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优缺点
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差别在哪里
第一个方面从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是一贯主张对孩子严格要求,强调纪律性,强调孩子听话、努力学习、刻苦学习。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到现在实际起作用的还是管和被管的关系。而在西方,父母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孩子所处的小环境比中国孩子所处的小环境要宽松自由得多。在西方,父母强调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学校老师和孩子平等和谐地相处。
第二个方面的差别,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从社会传统来看,我们中国是提倡集体主义的国家,这种集体主义不是政治上的集体主义,而是传统的。日本、朝鲜和新加坡都是属于这种传统的集体主义国家。强调每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强调集体的荣誉感。比如说家庭是一个集体,那么每个家庭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为家里增光。家长经常问孩子:“你今天做得怎么样?老师对你怎样评价的?你是不是班上最好的孩子?”前几天,我到上海的一个小学。我到班里随便与小学生聊天。我发现中国的小学生心里都非常明白的一件事就是班里谁是最好的,谁是第二,谁是第三,谁是最差的。
第三个从德育角度。我们今天的教育对孩子是不成功的。就说现在的社会风气,说假话、骗人的随处可见。暂且不说文化素质比较低的人,就是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也是这样。北京有个大学生成绩非常好,考到美国学博士,刚去没有几天,用实验室里公家的电话打了40分钟的长途。到月底,导师去结电话费,结果发现电话费特别高,在看过电话单后,就去找这个博士生,这个博士生开始不承认,后来才承认。第二天,导师把他给开除了,原因就是:像这样的学生,不能保证他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不用假数据。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可在外国人看来,无论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是一样的,在处理私人问题上看得很清楚,谁也不能用公家的电话。假如有一个人这样做了,而且隐瞒,周围的人都会笑话他。
第四,中西方传统文化问题。我们中国的家长特别强调要孩子刻苦、认真。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要求他要认真、刻苦、努力,但是我们的孩子总体上说求同性、保守性比较强;而西方的小孩子总的来说比较外向,有雄心壮志,抱负比较高。
第五个方面是孩子的内在兴趣。每个人身上都有内在的、自发的兴趣。孩子自己会每天干一些事情。有的时候孩子自己就在探究,这种事情就是孩子的内在事情。拿诺贝尔奖金靠的是这种兴趣,而不是大人规定孩子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孩子要做的,你不要禁止孩子,如果禁止孩子,就是扼杀孩子的兴趣。内在兴趣、内在动机和自发行为是创造性的机制,我们今天家庭的教育体制,学校的教育体制,正是扼杀了孩子内在的普遍存在的兴趣和动机--我们家长强迫孩子做什么,而不管孩子内心的想法。当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这样,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这样的。不是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而是去设计蓝图,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第六个方面就是中西方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类型不同。外国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认为这方面出了问题走向社会吃不开。所以西方小孩子的家长要是觉得自己孩子胆子特别小就特别担心。
第七个是关心的问题不同。外国好多国家有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班。专门培养胆子小的孩子、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中国现在还不存在这样的班。
第八个不同是寻求回报问题。不要象过去那样,寻求孩子听话、给予回报。美国人在30年代、50年代都是这样想,但是在80年代就不这样想了,美国人会说:“我选择生这个孩子就有义务把他抚养到18岁,用不着他作出回报。”
研究表明:中外孩子行为特征存有差异
2001年05月09日15:33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张雪梅)中国孩子天生和外国孩子不同。这里讲的不是外表上的,而是说在一些行为特征上存在着差异。相对于欧美白种婴儿,中国婴儿活动量、哭闹和发声都比较少,而且对外界刺激不做强烈的情绪反应。
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哈佛大学、都柏林大学的学者近期***同做了《婴儿气质特点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这一研究选择了数百个只有4个月大的小婴儿,分别选自中国、美国和爱尔兰3个国家。结果专家们发现,这些小宝宝除了肤色、头发和体态等外貌上的差别,连内在的气质也天生不一样。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点之一,是先天素质,具有稳定性,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某种改变。心理学家认为婴幼儿气质表现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度和唤醒水平。在北京、波士顿和都柏林,参加测试的研究人员和母亲,都是先把婴儿喂好并放松,放在婴儿椅中。母亲面带微笑向下看着他们,如此持续1分钟。然后开始分别给予一系列的各种外界刺激。让婴儿听已录好的声音,拿塑料玩具在他们面前摆动,还在他们头的上方拍破1个气球,观察他们的反应和举动。
这样做时无论哪国孩子,男婴都比女婴爱笑,发声次数也多。美国和爱尔兰的婴儿比中国婴儿发声次数更多。在唤醒他们时,美国婴儿最快,其次是爱尔兰,最后醒来的是中国婴儿。中国孩子与白孩子惟一没有差异的行为就是微笑。另外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哭泣更多,运动活动水平和烦躁程度,也是美国和爱尔兰的婴儿更强。
其实早在3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就对1周岁的亚裔和欧裔婴儿进行了比较,结果就是前者活动量比较小,较安静、稳定,变化性也较小,易于形成习惯,并在不安时能进行自我安慰。这次的研究再次证明黄种和白种婴儿生下来不仅体质上存在差异,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
参加这项研究的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王玉风教授说:很难把4个月大的中国婴儿在玩具运动听录音带讲话时,发生较少运动活动性和哭泣的反应,归因为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早期经历所致,也就是说,这些区别不是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中国孩子与欧美的白孩子先天气质就不同。
他们属于曾经彼此隔离繁衍了很长久的不同种族的人类儿童,历史上欧洲人和亚洲人曾隔离繁衍了约4万年,经历约1500至2000代人,可以料想有遗传特点上的差异。因为在很多动物中仅需15至20代即可造成行为表现上的差异。王教授说气质无好坏,此研究主要是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对儿童身心潜能的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