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音乐由五个音调组成,而在西方,音乐由七个音调组成。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
两个旋律的本质是一样的,音符的度是根据2: 3的比例来确定的。而中国古代对音律的运用是基于两次得失运算,得出五音。古希腊五度律是基于五次独立运算,得出七个音调。这是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的根本区别。后来因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十二平均律和七音的完美结合,七音作为一种科学基础的旋律被巩固并流传到全世界。
中国对东方文化和音乐的理解是依附于高山流水的意境,使用的音乐法则是:三分盈亏法。而三分得失法是以宫上角五音为基础,对应西方音律中的Do(宫)、Re(上)、Mi(角)、So(正)、La(于)。五声音阶的度更符合和谐的旋律,同时具有更稳定的持续音的艺术效果。
另外,也是因为我们的传统乐器一般都是高雅艺术,贵族专属。普通人接触的乐器大多是靠口口相传和师徒传唱,无法形成迭代进步和系统教育。所以音乐观众少,音乐氛围低。因为保存和音乐教育的框架太少,直接导致我们最初提出十二平均律的时候,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和乐器的改进。而西方的十二平均律直接完成了所有乐器的推广和应用,主导了今天的乐理。
西方文化中的七音,最早是由古希腊的五音律提出的。五音律本质上与中国古代的三分盈亏法相同,只是应用程度不同。五音律的迭代次数大于中国古代的三分盈亏法。然后,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全面进入十二平均律时代。实质上,十二平均律是对三点得失法或五声音阶律的根本性改进,解决了三点得失法在数学上不可分的问题。同时,根据人耳对听觉的第一波长改善,得出基于人耳听觉的自然气质。七声调的流行,最大的原因是西方十二平均律的流行。
七音流传的根本原因是十二平均律成为西方音乐的核心。十二平均律包括以七音为主调的自然音阶,以及三分得失法,并加上另外五个额外的音,形成十二等分和相等八度。最后在现代钢琴上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的推广,最后所有古典乐器和现代乐器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的普遍推广和应用。此时我们处于半封闭的交流中,还没有完成我们在音乐上的主权。
基于古代中国的五音和现代西方国家的七音,这就导致了两种文化的音乐差异。简单来说,现在的音乐类型倾向于以中国风为主,而西方音乐是以七音理论来完成的:爵士、蓝调、摇滚、民谣、雷鬼、funk、R&等;b、灵魂乐、福音、新世纪、乡村电子等类型的音乐。本质上,从流行音乐的角度来看,基于自然音阶的1600左右的十二平均律比三分得失法或五度律更适合人类音乐的发展。
其实不管是东方的五声音阶,还是西方的七声音阶,十二乐律本质上都是天生的。音乐十二定律是自然界的音乐定律,也是我们人耳所能感受到的最小音乐单位。东方和西方都有同样的理论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