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
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世界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文(Karl Allvine)曾说:“对孩子来说,发现和创造自己的音乐是最重要的。”但在平时的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是“万能”知识的传播者。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活动时,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教什么。这种“以老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
我也看过一些音乐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是老师提前设计好的。孩子只要按照老师的指示和想法去做就行了。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来说似乎很有趣,似乎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但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的,因为儿童只是被动地接触音乐,刻板地感受音乐。久而久之,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就消失了。兴趣是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前提。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活动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属于孩子。
所以一定要确立孩子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孩子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发展自己的音乐能力。
比如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引导孩子去感知音乐的节拍、风格、动作特征,然后根据个人的理解,要求孩子自由表达,这样在表演一些肢体节奏的时候,孩子就会有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间。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造自己的动作,虽然没有统一的动作和固定的模式。但是,他们都表现出了自己天真、可爱、活泼的一面。对于能够大胆表达自己感受、理解和想象的孩子,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在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和活动材料应当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环境的良性互动。”我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音乐的良好环境。比如早上播放一些优美的儿歌和音乐让孩子自由欣赏,或者听有音乐的故事;
此外,我们在活动区设立了音乐角,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等。打击乐器既能满足孩子的游戏心理,又能培养孩子对乐器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听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轻松的音乐环境中快乐成长,并要求家长利用家庭资源,如音响设备、电视等,鼓励孩子更多地感受和表达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记忆。同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社会上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
第三,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孩子之所以喜欢音乐活动,是因为模仿动作、敲打物体、探索声音等动作是孩子最基本的音乐本能和冲动。孩子对音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这是任何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都无法替代的。然而,在现实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不考虑孩子主观感受的情况下,强行让孩子学习不感兴趣的音乐教学内容,从而让孩子厌恶音乐学习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需求,选择适合孩子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孩子的实际需求是幼稚的东西。他们从本能需求的立场出发,追求自然的、本能的、自发的、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择那些旋律简单、形象生动或带有戏谑性质的音乐,或者从儿童的生活范围中选择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
四、儿童音乐教育应以游戏为主。
有人说,音乐和数学一样,本身就是一个无限深邃的世界。可以说,音乐是一门非常难的艺术,那么,如何在“难”的音乐和天真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呢?如何和孩子交流音乐?我认为音乐必须与他们的生活和玩耍融为一体,他们可以通过唱歌、跳跃、移动和玩游戏轻松快乐地学习。
其次,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只有在活动中直接、亲身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孩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我们可以用一首儿歌《袋鼠》来做这样一个游戏:让孩子一边说儿歌一边拍手,每个字都要拍手。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在说童谣的时候练习稳定固定的拍手。或者他们可以这样玩,两人一组拍手,一个单词一个。第一次拍手让孩子拍手,第二次互相拍手,左右手交替拍手。以此类推,也可以体验和练习节拍的强弱感,也可以提高孩子的交流和相互团结友爱。
总之,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要有机结合各种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有效促进儿童音乐能力的最大化发展,这也将激励我们不断深入探索儿童音乐教育,寻求培养儿童音乐能力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