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课如何引领?
导入是新课程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仅能画龙点睛,启迪思维,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积极学习音乐。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口方式灵活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来设计。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使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故事引入法
这种介绍是我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采取的一种方法。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虽然是高中生,但难免幼稚,天真。比起老师长篇大论,他们更容易接受故事或典故,所以我利用了他们的心理特点,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比如我一边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一边说:“相传秦始皇在秦时,劳动繁重,青年男女范启良、孟姜女结婚三天,新郎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他死于饥饿、寒冷和疲劳,他的骨头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穿着一件御寒大衣,历尽艰辛。万里来到长城寻找丈夫,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在城门口痛哭三天三夜,长城崩裂,露出范启良的遗体。孟姜女投海自尽,绝望而死。此后,山海关被后人视为“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孟姜女庙就建在那里,南来北往的人经常流下同情的眼泪。庙里有对联说:秦煌安在此,万里长城筑怨;蒋女未死,千年前,石明贞。故事讲完后,我看到学生们悲伤的表情,然后我马上说:“让我们通过唱歌来听孟姜女的演讲。””于是,学生们被引入了这节课的主题,最后的结果也很好。他们很容易地总结了这首民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视频导入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拓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它集形、声、色于一体,使学生强化了听觉效果,得到了强有力的视觉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画面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与声音融为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高中音乐欣赏第二单元第三节的时候,我走近了藏族歌舞班。在课堂的介绍部分,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藏族人民在不同生活场景中载歌载舞的场景。同学们听得入迷,听得认真,不时被他们高亢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表演惊艳到,很快就调动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三、听辨引入法
听辨导入法是音乐教学中一种独特的方法,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迅速进入主题。讲民谣的时候,我选了两首民谣《送我一朵玫瑰》和《洗衣歌》,给同学们听。听完,告诉我这两首民谣是哪个民族的。他们带着问题听的时候,自然会认真听。例如,让他们听音乐中使用了什么乐器或者主旋律出现了多少次。通过听,学生有兴趣测试耳朵的灵敏度,注意力自然会高度集中,答题的准确率也就高,上课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第四,语言导入法
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素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外,还要注重语言修养。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亲切、自然、充满激情。通过教师热情、亲切、自然的语言表达,将学生带入音乐现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情感,感受其美。在欣赏古琴《流水》的音乐时,我先放上音乐,然后感慨地说:“涓涓的山泉,奔腾的河流,琴声的起伏,表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这就是我们正在欣赏的古琴《流水》。”简短、凝练、富有感情的语言介绍,让学生立刻沉浸在悠长的古琴中。
五、问题引入法
教学过程的深度开放并不意味着让学生自学。相反,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课堂驾驭能力。许多实践教学表明,只有在教师合理、恰当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按照科学的思路进行探索和总结。比如《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我在导入环节用了问题导入,设置了几个问题,“你在这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声音?”“它使用的主要仪器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答案。当他们找到答案时,他们就能找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掌握这节课的重点。
六、特殊学生展示介绍法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但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两个甚至几个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我们一直在高度倡导不要忽视“弱势群体”,但我们不能浪费这些有利的“资源”。他们是课堂上活生生的例子,可以直接影响其他学生对音乐的态度。比如音乐与生活这一课,我们要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于是我安排了这个班一个会弹琵琶的同学在课前给同学们弹了一首,然后把琵琶介绍给大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以饱满的精神进入了学习状态,效果很好。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特长的同学,比如唱歌、跳舞、钢琴、朗诵,还有其他学科比较突出的同学,比如地理、历史、美术等。我会抓住机会利用这些“活”的资源,既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又增加了课堂气氛,让音乐课“活”起来,效果很好。
七、教师示范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是多面手,善于表演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的表现不仅能起到“示范”和“表率”的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能力。教师把表演运用到话题的引入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我在学习《西部阳关三层》这一课的时候,课间休息时播放了《阳关三层》作为背景音乐。等所有的同学都安静的讲完后,我开始动情的大声背诵《西阳关三层》这首诗。“渭城潮雨轻尘轻,客舍青柳色新。我劝你多干一杯酒,西边阳关无人。”话音一落,掌声四起,然后我不失时机地说:“这首非常优美的韵脚,在唐朝被编成了一首优美的歌。你想听吗?”我得到的是一个热切而肯定的声音“我想听听。”这自然就引出了这个教训。同样,我在讲京剧的时候,也没有说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有其他无聊的京剧知识。而是拿了一部现代京剧《唱脸》作为学习京剧的入门点。这种示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以后的音乐欣赏和学习有促进作用。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成语导入等。无论哪种方法,只要遵循新课导入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在我们所有老师的努力下,会有越来越多精彩的音乐课主题介绍给同学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