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留在海滩那一天》:爱,后来才看懂
在生命的长河中,真正影响一生的关键事件,只有几个,也许是一段谈话、一趟旅程、或一个决定,占不了多少时间,却足以翻天复地。最令人惆怅遗憾的回忆,往往跟深爱的人有关。明明热爱,明明在意,却在情绪最激昂的时刻,脑中一股天旋地转把事情搞砸了;又或在误解中,选择沉溺于自怨自艾自怜,慈悲地想着「我是为你好」,装作若无其事,默默离开,却心痛一世。几年过去,回头一字一句细细推敲,设想可能误判了对方的各种可能性,想了千百遍更好的回应方式,却都只能继续困在那定格的时空中,无法改变。
《爱,留在海滩那一天》(On Chesil Beach)是根据《赎罪》原着作者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1962 年的英国,年轻的恋人爱德华(比利.霍尔饰演)与佛罗伦斯(瑟夏.罗南饰演)在完成婚礼后,到却西尔海滩的旅馆***度良宵,也回忆起过去种种。但初夜遇到的障碍与挫折,以及随后发生在海滩上的争执,扭转了两人的未来。
英国诗人菲立浦.拉金的诗作〈Annus Mirabilis〉,第一段就露骨地写道:「性交开始于/1963 年/(对我来说太迟了)/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解禁/和披头四第一张唱片发行之间」。1963 年以前的英国当然有性行为,但在那保守的年代,与性相关的禁忌话题是羞耻的,没人能说、没人可问,年轻人只能闷头摸索。而《爱,留在海滩那一天》两位主角的大喜之日,发生在 1962 年,就在前述诗作的「性交元年」之前,可以说后来的披头四狂潮、摇摆六〇年代、性革命、避孕药的风行等等,以及看待性事的坦白与开放风气,对爱德华与佛罗伦斯也来得太迟了。
这对爱侣年龄相近,都受过大学教育,但来自极为不同的家庭与阶级。男方是朴实的中产阶级,家人之间彼此关爱,但身为划家的母亲头部曾受重伤,行为举止怪异不受控。女方家庭极为富裕,但父母态度冷酷高傲,对爱德华很不友善,片中出现的记忆片段甚至暗示了父亲曾对佛罗伦斯有不当行为。
两人音乐品味差异不小,也象征着性格的不同。佛罗伦斯喜欢古典音乐,在解释本片数度出现的莫札特《D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 593 时,她说明每个乐句是问句、是对话,恰恰对应到佛罗伦斯自我克制、严谨、低调的个性,习惯用她意味幽微而神秘的语言,向他人询问、沟通及试探。爱德华则喜欢摇滚乐,尤其查克.贝瑞的作品,象征着内心渴望用喧闹的、大张旗鼓的态度来宣告欲望及感受。爱德华分享贝瑞的音乐时,佛罗伦斯腼腆有礼地将这曲风形容为轻快而愉悦,足以证明她大概没搞懂查克.贝瑞。或是爱德华。
《爱,留在海滩那一天》的回忆片段,呈现两人如何一步步克服双方差异与家庭阻碍,携手走入婚姻礼堂,但即便如此,老天还是在新婚第一天丢来更艰难的考验。
蜜月,理应可让新人喘口气,远离亲人与朋友的期待与压力,享受自由空间,但这对新婚夫妻却面临两大障碍,其一是由侍者近身服侍的客房内晚餐,其二,竟是彼此。
侍者将晚餐推进房间之前,不小心打翻红酒,宛若不祥预兆,暗示着有些事情无法复原,复水难收。晚餐时两人紧张地维持对话,都被侍者看在眼里,侍者轻浮嘲弄般的态度,让因欠缺经验而心虚的新人更加紧张没自信。饭店房间里头的戏,透露一个痛苦的事实——两人根本如小孩玩家家酒,假扮大人享用正式的晚餐、聊大人的话题,待会还得完成整个社会对新婚之夜的最重要期待:圆房。
佛罗伦斯不喜欢晚餐气氛,更害怕之后的初夜,建议跳过难吃又过熟的烤牛肉,拿酒去海滩走走;爱德华想当然尔很期待餐后在房里的活动,希望别跑远。两人交换意见时,用字遣词动辄得咎,如此礼貌拘谨,与婚前的互动方式截然不同。这对新人在个人欲望及对方期待之间挣扎,又面临着整个社会要他们一夕转大人的压力,还因为封闭保守风气,对房间里的大象──性爱──无法启齿。
