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创作技术指导
作曲当然要遵循音乐的规律,但是每个人的方法和技巧都不一样。要创作一首完整的好歌,基本功和方法缺一不可。下面我为你收集整理了歌曲作曲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主题
一首歌的音乐应该有一个音乐主题,能够集体概括整部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音乐的长短取决于内容,就像贯穿整首歌的一条主线。歌曲的音乐主题往往是根据第一句的特点来创作的。有些歌曲往往是根据半句歌词和行间来创作的,有些则是通过加入许多虚词和行间来加长。
一首歌主题的准备是从歌词的学习开始的,要反复吟诵,了解歌词的意境,进行研究分析,对歌词进行修改和剪裁。只有形成准确、生动、形象的音乐主题形象,才能正确、深刻地表达词义的思想内容;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内容量身定做,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二,发展
1,段落
音乐的发展安排在合理的作品结构中,歌词结构是音乐段落结构的重要基础。一段分为一段、二段、三段。二段和三段比较常见。
段落可以分为对比形式和相似形式。对比,如:前面比较舒缓,后面比较贵;前紧后松。从文学上分析,如果要通过对比来创作,如果前面是叙事,后面就必须改成抒情。从音乐上来说,如果前面的旋律比较平缓,后面就会大胆波动。前面的节奏多用的话,后面就是8个音或者16个音。从而起到对比的作用。在编曲上,更明显的是副歌总是高潮,而前面总是慢板。但这不是绝对的。
段落多为小曲,如兰花、雪绒花等。学吉他的人一定知道,这是吉他初学者的必弹曲目。如果写得好,也是一件很精致的事情。但是一个段落对旋律的要求非常高,旋律一定要好听,否则不行。目前有很多三声部风格,比如陈奕迅的《十年》(有人把第二段当做转场的转折),那英的《征服》(歌曲后面有一个声部把情绪推向高潮)等等。
数学中有一个黄金分割,在艺术、音乐等领域都很受人们关注。按照美学来说,是最完美的点。一首3分钟的歌,在黄金分割点,永远是听一首歌2分钟左右的最佳位置。它要么是歌曲的高潮,要么是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编曲方面。黄金分割点是最容易打动观众的点,也是最容易渲染感情的点。
2.重复
重复永远是音乐的唯一方式。从段落重复到小节重复,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能看到他的影子。(重复也是同样的向前一步)。重复的手法有很多种,移位重复还包括严格移位和混合连续移位。
3.反射
就好像我们在水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33345 3321。
在五线谱中,用3条横线,你会发现,如果345向下转180度,它的旋律线会和321一致。这样写出来的旋律不会很散。
4、模具推进
模具前进可分为严格模具前进和自由模具前进。严格的建模要求所有旋律音调完全一样,旋律线也要完全一样。如:3323 2212。自由模具推进,没有这种限制。如:1123345 (1和2是全音,3和4是半音,音程不同)。
5.对哥
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技巧也完全适用于音乐。有些人的诗词对联,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第二联的第一个字。如果放入音乐,就是第一句的最后一个音,第二句的第一个音。诸如此类。比如:123 312 234 465,前面的最后一个音符就是后面的第一个音符。李宗盛有时自始至终使用对仗的技巧。
6.音调变化
一般来说是指升调和降调。使用一些屈折会给人带来新鲜感,让情绪更加饱满。
如何在歌曲中运用变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旋律的把握。一般来说,表达明亮色彩的歌曲是大调,而表达悲伤或温柔的歌曲是小调。我们也可以将大调第三个音降低半度来表达悲伤或温柔。在小调中,更多地使用#4和#5并没有错,因为小调的升音阶本身就包含了#4和#5。如果你想写出一首爵士风味的旋律,除了在节奏上使用切分音,b3和b7是唯一的办法。其实这也是爵士乐特有的音阶。
比如罗大佑的情话,A段第三句中,用了#1 2 3,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很清新。在《雪夜公爵之恋》的色彩中,使用了:5 6 7 #1的旋律,四个全音连续上行,将感情发挥到极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橄榄树》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老歌,作者用了#4作为承上启下,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果换成4,旋律色彩会大打折扣。
