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北大的蔚秀园里,联通和移动的信号都不好?

从潞园到蔚秀园 ■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或许是基于某种巧合,每当我说出我就读过的中学和大学时,人们往往都是一脸的惊呀,怎么可能?因为我所毕业的潞河中学前身是著名的协和书院,燕京大学的前身则是协和书院,而如今身在燕园的北京大学却是由燕大和沙滩的老北大合并而成.........

凡到过潞河中学的人,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她的校园,潞河人亲切地称其为潞园。潞园之有名,一是面积大,总***有 300余亩,碑、亭、湖、山一应俱全;二是古朴,上个世纪初的建筑依然保存完好。整个潞园被两条轴线贯穿,东西轴线称为林荫甬路,长达 350米,两侧国槐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步行其间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悠然而起。南北称为中轴线,古老的人民楼(卫氏楼1902),红楼(谢氏楼1903)及绿地、花坛、纪念碑被穿成一串,像蒙尘的珍珠。潞友楼1935),解放楼(文氏楼1922)对称分布,散布在潞园的古老建筑因为它而形成规整的布局。

从校园东侧的正门走进潞园,沿林荫甬路西行。南侧是面积达 20000多平方米的大操场,操场由标准田径场、网球场、篮球场等组成。田径场新近翻修落成,全部采用塑胶跑道和天然草坪,其设计和工艺均采用国际标准,可以举办国际大型赛事。北侧是1997年落成的潞友体育馆,这是继潞友楼之后,由多方校友特别是1932届校友衣复恩先生主持的台湾立青文教基金会集资,兴建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潞友体育馆,大操场,潞园南侧的环湖通道以及拟建中的位于潞园西南的第二运动场,***同构成半环型健身通道,以体现潞河强体健身的办学传统。

沿林荫道继续西行,就进入了老校园区。老校园区的东西两侧为1985年兴建的初高中教学楼、实验楼。老校园区位于林荫甬路两侧,由德辰山、博唐亭,湖畔、草坪、林荫构成,加上错落其间的学生饭厅(1919年)、解放楼、人民楼、红楼、潞友楼等旧建筑,形成了潞园最具传统特点的景观。置身其中,多少会有一种历经沧桑的感觉,这也是潞园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

潞园西南一隅,潞友楼的西南侧是建设中的图书电教中心,潞园最北边,人民楼北侧,是建设中的一组学生公寓建筑,这两座建筑的外观和布局与潞河原有建筑浑然一体,体现了校园建设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立意。

一个世纪以来,潞园几经休整和改造,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对人的熏陶潞河学子感同身受。

据一位三十年届的老校友回忆,潞河校院原无墙垣,返年始以铁丝略加围范,然无碍于眺望也,内外相望漫无隔限,颇富自然风味,令人如轻松之感。每读于潞友、谢氏二楼南部课室中,侧首南望,村舍田野一一入目。铁路沿线挑担,背伞,骑自行车之行人,絜篮,抱子之老妇,往注来,无异卧游长江万里图也,时或遥望骑车人斜坠坡下,亦悄然为之一笑。

协和湖诸湖之总称也,大者一小者三。自西而东转北,珠聊璧缀。有桥可通,东北湖水浅长涸清澈见底,夏日绿苇猗猗,水鸟啾啾与西湖小鸟遥相鸣和;桥南植白莲夏日菡苕花开,散步湖畔清馨即在襟袖间,每值雨夜则作涛声,大湖夏作游泳池,冬作滑冰场,男儿竞技之所也。湖畔散步,柳荫垂肩,更饶逸趣。近复蓄右军爱物一双,浮游其间,白雪两点,清唳一声,更生色不少。

潞河有桥七,临校门者平而不显。博唐亭畔八方楼北二者皆作拱洞,上砌砖棚雄浑玲珑兼而得之,富有东方古风,故西人酷爱之,板桥有三:小南门外;操场校门间,三条瘦板之蜂腰桥,则仅见于图画中,颇似梦中物,无人间烟火色矣。

出小南门,西为花洞东为杨锦波先生宅。先生养鸡,大门终年贴"预防鸡瘟谢绝参观"八字,门虽临通街,而常闭之若深山古洞。护城河自西往东,中经邻校,两岸宫柳垂垂,绿荫照人,每至夏日肥环瘦燕多把卷临流,间有濯足清流者,则近名士风矣。

护城南岸坡陀中腰,自流井在焉,汩汩潺潺,终古不息,泉水甘冽,冷酌烹茗并佳,故城内居民不辞遥远汲取于此焉,夏日游人众多而不噪,薄暮黄昏,柳因风吹动,令人生静穆之感,三三五五提壶而至,汲饮者有之,洗果者有之。壶中洗果实此地之特风,尽利用伪装以蔽中途劫持也。冬日风越城来,呼啸群木,堕河一条修长冰被上,有此一脉汩汩跃跃,亦增生趣不少。

卫氏楼前有古槐三株,二人环抱未合,夏日密叶垂垂绿荫四覆,冬日因风吹动疏影横斜,闻遗老言为昔日古寺之遗物也。

入之所嗜因地而异。潞河自然风景优美,饶有乡村风味,故村民多嗜(遛),每值天清气朗,三餐之后遛湖,晚学后多遛平津马路,或沿平通铁路数道木。而情侣谈心则多在大风之夜沿湖畔,盖取兵家所谓出其不意也。

