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大师金松

象棋大师金松在他讲棋的房间和棋迷互动时说,他是满族人,祖上曾是什么什么旗的大官,而且世袭罔替。假如大清不曾灭亡,金松没准就是穿金戴银,到处前呼后拥,尽享荣华富贵的公子王孙。可 历史 没有假如,大清还是灭亡了。“它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让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不灭亡才怪,大清灭亡有多种因素,但炫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金松说。

金松认为,宇宙中有种神秘的力量叫“炫”,这种力量可以让意念转化为结果。比如一个人或者一种制度不好,大家都希望这个人死掉、这种制度早日解体,那么这个千夫所指的人或者制度就要倒霉了。反之,一个经常助人为乐的好人,一个让人人都幸福的和谐 社会 ,一个令人 健康 向上的文体活动,能经常受到人们的祝福和赞扬,那么这个人就会幸福快乐,这个 社会 就繁荣昌盛,这个活动就能兴旺发达。

前几年,金松和张晓霞大师准备合作《2011年全国锦标赛集锦》,晓霞让我写本书的花絮。书出来后,封面作者里,居然有我的名字。

那年我申报省作家协会会员,申报条件是要有封面题有作者名字的著作书籍,我因此如愿以偿地进入省作协,心里对两位大师好生感激。去年9月去沈阳集训,第二天就给金松打了电话,准备略备薄酒表示感谢,金松爽快赴约。那天作陪的有大师陈启明、宋国强一家三口,尽欢而散后,金松便回宾馆指导特意来沈求教的爱徒宋晓琬。

金松指导晓琬时,他特别的姿势引起了我的注意:徒弟晓琬坐在摆放棋具的床上,复着下过的对局,而师父金松却半跪在床下的地毯上,仔细地审视着盘面,不时指出正确的着法。我感觉这姿势有点欠妥,便把宾馆的椅子搬来让他坐下,可金松却不理会,就那么随意地跪着,连起码的老师风度都没有,更别说大师风范了。

第二天中午,金松在沈阳一家比较有名的饭店回请了我们,我俩挨坐着,我便把对这事的看法对他说了。金松解释说,跪着可以自由地调整自己的身高,形成审视棋局时最舒适的角度,能让自己心无旁骛地进入象棋世界。这哥们儿为了象棋,竟完全视旁人的看法如无物,这或许也是一种大师风范吧。

1974年,金松出生于沈阳一户普通工人家庭,自幼爱好广泛,喜欢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和象棋,羽毛球拿过省冠军,乒乓球也在附近没有对手,战胜过很多公认的业余高手。至于武术,由于童年时打过底,再加上后来在警校苦练,估计两三人近不得身。但他最喜欢的还是象棋,学会后没事就找棋友对弈,望子成龙的父亲就把他送到象棋大师赵庆阁那里学棋。赵庆阁少年时即在沈阳崭露头角,他棋风泼辣,敢于向对手熟悉的阵法挑战,善于用马,布局多有创新,1974年获第十届全国象棋赛第三名,1978年和1984年作为辽宁队主力,为该队两次夺得全国象棋团体冠军立下战功,1979年作为中国象棋队成员,在澳门战胜亚洲象棋联队,1982年获中国象棋大师称号。1982年,赵庆阁从辽宁省象棋队退役,来到沈阳市 体育 场,担任业余体校象棋教练,从事教棋育人的工作。金波、金松就是那个时候由赵庆阁培养出来的。

在沈阳,我听过金波谈他们第一次相聚的情景,那时候的金松很年轻,而金波长相则比较老成,初次见面,金松便称他叔叔,金波乐不可支地答应了,从此见人就说“金松是我侄”。知道金波和自己年龄相仿后,金松觉得让金波占了便宜,便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了他,这哥俩背后都称对方是自己的侄子,互相埋汰对方情商低、精神不好,这哥俩之间的斗嘴,成为沈阳棋友的趣谈。但俩人却是最好的朋友,几天不见就想得不得了,想方设法找喝酒的理由,然后张罗酒宴请对方喝几盅。

在赵老师的辛勤培育下,金松的棋艺进步很快,1991年、1992年代表沈阳、辽宁参加全国团体赛,1996年获第二届全国象棋棋协大师赛冠军,并获得象棋大师称号,1998年“商业城杯”获得亚洲象棋冠军赛冠军,首届“海虹杯”联众网络象棋赛冠军。

改革开放后,金松父亲下海经商,经过多年拼搏,成为身价不菲的沈阳灯具大王,这样金松不用劳动也会活得舒舒服服。可他不是啃老一族,经过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警校,毕业后成为当时让很多人羡慕的刑警。但他觉得象棋才是自己的挚爱,而做了刑警,出去比赛很不方便,便毅然辞去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晋级大师后,金松和许多棋手一样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早日夺取全国冠军。于是拼命用功钻研象棋,他最拿手的布局是半途列炮,这把不知耗费多少心血打造的利器,使他在赛场上大显身手,有段时间,由于等级分靠前,他被公认为强大师。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金松用功,别人也在用功,金松聪明,或许别人比他更聪明,要夺冠谈何容易?况且他金大师也是凡人,需要娶妻生子挣钱过日子。多年为生活奔波的金松,如今发福了,眼角也有了鱼尾纹,由当年的帅哥熬成了大叔。虽然梦想没有丢掉,可他知道,在英雄辈出的当今,梦想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每当金松站在自家的庭院里,望着天边可望而不可即的白云,他的心里就会忍不住地惆怅……

“时光啊,你慢些走吧”。可无论金松怎么挽留,都拽不住时光匆匆的脚步,金松觉得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为了向这个世界证明:在流逝的岁月中,自己没有虚度年华,所以才无怨无悔。于是决定像老师赵庆阁一样,做一些普及象棋的工作。

