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解放后为什么放弃了很多经典剧目

张乡朴、苏宏所著《话说常香玉》中有一段作者与常香玉的的谈话记录:笔者在和常香玉深谈时曾说:“解放前民间有两句谚语叫做:看了常香玉的戏,一辈子不生气,这指的恐怕就是《抬花轿》、《大祭桩》、《贩马记》、《桃花庵》等。《贩马记》这个戏,也是你常演的戏,基本内容应当是出哭戏,但许多场面都是用喜剧的手法处理,很见高明。特别是最后一场,李桂枝到巡抚台前告状,巡抚李宝童原是李桂枝的弟弟,闹出了三拉堂的喜剧。香玉很会演喜剧,哭戏也很见特色,比如《秦雪梅吊孝》、《铡美案》等。这些戏在解放后为什么都是掉了呢?”谈到这些,香玉同志的表情很苦涩,只摇头说不出话来。根据资料所查,常香玉大师在解放后确实丢掉了以前很多的常演的经典剧目。举例如下:《玉虎坠》:常香玉幼年初学戏时,是她父亲教的这出戏。戏中女主角王娟娟当时只有十六岁,也很适合常香玉青年时期演出。这出戏应当说是常香玉的启蒙戏。《蝴蝶杯》:梆子戏中流传很广的一出戏。常香玉在这个戏中饰演的胡凤莲,可以说唱做俱佳。可惜她在解放后渐渐丢了这个戏,应该是见憾事。不过前两年河南电台找到了常香玉大师这出戏的录音,虽然后半部分音质不太好,但是也十分珍贵了。《打金枝》:很流行的一出戏,剧情大家也很熟悉。《秦雪梅吊孝》:这个戏是常香玉的一位五叔张丙运为常香玉改编的,由常香玉在开封首演。常香玉的这出戏在开封打得很响,后来陈宪章又做了很多加工。现存有早年的唱片录音。《秦香莲》:常香玉自幼跟随父亲学戏,对于《秦香莲》这出戏可以说费尽了功夫、吃尽了苦头。其中的很多唱词,也和别人的唱法不一样。她在宝鸡演出这出戏时,引起全场观众凄然。有位荣誉军人竟然拄着拐杖跑上台去怒骂陈世美,讥讽王丞相,观众的投入程度也可以略见一般了。可惜的是,这出戏常香玉在解放之后也不演了。《水淹泗州城》:少年常香玉从京剧老师那里学会了这出戏,掌握了各种打法,于是这出戏在河南梆子里成了只有常香玉能演的戏,青年常香玉到一处演一处,直到在洛阳时得了重病,做了手术之后,方才被迫放弃演出这个戏了。《桃花庵》:河南梆子的传统剧目,也是常香玉的保留剧目,演出时间很长。早年同崔兰田同台演出此戏,常香玉演窦氏,崔兰田演陈妙善。《贩马记》:这个戏故事奇巧,所以又名《奇双会》。写家庭纠纷,却有惩恶扬善的意思,而且在唱功、做功、白口上都要有一定功夫,是一出不错的传统戏。《大破天门阵》:又名《穆桂英下山》,常香玉早期演出剧目。《蓝桥会》、《哭长城》:这两出戏都是常香玉早年在开封演出时,由王镇南给她写的。当时,也只有常香玉会演,也是这两出戏的首演者。《洛阳桥》:豫剧传统剧目,因此戏中有辫子功,又名《甩大辫》。《灯节缘》:黄自芳为常香玉写的,也是一出好戏。《香囊记》:又名《抬花轿》。这个戏里的周凤莲是个热心肠的人,常香玉又擅演喜剧,所以她演得相当出色。特别是周凤莲穿着大红彩装,坐轿子上坡下坡、前进后退,有许多精彩动作,再加上扇子功,那就更好看。其实还有很多戏,不再一一列出了。常香玉大师放弃了这么多经典剧目,实在是很遗憾的事情。上文中所说:谈到这些,香玉同志的表情很苦涩,只摇头说不出话来。看来常香玉大师有很多难言之隐。《桃花庵》成了崔兰田、桑振君的代表作,《秦雪梅吊孝》成了阎立品的代表作,《蝴蝶杯》成了阎立品、桑振君的代表作,《秦香莲》成了崔兰田的代表作,《抬花轿》成了姚淑芳的代表作,《打金枝》成为桑振君、刘忠河的代表作。而常香玉后来常演的《花木兰》是改变自京剧,《拷红》是常大师的成名作,《大祭桩》《破洪州》、《五世请缨》是从传统剧改编提高而来,《杜十娘》改编自河北梆子,基本上都是其他名旦很少演出或没有演出过的剧目。常香玉大师自从在抗美援朝时期带领香玉剧社捐献了一架战斗机后,成为名震全国的艺术家。同时,也成为一些同行们嫉妒、攻击的对象。甚至个别的艺术家把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为常香玉的走红,真是可笑又可悲。常香玉大师在走红全国后,其实已经变得“谨小慎微”了,很多戏不敢演,很多话不能说,因为时刻有人在挑常香玉的刺儿,时刻有人准备着要攻击她,在文革中还被污蔑为“大戏霸”。虽然如此,常派艺术依然是流传最广的豫剧流派,影响最大的豫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