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的缺点是什么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讲,追求完美是在追求控制感,追求控制感是因为焦虑,焦虑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完美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寻求安全、缓解焦虑的方式。
完美主义同时是全能自恋的体现。全能自恋,是每个人在婴儿早期都具备的心理,即,婴儿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我一动念头,和我完全浑然一体的世界(其实是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就会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出生至6个月大的婴儿都处于“全能自恋”状态,即认为所有事情都能够实现、所有需要都能被满足。但若这些需要无法得到监护者的准确照顾,婴儿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并会演化成一种心理缺失,从而致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再次追求回到“全能自恋”的状态。
一个完美主义者,经常出现的负面情绪是失望和生气。这源于对人事物控制的企图,若无法如愿,便失望和生气了。这种失望和生气的对象,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对他人。完美主义的世界里只有一百分,我要求自己这样,我要求他人也这样,若做不到,哪怕是99分,我不让他好过,我也不让自己好过。所以,一个完美主义者跟自己,和跟他人的关系都会很紧张。那怎么解决呢?
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也能在所有时间里获得一些人的认同,但是我们无法在所有时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包括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态度、看法是完全一样的,也没有同一个人在前一分钟和后一分钟里的情绪、感受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不必总是跟别人或跟自己过不去。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世界本就不完美。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再完满的东西也有残缺,这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不好。我这里有一个解决完美主义的公式:100-20=80。意思是:我可以不要100分,只要80分,剩下的20分用来成长。先接受自己或他人是80分,同时去争取那20分。
很开心能回答您的问题。
完美主义者有很多缺点:
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缺陷,对人非常挑剔,不易与人相处;他们表面看上去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他们很少看到优点,总是关注缺点,总是不知足,因而很少肯定自己,很少会知足;不知足会导致不快乐,他们往往会活得很痛苦;完美主义者对错误的容忍度很低,往往会失去创新和冒险的勇气。
完美主义缺点的产生根本原因是:
你 相信自身的价值要建立在自身的成就之上。
完美主义者的认知来源于很多方面:
完美主义者的形成可能 来自成长期父母对他们有过高期待,对他们的行为有过高的标 准,一些家庭鼓励孩子成为完美主义者,有时父母们有意无意地将是否完美定为衡量的标准。这些父母要求孩子次次考试拿前三,或者要求在钢琴演奏表演中表现得无可挑剔。这些高标准慢慢就会内化为孩子对自己的要求,长大之后就会成为对自己有高期待的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时也有可能常常受到父母不当的评判、羞辱、虐待, 只要一点小事没有做好,可能就会被骂甚至被打,于是,“每当犯错,就会被破口大骂、被责打”的恐惧,深深印在他们的心里,让他们开始相信“犯错,就代表不好,代表可能让别人失望,甚至不被爱,所以人必须是完美的。”这样的信念。 而年幼的孩子又非常渴望去取悦成年人,即使是有施虐倾向的成年人,所以他们也会以追求完美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来取悦父母。
也 有一部分父母会对孩子的成就赞誉过度 ,让孩子特别在乎成就,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就建立在自己的成就上,倘若没有取得这么优异的成就,那么自己就没有价值,这也会促使他们走向不断完美的追求中。为了获得接纳、爱和赞扬,他们在追逐完美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
完美主义往往缺乏安全感,所以往往想通过自己完美的努力来获得一种掌控感,因为自己越努力,考虑越周到,越能保障自己的一切。
现代 社会 竞争日益激烈、社交媒体不切实际的完美宣传、广告宣扬完美标准、攀比之风盛行等,这些 社会 因素也在强化人们奉行完美主义。特别是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 社会 精英,他们害怕做得不好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公众的评价,在这种思想压力下,他们特别想在各个方面表现完美,但这恰恰会导致他们容易产生抑郁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
完美主义的缺点主要是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形成。
不知道我的解答对您有没有用,欢迎继续交流。
相信很多人说到处女座都会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感情,因为他们算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追求完美,对自己如此,对别人也是这样
但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谁都可能会有一些小的缺点,在相处的过程中,完美主义者过分的苛求,很可能会让双方感到有些不舒服。
我有写过一篇文章,《正视自己,从宽容自己的不足开始》,文章中说到希特勒的例子。
希特勒的爸爸从小对他也是实行严苛的教育,长大后的希特勒不抽烟不喝酒不玩女人,看起来绝对是一个完美的正派人物。
可是作为人,自然会有七情六欲,内心自然会有一些不完美的东西,希特勒内心无法接受,便在潜意识中讲这些不好的东西转移到了其他人身上,这就有了犹太人、乃至世界人民的悲剧。
有时候创新或者希望往往诞生于不完美。
刘慈欣在小说《镜子》中描绘这样一个情节,一个程序员通过代码模拟出了人类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这个程序可以看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在发生着什么事。
有了这样一面镜子,人人都不敢再做坏事,罪恶、肮脏无处遁形,正直的人想要将这个程序推广,但有人严厉阻止。
原以为阻止的人仅仅是自私,但他说出的话让所有人毛骨悚然:这个程序一旦推广,人类很快也将会不复存在。
因为人类的诞生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偶然的事,如果一味要求完美,哪还会有人类?
