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勒·纪伯伦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哈利勒·纪伯伦——黎巴嫩最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画家,阿拉伯海外文学最杰出的代表,阿拉伯近、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他以自己深沉的情感、高远的理想,深刻的哲理去诉诸世人的理智、灵魂,以自己伟大的灵魂关爱世人。

“被钉在十字架的人呵,你是钉在我的心上,那刺透你双手的铁钉也刺透了我的心房,明天,当远方宋客路经各各他(即髑髅地,圣子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时,他绝不会认为曾有两个人在这里流血,而只认为那血是从你一个人身上流出来的。”

这个现代的“圣子耶稣”于1883年12月6日在黎巴嫩北部山区一个小农庄中降生。

这里,洋溢着浓郁的东方伊斯兰文化的气息,但同时,纪伯伦又是一个小天主教徒。他从小便沉浸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的文化氛围内。父亲是个牧民,贪杯好酒,生活十分贫困。生活其中的小纪伯伦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榨,以及教会利用宗教对人民的欺诈与剥削。还好,瘦小的母亲以一颗仁慈的心为孩子们在艰难与贫苦中撑起一方温暖的天空,母亲的爱护与鼓励让纪伯伦感受到圣母一般的温暖,这让他至死不忘。

“伟大的母亲对于儿子的爱,会比玛丽亚对耶稣的爱少些吗?”

由于生活日渐贫困,为了谋求生路,母亲携带着哥哥、两个妹妹与12岁的纪伯伦于1895年去了美国波士顿,落脚在唐人街。在这里,纪伯伦依靠母亲与妹妹的辛勤劳动,进了当地一家侨民学校学习。他开始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同时,他在绘画与文学上的天赋开始显露出来。此后他一直坚持学习文学与绘画,并且得到许多赏识他才华的人的帮助。同时,纪伯伦也开始试着进行诗歌创作,并且在祖国的《觉醒》刊物上开始发表他早期诗歌作品。

1901年,纪伯伦在祖国学习之后又回到了美国的亲人身边。但是由于长期艰苦生活的折磨,纪伯伦的小妹妹、哥哥与母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相继病逝,这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更加深了他对祖国的怀念。1903年,他在波士顿的侨民报纸上发表散文诗,得到社会的好评。1905年,他又举行了自己的首次画展,很受当地一位女校长的赏识。此后,这位女校长一直给予他很大的帮助。1908个,纪伯伦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叛逆的灵魂》。其中的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特别是教会的黑暗与虚伪。尤其是其中的一篇《不信教的赫里勒》更是充满对教会、封建统治的憎恶情感。纪伯伦的这种态度触怒了当局,小说被当众销毁,纪伯伦也被开除了教籍,驱逐出境。在那位女校长的资助下,纪伯伦逃到法国去学习绘画。在当时的艺术大师罗丹的指导下,纪伯伦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他的油画作品《秋》,在法国春季画展上获得银奖。

在法国的日子,纪伯伦游览了各地名胜古迹。广泛接触了西方文明。同时,他也深入研究了古代大师们的艺术作品。他十分崇拜米开朗基罗。此外,纪伯伦还涉猎了欧洲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他深受19世纪初诗人兼画家的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布莱克的影响。罗丹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当然,纪伯伦的成就比布莱克高多了。这时的纪伯伦已经融汇了东西方文化于自己内心。这使得他能够站在更高处以自己的深刻思想分析世人的思想、灵魂。“倘若你高坐于云端,你就看不见两国之间的界线,也看不见庄园之间的界石。”

“可惜,你不能高坐云端。”

“他们对我说: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树。

而我则对他们说:一鸟在树胜过十鸟在手。”

“20名骑着马的猎人带着20条猎狗追逐着一只狐狸。那狐狸说:他们肯定会把我杀死。但是,他们也真够笨,真够傻的,我想,即使我们狐狸也不会傻到以20只狐狸骑着20头驴带着20只狼去追打一个人的地步。”

“我曾对一条小溪谈到大海,小溪认为我只是一个幻想的夸张者。”

“我也曾对大海谈到小溪,大海认为我只是一个低估的诽谤者。”

“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庄严到不肯欢笑,自满到不肯看人的时候,就不成为智慧了。”1911年,纪伯伦又回到美国波士顿,完成了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之后,他迁到纽约,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折断的翅膀》是纪伯伦小说作品的代表作,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我”与富家小姐萨勒玛恋爱故事为中心情节。“我”与萨勒玛一见钟情,俩人很快坠入爱河。但是大主教保罗垂涎萨勒玛的巨资家财,让自己的侄儿——一个恶棍曼功尔贝克与她成了亲。萨勒玛的父亲出于传统观念,答允了这门婚事。萨勒玛被迫嫁给了她不爱的人。婚后,她丈夫平日问柳寻花,不关心她的死活,生活十分痛苦。五年之后,萨勒玛怀孕,她把生活希望全部寄托在这还没出世的孩子身上。但是,孩子刚生下来便死了。萨勒玛在极度悲痛中,对生活绝望了,不久,她也默默死去。而“我”失去萨勒玛之后,一直忍受着相思之苦,嗣后曾与萨勒玛相见过几次,也只能徒增心中的哀痛。