7、阴影密度
1:密密麻麻。国画讲究疏赛马,密不透风,疏而密。在音乐中,如果前几小节的节奏很密集,后面一定要多写长音符。如果前面的旋律波动很大,那么后面的旋律必须要安排的很流畅,才能起到平衡的作用。
2.深浅分明。中国画讲究墨色的干湿,分为深、浅、灰五种颜色。在音乐作品中,如果前两小节使用上升旋律,如:1123345,那么你最好使用下降或平行旋律,如5442,让人感觉旋律有波动变化,听起来更舒服,符合自然规律。
比如前两句,旋律从低音5直上,到达高音1不转折,音程跨度纯四度+纯八度。第三句开始慢慢下降,从高注1到底注6,音程跨度8度加3度。给人的感觉是旋律起伏很大,所有的感情都被调动起来,然后第四个旋律开始稳定。
8.方式
在古典音乐中,用的是什么调?表达什么感受?要求的音乐效果是否明亮?还是阴郁?或者雄伟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但在今天的很多歌曲中,尤其是流行音乐中,几乎没有这种限制。现在作曲家对歌曲的调音一般是根据演唱者的音域来确定的。男歌手一般G调最高,钢琴上叫小字第二组G,吉他上是第一弦第三品。太高的话,降一度就够了。女歌手的音域比男歌手高八个八度,所以最高音通常定在B上(钢琴小字是B的一组)。吉他是第二弦。太高的话也降一度。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听说帕瓦罗蒂会唱高音# C,在钢琴上就能感受到。钢琴是第三组小字的#C,吉他是第一弦的第九品。
9.变调
我在江西和北京两次听张千一讲他的歌曲创作经历,每次都讲了很多关于变调的问题。调性的对比真的很重要,也很有趣。如果一首歌在它之前是小调,它可以在之后发展成大调。如果前面的调是C,甚至你可以把bE大调(也就是C小调)安排在后面,也是可以的。这会让观众觉得耳聪目明。但是别忘了,调是为了歌,变调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所以不管你转到什么调,都不能只转到它,音乐一定要重现。
齐秦的《关于冬天》,第一段以大调1开头,小调6结尾,副歌也是小调,很好的表达了离别的情怀。张国荣的《共度春宵》,原曲旋律不是很出彩,副歌部分也一般,但作者一连用了四个变调,唱出了自己的全部感受。变调技术在间奏中也用的比较多,也有走音的,但这是编曲的范围。如果间奏突然转向,那么在结尾,你必须转回原来的曲调。
有很多关于调式的知识。在印度音乐中,把半音兄弟3和4切割成12音的音阶来唱,难度更大。光的尺度变化有几十种,分为上升和下降,不包括暂时的拐点等。很难理解。
在大部分编曲中,都说结尾一定要把五次谐波调到一次谐波。如果是C,必须从G到C结束,否则会失败。但是有很多歌的结尾不是C,而是G到#G(也就是#5 1 #2),听起来很新鲜。和g到g增和弦。偶数(5 1 2)很新鲜。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10,从轴承转移到轴承。
中国的诗词歌赋要讲究衔接与转换,四句式的歌曲或主题部分也有衔接与转换的音乐结构。
开头第一句是“对不起”,一般由音乐动机组成,是写歌的一个动机。
第二句话就要一脉相承了。
第三句是转,这是主歌的精髓。很多优秀的音乐人都在这里大做文章。如果前两句使用上升旋律较多,第三句一定不能用,改为下降。如果旋律在前面是平和的,在这里,你一定要写得凹凸有致,就像美女的台词。改变音调和节奏也是很常见的做法。
第四句叫结合。是前三句话的总结。有人抄了第一句,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有些人把前三句使用的动机整合起来作为第四句也是可以接受的。其实创作手法是多样化的,主要看情绪发展和你想表达什么。
11.
汉字有自己的读音,1,2,3,4。在发音的时候,大家严格按照发音,进入声调,声调本来就包含了音乐成分。如果不遵循发音规律,很容易变成另一种意思。在音乐创作中,这是最忌讳的。
如果歌词感觉像摇滚,但音乐写成民谣,听起来就不行了。音乐很古典,但是词的感觉很现代,所以会很别扭。齐豫曾经有一张专辑,里面的歌都是古典音乐。用新词唱歌不好。因为是为器乐写的,又改成人声,肯定不好。
12,最高境界。
鲁迅先生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加一个字太胖,减一个字太瘦,也就是说,一篇好文章,你一个字也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好音乐也是如此。你觉得加什么注都不好,但是你觉得删什么注都不对。那个时候,音乐是最完美的。如果你在巴赫的复调作品中加入音符,你会发现,如果你在任何一个小节中加入音符,你就必须在其他地方做出巨大的改变。等你把它们改了之后,你会发现你完了,听不进去了。但是歌不一样,因为要加歌词。文字服务于音乐,依附于音乐。所以我宁愿牺牲文字,尽量不去改变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