为了验证这个人的说法,他们将程序的时间定到了几百年后,果然,城市依旧高楼耸立,可再也见不到人类的身影,因为人类那时候已经灭绝了。
所以,完美可能并不绝对是最优解,人类不完美的存在,才会保持多样性,内容丰富的世界更美,不是吗?
首先追求完美是一种病。
如果你认真发现,追求完美的人都不幸福,或者说家庭不幸福。
为什么追求完美,因为自己认为自己不完美,但是哪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想象,没有完美的人。
有的人胖一点,或许就会追求自己瘦一点,有的人矮一点,或许就会追求自己高一点儿,这都很正常,俗话说人还能没个追求,合理的追求是可取的。但如果凡事都追求,那就有问题了,追求完美是一种病,这种病来自于自己内心的空洞,自己内心的匮乏,或者说自己搞不定,就幻想通过追求来搞定,形成内心空洞的因素多种多样,有一样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为什么要追求,因为自己得不到,因为自己没有。结婚前希望婚姻一帆风顺,夫妻恩爱,孩子有出息,结婚后发现事情不是想的那么简单,所以就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谁知越追求越糟糕,你越想唯美,你的生活就越不唯美。
通过追求,来满足自己。因此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内心是空洞的,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啥,自己都搞不清自己,非要弄那些不可能的东西来满足自己,来证明给别人看,最好的证明就是把自己过好,把自己修成一朵花,让这朵花美丽的绽放,不要追求那些不实际的东西。
完美主义的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凡事追求完美,一旦达不到预期结果,内心会有很大落差,容易否定自己,有挫败感,这样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一样挑剔,所以活的比较累,同时给别人也带来压力,自然没有好的人缘。
其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要求,有上进心是好的,但是只要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只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同时改变自己的缺点,可以逐渐完善自我,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圆润,随和。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要想拥有幸福的人生,就要从心态开始改变,正确认识自己,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性格随和又温暖的人,自己舒服,也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阳光,如此,甚好。
感谢你们的关注,让我们在彼此的交流分享中不断学习成长,生命在于精进不止!
我认为完美主义者,顾名恩义就是做事一丝不苟,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有上进心,眼里容不了沙子,但缺点也很明显,则是对自已很荷刻,对别人也同样苛刻,所以社交是他的弱项,应该难以相处,太执着。
完美主义的人,要求别人高一些,因执的性格,影响了他们的视野,看问题一般都认为有两面,因此要走极端的倾向,一旦他们认定了一个事实,或者下定了决心,他们就会对其它相反的意见,变得相当的神经质,用顽固和专制这两个词形容,他们的状态不为过,他们也希望自已善良,正直,诚实,当他们受到挫折和批驳时,他们怀恨在心,由于追求完美主义的天性,所以导至自已走极端。
由此可见,种种完美主义的缺点,是影响着自已的成长和视野,是影响着社交,工作,学习,种种影响。
这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自己认为自己很完美,另一个是你认识了你认为很完美的一个人。
对于第一种:我认为是把太完美的想当然了。
因为现实中是不存在完美的人的,就像阴阳相互相生,优点和缺点也是一样的,就像人体器官,比如手脚,两只眼睛,都是一大一小的,不是完全一样的。
对于第二种:只能证明人家的情商、智商远远高过你,和你不是一个层次的,反正本人遇到近乎完美的人是是离得远远的。还有一种就是因爱而生的感觉,是种幻觉,要想保持爱情长久,建议还是尽快发现对方缺点,看自己是否能接受,能接受则继续,反之,则离开。不要试图海边,改变的只能是自己。
