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回忆杀,海尔兄弟,幕后往事还记得吗?
谁是最厉害的动漫周边产品公司?是变形金刚吗?是迪士尼吗?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都不是,是两个光膀子,穿裤衩的小男孩,人称海尔兄弟。别人的周边产品,是手办、盲盒、T恤衫。海尔的周边产品,包含冰箱、彩电、洗衣机。
两个小孩的体质十分之强,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冰天雪地,都只穿裤衩。更厉害的是海尔之父,山东大汉张瑞敏。
1995年,由海尔集团参与制的212集大型动画片,在央视首映,随后席卷神州大地。张瑞敏十分高明,别人砸几十亿,上央视才能打出名气。
然而,海尔却直接出了一套企业宣传片,长达212集,各地电视台争相播放。1984年,时任35岁的张瑞敏,出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
张瑞敏的父母,均是裁缝,从小便培养了较为独特的审美观。以至于,张瑞敏评审海尔兄弟造型时,看到多种服装方案均不满意。
最终,只让两个小孩穿裤衩,由此可见,张瑞敏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1984年,张瑞敏接手冰箱厂,此时,该厂濒临倒闭,亏损高达140万元。
600多名员工,自由散漫、毫无纪律可言。有多散漫呢?张瑞民上任初期,便发布了13条规定,首当其冲的一条,竟是禁止在厂区内,随地大小便。
不服从的员工,依然我行我素。张厂长十分愤怒,当场便开除了3个员工。之后,众位员工,勒紧裤腰带,再也没有类似事情发生。
随后,张瑞敏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的技术,该厂也随之改名为青岛海尔。以上所述,均为张瑞敏立威的措施。
上任第二年,张瑞敏去库房检查时,发现400多台造好的冰箱。其中,竟然有76台为瑕疵品。
随后,张瑞敏便召开员工大会。会上,76台瑕疵冰箱摆在员工眼前。张瑞敏拎着一把大锤上台。
把锤子交给涉嫌导致产品瑕疵的员工,轻轻说了一个字“砸”。在场众人,寒毛竖起。当时一台冰箱价值800元,相当于普通职工两年工资。
有瑕疵,可以修缮一下。瑕疵小的,给员工发福利也行。为何,非要将冰箱砸掉呢?看着员工不动,张瑞敏怒吼一声,“给我砸”。
员工,战战兢兢的下手了。多年后,罗永浩面对相同境地,西门子冰箱难以开门,之后便复制这一行动,从而获得“罗锤子”称号。
当时,张瑞民这一砸,砸在冰箱上,更是砸在员工心上。关于此事报道,更是响彻街头巷尾。三年后,海尔获得中国第一块质量金牌。
做好品牌,质量为本,此为立信。张瑞敏的先锋之举,将鲁商带上了高光时刻。青岛电视机厂,效仿海尔引进国外彩电技术,成立了海信电视。
济南的小鸭,之前主做拖拉机,也效仿海尔,引进国外洗衣机滚筒技术。海尔发展迅猛,1991年先后兼并18家亏损企业。
有了管理,有了质量,还缺流量,《海尔兄弟》由此应运而生。1994年,张瑞敏获得中国经营大师的称号,被誉为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1998年,张瑞敏被应邀到美国哈佛讲课,成为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发表了著名的“休克鱼”理论。
企业兼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以及强强联手。张瑞敏解释,海尔属于吃休克鱼,兼并那些硬件完好,但由于思想、观念导致企业僵化停滞的企业,这便是休克鱼。
2004年,海尔已经成为家电王者,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巨头滑坡,来得如此突然与诡异。
2004年,只穿裤衩的海尔兄弟,终于感觉到受凉了,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首先,体制过于复杂,04年之后,家电厂家和家电卖厂,展开混战。董明珠与经销商强行绑定,直接与价格屠夫黄光裕硬碰硬。
然而,海尔依然是集中所有制,经营上与普通私企别无二致。眼花缭乱的股权框架图,如同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在混战中成了掣肘。
其次,销售渠道过重。格力、美的采用体外销售公司,海尔则是在三、四线城市自养大量销售人员。
至今,海尔仍然拥有8000多个县级专卖店,三万多个乡镇网点,人力成本可想而知。
最后,产品重心失当。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一台洗衣机,一台电冰箱,足够了。但是,三室一厅的房子,只有一台空调,够吗?
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不够的。然而,在家电中,空调的毛利是高于冰箱、洗衣机的。
2015年后,大家电销售增长势头放缓,让大众感知,生活质量升级的那些小家电,风头兴起。比如,微波炉、面包机等等。
这一波,美的抓住了,几家关注小家电的创业公司也抓住了。体量巨大的海尔,再一次眼睁睁的看着别人,轻舟已过万重山。
对于张瑞敏而言,他的目标不是国内,而是星辰大海。2000年后,张瑞敏便提出全球化战略,先后收购、整合了日本三洋电器、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
高傲的张瑞敏说,我们和其他同行不一样,我们没有做过一天的贴牌代工,我们只生产自己的品牌。
遗憾的是,海尔的海外战略并未达到预期。张瑞敏曾骄傲的说,在日本银座的广告牌上,我们是唯一一家中国制造企业。
尽管,我们在日本的营收,还不够支付这块广告的费用。
现如今,71岁的张瑞敏依然在商场中左出右冲,在黄忠的年纪,依然干着赵云的事情。海尔兄弟36岁了,他还有机会再年轻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