他首先想到的是网络教棋。作为较早接触网络棋牌的象棋高手,金松的成长一直没离开网络。网络棋牌既是他放松 娱乐 的地方,又是寻找对手提高自己的平台。从1998年就开始在网络中征战的金松很有体会,“作为普通玩家,网络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快速找到对手,在 游戏 中得到 娱乐 和放松。作为一名职业象棋选手,网络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找到水平较高的对手进行博弈,在比赛之余进行训练。参加线上比赛首先要熟悉电脑操作,以免因此带来不必要的失误。其次要注意比赛时间,线上比赛会有严格的电脑计时。”

通过网络,金松还在一次比赛中打败过来自越南和美国的高手,谈及他们的水平,金松认为中国棋手的布局和应变都在国外选手之上,通过网络和他们切磋很有趣。

在线上征战多年,很多趣事让金松记忆犹新。一次在网络上和一个玩家对战,两人杀得难解难分,多局比赛过后仍不分高下,金松自报家门,询问对方是哪路高手,问过之后才知道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对手竟是自己的好友。

当年,闻听智运会有线上线下两种形式,金松显得格外有兴趣。网络棋牌虽然吸引了众多玩家的目光,但是现在的线上 游戏 系统还不够完善,金松建议说:“现在的棋牌类网站很多,也很红火,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比赛缺少监督机制,对手如果临时有事离开电脑,那么玩家只能干等着 游戏 结束。还有些玩家使用 游戏 外挂,这样一来就使比赛缺少了公平性。”

在他的倡议下,这些问题后来被智运会主办方采纳。对于时间问题,在 游戏 开始之前会有设置页面,玩家可以自己设定每一步的时间,比赛期间系统会有统一的设置。对于外挂软件,一方面主办方的网络维护中心会积极排查检测,另一方面选手可以向 游戏 管理员投诉,主办方将会尽力为选手提供一个公平的比赛环境。

去年,金松在“战旗”做直播,给棋迷们讲棋,每天都有数千观众,一年下来,***有100多万棋迷听讲,为普及象棋文化出了不少力。网络上一个叫tangningjie的棋友评论道:“金松讲棋,简洁明快,而他的搭档于爽则气若幽兰,徐徐吐来,这俩人一快一慢,一张一弛,形成了一道比较可口的节目大餐。”有个棋迷说:“可以没有老婆,但不能没有金松。”

从年龄、资历和棋力诸方面,于爽都应是金松的学生,所以金松讲棋时,于爽从不越位,安静得就像一个小学生,加之一口一声“金老师”,给足了东北爷们的尊严;而金松的讲棋风格冷静而不失激情,颇有点像黄健翔。

有棋手遇到王天一就动作变形,师爷点评说,下棋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恐惧;大华和赵国荣两位老将赢了棋,师爷说,老兵不死,他们只会慢慢凋零;靳玉砚扑马卧槽,师爷惊呼,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赵金城好日子到头了;提到郑惟桐,师爷吟道,年少万兜鍪,坐断川中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王郑;有孕妇在车轮战中侥幸赢了许银川,师爷感叹说,有个孩子未出世就打败了许银川……这些金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金松是个随意、大度,很有亲和力的人。有回他参加一次比赛,对手是一位网红棋手,先手走炮二平五,金松应以自己拿手的半途列炮应对,网红棋手就害怕他走这种布局,刚走三步就请求悔棋,金松大度地同意了。事后,那位棋手想请金松吃饭以示谢意,金松客气地回绝了,因为这位棋手发明了一道 美食 ——啤酒泡方便面,金松不敢享用:“那能呲(吃)吗?”金松一想起这事就忍俊不止。

宋国强家两口子都是象棋大师,可他们的宝贝女儿先前却不愿和他们夫妻学棋,两口子无奈只好把女儿送到金松门下。谈及原因,宋晓琬说:“金老师有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有别于亲情,但有时候又超越亲情,能使自己更好地学棋。”在金松指导下,晓琬很快晋级象棋大师。除了小琬,金松出色的学生还有大师李沁,获得女子名手赛第八名的厉嘉宁,获得黑龙江省少年赛丙组第一名的门帅霖等。

金松热爱象棋。“下棋是一种享受,享受的是棋局的过程,就像是在沙滩上寻找贝壳时的那种乐趣。”但是对于象棋在下一代中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方面,他又显得忧心忡忡。“如今象棋在青少年的普及方面做的不够,无论是辽宁,还是全国,都缺少官方系统的培养选拔机制,就会使象棋人才断层。”对于象棋对于人生的启示,金松坦言:“象棋就像一部书,棋盘就是人生。在象棋的世界里包罗万象,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尤其要注意细节,每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让你输掉整局比赛,而抓住对方的一个失误也可以让你反败为胜,象棋里的奥妙你永远领悟不完,这正是象棋的魅力所在。”

现在金松被黑龙江队聘去打象甲,刻苦训练之余,就在腾讯的企鹅电竞做主播,为棋迷们献上精彩的对局解说。最近,金松自己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平台“象棋大讲堂”,内容主要是他自己录制的象棋教学视频,包括各种布局的系统教学,最新的对局评注等。

谈到今后的目标和希望,金松说:“如果从我个人的生活角度来说,我希望我的家人平安、 健康 、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如果从事业的角度来说,我希望将来能够走多远,就将象棋传播多远、推广多远。非洲有这样一句谚语: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起走。我一直以为,象棋是一个需要大家***同努力的事业,这么多年,我所做的这些,就是为了更多的人喜欢象棋、参与象棋,从而形成一种炫的力量,让国粹得到更好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