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季雨林是什么?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郑德璋)
分布在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的热带地区的森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又称季雨林、潮湿半落叶林、半常绿季雨林等。
分布
不连续地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季风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季雨林的面积最大,以东南亚地区的群落繁育最发达,印度的德干高原,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的干热河谷、盆地,以及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伊里安、帝汶等岛屿受干燥季风影响的地方均有分布。在非洲分布比较星散,东部和北部常散生在旱生有刺林和热带草原之间,或形成“走廊林”残存在局部低湿河谷中。在美洲分布于南美巴拉那河上游的拉普拉塔平原和卡延加斯的博尔博雷马台地,西印度群岛、巴拿马到墨西哥的沿岸。在南亚热带的低地和石灰岩等特殊生境条件下,热带季雨林的分布常局部地跨带分布,成为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在中国分布的北界基本上是处在北回归线附近,即:从台湾南部到广东的阳江、高州、化州和廉江一线以南地区,包括雷州半岛低平地区,海南岛北部和西部及西南部的台地丘陵;广西南部、西南部的龙州、田阳、那坡等海拔700米以下的石灰岩山麓、丘陵和沟谷,并沿红水河上游的谷地至贵州南部;云南西南和南部的孟定四方井、金平勐拉、西双版纳、勐伦、临沧南丁河、红河、澜沧江、怒江下游的宽广谷地及河谷阶地、海拔700~1200米的阳坡。西藏南部墨脱以南也有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在20~25℃,最冷月平均气温10~13℃,偶有轻霜出现;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降雨季节分配不均,5(4)~9(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干湿季节交替明显,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主要为砖红壤性红壤、红棕壤及各种石灰性土。有机质含量多,分解不及热带雨林强烈,有较厚的落叶层。
特征
旱季明显,降水量较热带雨林少,年温差大。群落高度较低,种类组成较贫乏,但富有热带性。中国热带季雨林中约有80%以上的种类是属于泛热带成分;生活型的高位芽植物约占70~80%,旱季落叶树种占有一定的比例。藤本植物以木质藤本为主,大部分树木上都有藤本植物攀援,且多为喜阳性的双子叶植物。附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常见,少有热带雨林中常见的兰科、蕨类和木本附生植物。乔木的叶面积比热带雨林小,中型叶的乔木种类占60%以上(热带雨林中为80%以上),但仍表现为热带类型的特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小型叶为主)。热带季雨林的季相变化较明显,有些种类一年虽有多次开花、结实,但绝大多数植物的开花、结实是一年一次,约有2/3的植物在2~5月间开花,果熟期多在8~9月或11~3月。在垂直结构上,乔木层可分为三层,树高一般在25米以下,个别乔木可达37米。第一层树冠宽大、稀疏、不相连接,树干稍直,分枝较低,枝桠短而弯曲,树皮厚而粗糙,板根不发达。第二层乔木高度10~15米,种类数量和植株密度比第一层大,树冠互相连接,树皮较光滑。第三层乔木在常绿季雨林中发育较好,植株密度大,多为耐荫的种类,但在落叶或半落叶季雨林中存在不多。灌木层高度0.5~1米。草本层稀疏,盖度仅有5%左右。中国的热带季雨林按生境条件、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可分为: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石灰岩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蕴藏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以热带珍贵硬材及油脂、药用、纤维、染料等经济植物尤为丰富,并有种类繁多的珍奇鸟兽。但经大量开发利用,物种急剧减少,原始森林残存不多,需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引种热带珍贵优良树种。
参考书目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植被》,科学出版社,1983。
广东植物研究所编:《广东植被》,科学出版社,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