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的人物事迹

林东祖籍福建莆田,1930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安堂村。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他成为当地供销社的一名职工,改革开放后移居到澳门。在常人眼里,只有富裕人家才有条件做慈善家。而林东却并非如此。“社会公益事业不仅需要钱,更需要爱心。”林东说,“钱都是别人送的,我拿这些钱来办公益事业,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994年,林东得知广东中山市坦洲中心小学校舍年久失修,孩子们只能在危房里上课,便提出捐建一所现代化小学。别人都以为他是开玩笑,林东说:“虽然我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我可以捐出自己34.42万元的全部积蓄,作为教育基金,再去发动港澳地区的热心人士捐助。”如今,一座汇集社会各方捐助1500多万元的省级规范化学校“林东小学”已经屹立在坦洲镇中心地段。

1999年,林东先生痛失爱妻,林东把亲朋好友送来的24.6万元帛金全都捐献了出去,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2001年5月,林东应邀率领15人到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考察,原计划乘飞机往返,而林东临时决定改乘汽车,把节省下来的2万多元赠送给了金秀镇幼儿园。有一年中秋节,林东买了几十箱月饼去慰问乡村教师,进校门时,门卫还以为这个衣着朴素的老人是个搬运工呢。

善心义举让更多人献出爱心

林东先生在关注和捐助教育的同时,还非常关心孤寡老人的疾苦。1998年,林东为坦洲镇孤寡老人们捐助30万元,让他们到敬老院过上老有所养的晚年生活。夏天来了,他给老人们挂上新蚊帐;年关到了,他又花钱请孤寡老人们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请来城里的专业粤剧曲艺团逗老人们开心。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林东筹集数十万元赈灾钱物。非典肆虐广东时,林东一个晚上就筹集20万元,亲手送给珠海市卫生部门购买医疗救护设备以作应急,他还带领身边的义工们通宵达旦地为当地医院、街道小区送凉茶。

如今年事已高的林东先生为自己立下了“在有生之年走遍贫困地区,去为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一份力量”的愿望。他常说,自己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懂得一条朴素的道理:“连老母鸡都知道保护自己的孩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弱者呢?”

林东先生的座右铭是:“留有余之地,以报国家;留有余之禄,以馈社会;留有余之财,以助造化;留有余之福,以荫子孙。”他本着“以国为主,以民为本,慈善报国”的宗旨,在港澳地区和温哥华创办了东井圆佛会,并制定了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3个方向:兴学育才、扶助弱者、关爱侨胞。

数不清的善心义举,也影响了许多人。樊莉贞小姐是香港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受林东先生事迹的感动,常常扔下手头的挣钱业务,和林东一起做慈善事业。澳门姚慕虹女士说她自从认识了林东先生后,自己每天想得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把钱花到有意义的地方去。她对朋友们说:“是林东先生改变了我的财富观,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捐出一笔钱,总比买那些奢侈品有意义的多。”

跟随林东从事慈善带来多年的张素珍女士在中山市开了一家酒店。由于受林东的影响,她无论对酒店员工还是对每位顾客都充满了爱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营造出团结向上、和谐发展的环境,还经常为慈善事业捐款。“她捐出的钱比自己留的还多。”这是酒店员工对她的评价。

谱写一曲无私奉献之歌

作为一名年近80岁的老人,不久前林东不辞辛劳,耗费巨资邀请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名嘉宾来澳门举办一场传播中华民族慈善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大活动,并亲自担当慈善活动筹委会主席。林东说,我们要用善心在世界范围内去传播善心,向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宣扬天下为公的精神,播撒爱的种子,去促进人类的和谐进步。

就在前不久,林东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电子邮件,发信人叫廖运刚。2006年9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廖运刚遭受到了命运的打击,他那不满4岁的儿子检查出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需60万元医疗费。林东得知后慷慨相赠,救子心切的廖博士终于逢凶化吉。

很多像廖博士这样受过林东帮助的人都感叹地说:“一个人一生中做一两件好事容易,而像林老这样一辈子都在做好事却非常了不起!”而林东却说:“我们的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单靠政府是不够的,我一个人也做不了多少善事,必须依靠大家,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希望自己先做个榜样,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林东先生的慈善之举为人敬佩,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用一颗真挚的善心去做一点实事,去谱写一曲曲无私奉献之歌,去感动身边的人。“就像一粒粒种子,虽然个体很小,微不足道,但如果播撒出去,就可能长成丰硕的果实来。”林东说,一个人经常行善,就像盐可以调百味,本身虽不为人所见,但其功用无人可否定。每一个善心所散发出的慈善的光辉,不仅会照亮别人,也能照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