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河和他的姑娘
来日方长
? 来日方长,写给姑娘老三的第一首歌,却是垫着整张专辑的最沉重的那一层。入秋前的武汉,闷热大肆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逞凶,埋在长把竹椅里的少年,眼睛时不时一睁,瞥一眼脚旁随意摇曳着的花草,闭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场景,是你能看到的场景,可你毕竟不是那个少年啊,你看不到他鼻头的微颤,察觉不到那点滴汇成向下蜿蜒的溪流,更从何谈起感受眼眸中褪不去的惆怅。
? 这首歌,并不能算是最打动我的一首,但却是那种即使只听一遍依然会在听者心中留下痕迹的作品。从歌曲开头嗓音的来回拉扯到末尾的嘶吼,加上制作上对人声的突出,始终牢牢吸引着耳朵。但除了耳朵外,不得不说,它与太多鲜活的心一起往外释放了一种情绪,一种往往被隐蔽心底的情绪。
? 来日方长,对啊,长路漫漫,此刻躁动不止的那颗心总归是要消停会的,何大河这样想着,只是想着。当姑娘离去,留下的只是一个人的武汉,多么希望能让自己释怀,即使你已向千千万万人吼了千千万万句“来日方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声声嘶吼,才能暂时盖下当下的悲愁,让“来日方长”成为自己能听到的唯一声响。
猪老三
? 很多认识何大河都是从这首歌开始,包括我自己,相较于《来日方长》,总觉得这首歌更像是对姑娘老三的告别。在这首歌里,侧卧在竹椅里的少年终于起身,抖抖衣衫,把起吉他,不再将自己藏在昏昏沉沉中,取而代之的是大梦初醒,睁开眼睛。可能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来日方长的后头应该是遗忘,好歹应该有个努力去淡忘的姿态。他偏不,偏偏要再进行一次莽莽撞撞的表白,偏偏要把四季的花都烧个干干净净,只留下唯一一朵。为什么?即使最后的擦肩而过让他苦痛,他却从未对这质朴的少年对姑娘的情意有过任何的怀疑和否定,那么有什么理由去压抑住溢出的情绪,就让这再质朴不过的情意淹没竹椅,淹没武汉,淹没过往吧。只是最后一句的呢喃过后,脸上终归只留住了苦笑,就算烧得剩下唯一一朵,你却无法触及,无力靠近。
? 这本该是第三版的《猪老三》,何大河却给它标注上原版二字。他说,一把吉他,一个人声,酒后同期录制,这才是这首歌原本的样子。意大于词,词大于曲这种概念很容易变成对空泛无物的掩盖,但用在这首歌却恰如其分。换了词曲的《猪老三》依然是《猪老三》,离开了何大河的猪老三终要如冰雪般消融。
还爱着我
? 换作是我,我会把前两首歌打包成专,那是一个在我看来已经足够完整的架构,有低迷不醒,有放情告别。但我未意识到的是没有哪儿能轻易容下这种所谓的合理框架。当你渐渐淡忘的时候,她又像受惊的小兽下意识地呼唤着你的名字,一声,两声,一击,又是一击,想要摧毁那刚竖立起不久的栅栏。“我只好瞎猜着你,要去的方向。我只好假装自己,坚定着信仰。”栅栏里的人轻声回应。少年起身前行,已经把老三唱进了歌里,毫无防备地,老三从歌里迈了出来。很遗憾,在这个故事里,少年选择了继续脚下的道路,因为他知道留下也不可能换取***度余生。这是种和前两首歌截然不同的色彩,由二十岁的少年心性调出。我失去了你,我怀念,我铭记,但我依然期盼有一个名叫老四的姑娘出现,一起歌唱和生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架构。
? 有趣的是,故事中的栅栏没有倒下,故事里的少年期盼着另一个姑娘的出现,但却没人能决定现实里何大河和老三的最后结局,也算是给圆满结局留了个念想。
? 一直在思索,《再见,老三》这张专辑吸引人们的地方究竟在哪。走在道上的时候在想,端着饭盘的时候在想,直到某一刻,我仰起头来,瞥到了身边穿过的一张张不带表情的面孔。是情绪,更确切地说,是被重新点燃的情绪。生活有太多的不容易,我们都不能回到孩童时肆意撒野的年纪,脸上的笑容也逐渐褪去。一天天下去,你所剩下的那些情绪像凝固的灯油躲进死角的时候,《再见,老三》这样的火苗就蹿了出来,让我们把一切的枷锁都烧个干干净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