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悖论是什么意思

有关时间旅行的悖论

外祖母悖论,即祖父悖论,是有关时间旅行的悖论。由法国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在1943年小说《不小心的旅游者》(LeVoyageurImprudent)中提出。

悖论情形如下:假如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杀死,但此举动会产生一矛盾的情况。

回到过去杀了你年轻的祖母,祖母死了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不会有你,那么是谁杀了祖母,或者看作:你的存在表示,祖母没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杀死祖母。

悖论定义

按《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悖论”条目的定义,悖论通常是指这样一种命题,按普遍认可的逻辑推理方式,推导的结论超出“通常可接受的见解”。或者说结论是有矛盾的。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除了按上述的定义外,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威拉德·范奥曼·蒯因(WillardVanOrmanQuine)还区分出下面两种情况:

谬误悖论

谬误悖论(falsidicalparadox):其推理过程是有谬误的,但据此确立的命题不但似乎是荒谬的,而且确实是错误的,归类于谬误。[2]

对于有些涉及无限的古典悖论,如芝诺悖论中的“阿基里斯悖论和飞矢不动悖论,尽管可以看出其谬误(既:应该用微积分来处理“无限”),但其逻辑推理方式在当时是基本被认可的,所以在当时是可以称为悖论。但是,微积分出现以后,可以看出芝诺悖论的推理中用有谬误的推理过程,应该归类于谬误。

真实性悖论

真实性悖论(veridicalparadox):是一个无矛盾的命题。其产生的结果看起来很荒谬,但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其推理过程和其结果都没有问题,不是真正的悖论。如,希尔伯特旅馆悖论。

意义与影响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逻辑和数学的基础受到许多困难(所谓的悖论)的发现的影响,特别是经典集合论中被发现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尤其是罗素悖论,以极为简明的形式震撼了数学的基础,这就是“第三次数学危机”。这些难题涉及基本概念以及定义和推理的基本方法,这些以前通常被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悖论在当代逻辑中获得了新的作用,它们导致了新定理的发现(通常是负面的结果,例如不可证明性和不可判定性)。逻辑的几个基本概念发展过程,之所以已经到了目前的状态,通常是得益于解决悖论的各种尝试。对于集合(set)和类(collection)的概念,标准古典逻辑的基本句法和语义概念(给定顺序的逻辑语言,可满足性,可定义性的概念)出现而言,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