当双方终于硬着头皮「上场」,种种笨拙、僵硬、生涩举动不断,镜头毫不回避地几乎让观众不忍直视,灾难般的圆房过程换来更庞大的沟通障碍与负面情绪。
最关键的谈话发生在海边。划面强调了英国气候的无常样貌,视觉构图更增强两人的孤立无助,他们无法选择生存的年代,也不能无视社会期待,但这两人太年轻,许多事情懵懵懂懂,更不知道怎么好好沟通。看似在「对话」,却仍「对不上话」,两人各别困在自我的孤岛。
佛罗伦斯对性事心存阴影,但为了未婚夫,她尽力了。在婚前研究过所谓的「性爱手册」,精心准备与初夜当晚洋装颜色搭配的内着,在丈夫的肢体接触下即使紧张排斥到握拳、僵硬,仍是不断忍耐。或许她的盘算是,只要将这晚撑过,就可继续假装无事,不需要让丈夫知道她过去受到的伤害与阴影。若失败了,就多让对方享受点自由与弹性,这是她自认为最好的方式。
但在爱德华眼里,他无法看见佛罗伦斯的努力,只看到今日她的排斥与厌恶,于是感受到羞辱,困在自认为的「失败」中。他想对佛罗伦斯温柔体贴,但也有在床上「成功」的压力,淹没于强烈愤怒、挫折与耻辱情绪之中的爱德华,无法看穿佛罗伦斯看似自私而离谱的提议背后,可能有难言之隐。
以冷静旁观者的身分听着这段对话,并考量先前男孩女孩的相处过程,可以推敲出这两位当事人恐怕都还没意识到的、藏在潜意识里的情结。例如爱德华的母亲头部受重伤后常裸体在家,这或许使爱德华不自觉将裸露女体与羞耻紧紧相连;又或者,当佛罗伦斯靠着一张明信片让爱德华的母亲产生灵感、开心临摹划作后,爱德华找了借口躲到厨房落泪,他的情绪除了爱慕与感谢,似乎还揉合了耻辱与自卑等等更为复杂矛盾的感受;加上女方家世好、还替爱德华在女方父亲工厂安排主管职等等,或许都让处在崇尚男性尊严的社会里的爱德华,特别容易感受到羞耻与失败,将妻子婚前的隐瞒当作无情的利用与背叛,更倾向把新婚这天佛罗伦斯的言行举止,全都当作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对他个人的攻击与伤害。
但佛罗伦斯无法辩解这些。她的心被困在极为黑暗的地方,羞于说出口,不知道怎么逃开,又不忍拖对方下水。除了片中暗示的父亲逾矩阴影,以及爱德华偶尔突发的暴怒倾向令她心存担忧以外,年轻的佛罗伦斯或许也尚未确定自己对婚姻、家庭的感觉,只是当时社会并没有空间让她思考别的可能,因此直接走向「符合逻辑的下一步」,也就是婚姻,顺便逃离原生家庭。或许她的事业心远大于对家庭的渴求,或许她觉得对性的冷感与恐惧永远不会被「治愈」,或许她对一切都太茫然。佛罗伦斯需要更多时间,也需要其他人帮助寻找答案,但与她最亲近、理应最能信任的爱德华,却不是她可以求助的对象。至于对关系更远的人,就更难启齿了。
海滩对话之后,《爱,留在海滩那一天》跳到未来两个时间点,蜻蜓点水地交代主角的人生选择。乍看之下非常唐突,而且两位演员的老妆并不好,有些令人分心,甚为可惜。但这样的快速跳转,加深了世事无常的震撼力,视角突然从 60 年代初被拉到未来,清晰呈现时代氛围经过多么庞大的改变,两人当年的迷糊与冲动变得特别明显,带来的后果更令人惆怅。
有时候,在激烈情绪上头做出的决定、说出口的话,只在一念之间就将后头的道路定了型。在那一刻,未来被固定、封印成历史,等到心态成熟之后理解做错什么,已经太迟。《爱,留在海滩那一天》最后收的划面,回到了那个海滩,终结在那声问句。实在很难不去想,如果当时多一点心软,沟通出更多坦白、真实的答案,后来的岁月会否比较释怀?看完《爱,留在海滩那一天》,我的人生目标多了一项:不要再生成任何将令我不断抱着困扰与追悔回顾的记忆,不要再制造出穷其一生都没机会再打开的结。我希望能持续大步往前走,而不是被冰封在某个永冻的时空──
如爱德华与佛罗伦斯永远被困在却尔西海滩上、最后的问句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