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2017辽宁卫视春晚宋小宝表演的小品《烤串》

刚看完,一搜果然有提问~

不太喜欢宋小宝,喜剧人里也更喜欢沈腾的风格。但看过一次关于宋小宝的幕后报道后(恰巧是有提及去年连吃三管芥末的节目)却觉得——可以不喜欢,但要尊重。

宋小宝的喜剧受到欢迎,毕竟有其受众所在,他一路走来,背后也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

看到他一次次干掉一瓶酒,联想到他的胃病,有些不忍。在他说“干不干”的时候,其实蛮希望观众的回答是“不干”。一次次吹光一瓶酒,一次次欢呼,充满“传统”气息和节日氛围的画面~却感到有丝丝悲凉。(不是圣母婊,但了解到一些背景资料后免不了有这种感受)

我们评价某一个人,往往高估性格的影响,但忽略了环境、背景的影响。这可能是人们往往争论不休的部分原因。

其实真正的二人转民间艺人,他们都是真本事。有兴趣的可以搜搜小沈阳早年在斯卡拉表演的录像,那时候他连喝五瓶六瓶啤酒,都没问题。

辽视春晚,就像当年沈阳的北市场。去年宋小宝演《吃面》,三碗面,三管辣根,真吃啊。今年六瓶啤酒,真喝啊。宋小宝有肝硬化,但是下面的观众一起哄,二人转的行规就是,无条件满足观众的需求。而且这种绝活本来也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拼了命也要上。

换句话说,宋小宝www.pangdan.com/songxiaobao/《吃面》和《烤串》这种作品,本身就是一部民间艺人的血泪史。观众以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取乐,某种意义上来讲跟围观杀人没什么区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答主也是东北人,但答主必须得说,这种文化,太残忍。

有些人可能会说,答主是圣母。但是答主不想说旁的,就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吃面,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吃面条,没吃不也照样有效果吗?再看看1989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胡椒面》,桌上就两个空碗,一个空瓶,可人家表演的,照样出彩。

这是现实中的差距,换句话说一个是看喜剧,一个,是看悲剧。

========分割=========

说完了这个,再说说这个小品本身。其实说白了这个小品无非就是把陈佩斯《吃面条》和赵本山《卖车》结合一下,基本套路都在那。只不过加入了原生态的吃喝和自虐,释放了观众的力比多罢了。当然抛开这种借鉴不谈,小品的剧情还算紧凑,故事还算完整。只是结尾强行升华的问题,几乎是现在小品的通病。好好的故事,非得给它点透了,甚至拔得不像样子。(就问一句:大东北腊月二十九大地冻得邦邦的,哪个地方政府还在修路?)这样的小品,狗尾续貂,远远没有此前《卖拐》、《卖车》等小品自然。

没办法,这是一个云山雾罩的时代,所以该怎么演就怎么演吧。央视春晚都那样了,还要求那么高干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