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晋南威风锣鼓的意义
时代赋予了他巨大的威望,锣鼓喧天。上世纪80年代末,短短几年间,他参加了全省、全国、世界范围内的多次重大演出。极大地推动了威风锣鼓的改革发展,达到了质的飞跃,演变成了今天的崭新面貌。它在北京演出了三次,并一举成名。一次是1988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我爱你——中国》视频演出,一次是1989庆祝国庆四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第三次是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举世瞩目。三场演出震撼了首都,震撼了全国,震撼了世界各地的朋友。雄伟的锣鼓已经成为代表中华民族威望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外文化名人、新闻记者纷纷撰文评论,盛赞雄伟的锣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今中外第一民族鼓乐”、“黄河之魂”、“令世界惊奇的瑰宝”、“中华第一鼓”、“世界第一鼓”。
雄壮的锣鼓与音乐节奏、舞蹈、技巧融为一体。表演者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风格,雄浑的气势,体现了黄土高原北方汉子豪迈奔放的性格。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精品,在国内外大型庆典中多次获奖,震惊世界。雄壮锣鼓的历史传承、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是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历史演变的轨迹反映了中国传统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过程;其艺术形式的发展反映了北方民族的个性特征和团结和谐的理想追求。
长期以来,“威风锣鼓”在当地非常流行,其应用范围也从过去的祭祀、缅怀祖先的活动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婚礼、节日等。有时候,冬天闲下来,人们要兴高采烈地敲锣打鼓,庆祝丰收。因此,“雄壮的锣鼓”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一种重要的群众文化形式。不仅邀请本村,还邀请其他乡镇参加节庆礼仪活动,这将对本村(村)乃至柳州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重要作用。从1988开始,山西雄壮的锣鼓真正打出了山西民间艺术的威风,享誉全国,享誉世界,从农运会到亚运会,从省会的民间艺术节到周年庆的天安门广场四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