小说中弥漫着深切的哀婉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陈腐的反动势力的强烈不满与深刻的批判。

1916年,纪伯伦与旅美作家米哈依尔·努埃曼相见,成为挚友。在他们两人的努力下,广泛结交在北美的阿拉伯作家,成立“笔会”,即1920年的“旅美派”。他们集结起来,取得了很大成就,为阿拉伯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纪伯伦在文学上的成就更主要的集中在散文诗方面。开始时,纪伯伦主要用阿拉伯语写成。他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泪与笑》,***计56篇,全部是用阿拉伯语写成,发表于1913年。1918年,纪伯伦发表了他第一部英文散文诗集《疯人》。这之后,他的作品用英文写成的还有《先驱》、《先知》、《沙与沫》、《人子耶稣》、《流浪者》、《先知国》等。其他用阿拉伯语写成的有《暴风雨》、《珍趣篇》以及诗歌《行列圣歌》与戏剧《大地之神》等。

《疯人》描写了一个在真理的阳光下敢于反抗与呐喊的离经叛道者。他无视传统,猛烈地向腐朽的旧世界冲击。例如《聪明的小狗》中写道:“一天,聪明的小狗碰到一群猫。这时,它听到从猫群中走出的一只肥壮的大猫对群猫说道:‘虔诚的弟兄们,快祈祷吧,倘若你们不断地祈祷,你们的祈求一定会得到回报,天上一定会掉下老鼠来。’聪明的小狗听到这里笑了,他一边转身离去一边暗自说:‘这些猫该有多蠢呀!书籍上写着的东西,它们竟不知晓,书本与祖辈们告诉我的明明是‘祈祷所降临的并不是老鼠,而是肉骨头,。”

又如《正义!》篇中,纪伯伦以惊人的笔触描写他看到的正义:“一天夜晚,王子的宫殿里正举行着宴会,嘉宾熙熙攘攘,出出进进,在入宫者中有一个男子,他恭敬而又庄重地向王子施礼。这时,众人的目光都惊愕地注视着他,原来他的一只眼睛已被剜去,空空的眼眶中正不停地流着血。”

王子问道:‘朋友,怎么回事?’男子回答说道:‘我是一个窃贼,今晚我趁天黑去行窃,打算去偷钱庄,谁知,因为天太黑,我误入隔壁机织工的屋子,不小心一下撞在机杼上,把眼球撞了出来,我请求殿下在我与机杼之间作出正义的判决。’

王子听后派人去把机织工叫来,下令剜去他的一只眼。

机织工说:‘殿下,您判得很对,是正义让我失去一只眼,可是,为了看清织物的两边,我需要两只眼。我的鞋匠邻居,他有两只眼,但他的职业只需一只眼就足够了,为了维护正义的尊严,不妨把他的一只眼也剜去。’于是,王子派人叫来鞋匠,剜去了一只眼。”

就这样,正义得到了伸张!

《先驱者》发挥了《疯人》的思想,指出人人都可以成为人类的先行者,只要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神性”。纪伯伦有力地批判了人类的奴性、愚昧与虚伪。

《先知》是纪伯伦的代表作,其中第一批诗稿是作者18岁时用阿拉伯语写的。后来受到母亲的鼓励,继续创作。1923年用英文正式出版,整个创作过程长达30年。这篇散文诗描写了先知在即将离开时,对来拜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全诗***28节,探讨了人类生活中的26个问题,显示了纪伯伦深刻的思想及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此外,《先知国》同《先知》一样,也以赠言的方式写出。作品包括16节,是先知回到故乡,与亲人朋友相聚时的谈话录,用深刻的哲理解答众人的疑问,指出“我们就是上帝。”

《沙与沫》是部作品集,汇录了300多首妙语格言,也有短小的寓言故事,是对人生、艺术深刻思索的结晶,它与《先知》齐名,也是纪伯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饱含了纪伯伦的哲理思想,例如:人性是一条光河,从永久以前流向永久。”

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

在沙土与泡沫之间,

浪潮会抹去我的脚印,

风也会把泡沫吹走,

但是海洋与沙岸

却将永远存在。晚年的纪伯伦身体很不好,但他依然坚持着写作,与死神的争夺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1931年4月10日,纪伯伦因肺病而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人们把他运回祖国,安葬在他的故乡。

这位伟大的诗人哲学家便这样孤单地去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富含哲理的诗篇,却让人感觉到他永远生活在我们中间。“一会儿的工夫,你们不会见到我;再过一会儿,你们又会见到我。

因为另一个妇女又将怀上我,将我生出。”米哈依尔·努埃曼说:

“纪伯伦不需要别人用石雕、铜像来纪念他,作为一个人,他比石雕、铜像都是更为不朽的!

“最好的纪念,便是在人民中传播他的文学艺术作品。”

是的,人们做到了。他的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到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这位东西方文化***同浇灌的圣洁的鲜花,已经在世界各地人民心中生根发芽。“1000年以前,我的一个邻人对我说,他厌恶生命,因为生命中只有痛苦”。

“昨天,我经过一座坟墓,我看见生命正在他的坟上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