自沿北大道置铁篱后,设大小三门除西门开放外,中东二门虽设而长关,中门因事而开,东门因人而开。医院之捷径绝矣,故越垣趱洞者流不来于外而生于内。新旧厕三所,恰合犄角之势,中置油漆木架,陈溺器,金碧辉煌之饼干盒,银灰色之白铁壶,采绘山水翎毛之江西磁的缺嘴茶壶五光十色,不一而足。壶上多写宿舍Number以示区别,至于写"日本茶壶"或"你拿走了今夜我怎么过?"则近哈哈矣。

厕所文学因时而异,昔日有"打倒……""拥护……""……万岁"。其后代之以"三人以上……"至于"太公在此"则不知所指矣。

潞河之酷似乡村不止于风景,人物点缀尤为生色,秋冬之际,西风紧,树叶飞,鸡皮老妇,蓬发村姑,背大篓,掖麻袋,尤富乡村风味,故不限于苗圃秧畦之星盘棋布也。

通医院之大道,两边护以铁丝墙,每日往来其间者不可盛数,望之而有伤心者亦大有人在焉........。

这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被我一直带到了北大,除了喜爱未名湖之外,特别钟情于蔚秀园,教我的一位老教授说,想当年蔚秀园要不是为燕大所购买,早就不存于世了。?

位于燕园旁的蔚秀园,旧为清宣宗第七子醇贤亲王之赐园,当地人所以又称之为七爷园也。七爷著有《九思堂诗稿》七卷,自序作于同治十三年(1874),《九思堂诗稿续编》十三卷,所有诗起光绪乙亥(1875)迄壬午(1882)。就其游咏各诗,可见蔚秀园兴废状况焉。?

咸丰己未(1859),七爷年方二十岁,乃分藩而居赐园。九月中,值七爷生辰,其兄恭忠亲王以诗贺之,有"名园蔚秀询秋光,寿客筵开菊正黄"之句( 见《乐寿堂诗集》 )。然园之名蔚秀,乃咸丰戊午(1858)冬,文宗赐额而得。七爷居住此园不及二年,就逢英法联军攻毁圆明园之大难,邻近诸园亦不免。越十八年,七爷重葺旧园,颜昔时寝室,曰"续绿堂"。当时园景,荒废已甚,他写诗有"扁舟闲久胶都解,者屋阴余求屡焚"等句。即重加修葺,究非旧观,故越二年,尚有"射圃久芜亭榭废,茫茫旧迹慨从头"之咏。?

园中景物最为七爷喜欢的,似为玉壶冰。兹选录其《玉壶冰即事》一首,(又《玉壶冰窗竹》各一首)。

<<玉壶冰即事>>?

<冰>

夜雨才收晓未晴,

科头曲岸一床横。?

低云闲态因风换,

老树奇形逐意成。?

鸿鹫有时群浴水,

鹧鸪何处但闻声。?

墙东石路车轮辗,

枨触华林退食情。?

<窗>?

三尺玻璃嵌得,

半园邱壑收来,

池面冰皴薄缬,

峰头树拥层台。?

<竹>?

劲节拂云烟,

清风吹旦暮。

箨龙不受羁,

遮断阶前路。?

七爷还有一首有关蔚秀园景物的诗,甚为美妙:

答君向园景,

首及入园路。

莓苔鹤迹寒,

曲折引闲步。?

清流一苇坑,

妙得江乡趣。

平桥接菊篱,

老屋藏烟树。

破闷理茶铛,

抱膝却茫屦。

他时伴君游,

此是开尊处。

醇贤亲王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承其爵者,为其弟子载沣。载沣为逊帝溥仪生父,即今售蔚秀园于燕大者也。至于咸丰戊午前,园属谁氏?曾有何名?此项问题,我翻遍史料,无从查考。七爷某诗中"花外寻经仄,只应题鹤蹬"句下有注云,"蔚秀园石'招鹤蹬'三字,为定敏亲王题"。定敏亲王载铨卒于咸丰三年(1853),不知彼曾否为园主人也。究之:圆明园邻近诸园,皆为入值退食之居。往往其人死,即改赐他人,有一年而数易主者。非细检逊朝档案,不能达其原委也。

蔚秀园之位置,在圆明园之南,畅春园之北。从清圣祖之《畅春园记》、世宗之《圆明园记》观之,当时之畅春园皆在前明武清侯李伟别墅旧址之内。此说若是,则蔚秀园之地,亦在都下名园第一之李园内也。然澄怀园居蔚秀园之北,相去不过数十步,清高宗第四子履端亲王永城题澄怀八友图有"仙庄依旧轮鸥然"句,下注云:"园东鸥鹭庄地"。澄怀之范围甚小,然则蔚秀旧地亦鸥鹭庄欤?此鸥鹭庄者,李园中之一景,柳园北之村庄欤?此亦有待于后考者也。

这就是伴我渡过青春年华的两个园子----潞园和蔚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