,经常不断探索周围环境的物体、食源、地形、躲藏场所,不断适应生存繁衍的环境。

9、摄食行为:老鼠在观察环境时,同时也尝试环境中的食物,开始先取食少量,随后逐渐增加,提防因摄食不当引起中毒死亡。这种行为,也就造成了使用急性灭鼠毒饵后鼠拒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