完美主义者对众人的批评有着惊人的警惕感、为了避免事后遭人非议,他瞩在接受一个新的任务或制定一个新的计划时,往往会花很大的精力作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便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赞扬代替批评是他们的一贯愿望。在工作时,他们采取的方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前大多数都从形形色色的指南丛书中搜集了很多专家的意见、或综合、或择其善者而行之。为了避免在中途节外生枝,加之求好心切、完美主义者往往都实行一些短程的计划。这样不仅逃脱了中途而废在心理上的压力,也可以尽快地看到工作的成果。这对他们来说,内心可以获得极大的愉悦;他们总是在心里默默地构思自己的计划以及实现计划的方法,以做到万无一失。当其他人或者环境因素不允许他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构思和完成计划的时候,他们心中就会万分沮丧,有时甚至发出愤怒。对于他们感兴趣和认为应该做的事,完美主义者总是全力以赴。他们会认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以便工作时的每一分钟都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丝不苟的,而且一般只要工作结束,其结果跟他们预想的都一样或差得不远。对那些他们不在乎的事情,他们却显得有些冷淡和漠不关心。 完美主义者的要求对别人来说都高了一些,因而在其他人的眼中,完美主义者的行为有些过于夸张和没有必要。他们也因此丧失了周围人的认同感;旁人对完美主义者的无法忍受或不以为然使他们经常感到困窘不安,有些计划和工作在没有开始之前就搁浅了。这种挫折感使他们忿忿不平,他们却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高标准,反而会把它们加之于周围的人身上。 固执的性格影响了他们的视野。完美主义者看问题一般都认为只有两面,因此有走极端的倾向。一旦他们认定了一个事实或者是下定了决心,他们就会对其他相反的意见变得相当的神经质。用顽固和专制这两个词来形容他们这时的状态毫不为过。对待别人意见的态度源于他们内心深处那股叛逆的蠢动,以及对自己本性不大驯眼的恐惧。他们希望自己正直、善良、诚实,然而固执的本性却拉着他们率性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他们受挫。受批驳时,他们会怀恨在心,虽然表面上看来仍是一团和气,毫无记恨的迹象。由于追求完美的天性,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相当挑剔,对别人也非常苛刻。当他在说“是”的时候,他心里却总是在想是否应该说“不”。对待一件事,他们总是再三地审查才将其放行。在谈话中或会议上,发问最多的肯定是他们。因为他们对别人和自己总是有大多的质疑。在别人限中,他们是争强好胜的,也是不可理解的。吹毛求疵的心态使得他们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时候总是不能始终加一。在他们看来,任何人离他们的最完美标准都相去甚远。 完美主义者对什么都看不顺眼,因此他们觉得完全有必要让别人知道最好的是什么、在行为上就每每伴有好为人师的倾向。完美主义者认为追求完美应该是一个人的起码人格,于是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教导别人该如何行事,而这些婆婆妈妈的说教只会让他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降低,让别人感到厌烦和无法忍受。他们这种妄加批评和处处充当权威的精神使他们降到与吹牛者一样的地位。当然,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性格也会使他能力四射,因为在决策时需要他们。他们在决策前,一定要研究所有的相关细节以做到万元一失,还会认真地衡量投资报酬率。基于对效率的考虑,他们会把每一个人、每一件材料用得恰到好处,,决不浪费时间去做无用功。有时,他们收集信息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诚然,此举过于耗时,然而对于正确的决策来说,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认为做亡羊补牢的事不如未卜先知、防患于未然。正是这种拘限于细枝未节的性格让他们的决策往往成功。
说到完美,我不得不提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面的女主角姚木兰,在林语堂笔下,她是完美的女人。 她知书达理.学富五千;他体贴入微,婚后哪怕丈夫出轨,她都能主动约情敌见面,以理劝退,做到知书达理.贤良淑德。这世界从来都没有完美的事物存在, 哪怕木兰再完美,可乌云易散,尘土易扬,还是要面对世界的苍凉。
哪有什么完美主义?只不过在你眼里是完美的。在他眼里可能什么都不是,人们都在寻求自己不完美的东西,找到了便是完美的。不需要便是不美的。 正是这些不完美造就了纷彩的世界,完美是由所有不完美托出来的,不完美是完美的彼岸。
“白玉无瑕”那是千古流传,真正的玉是有瑕疵的,如同人一样,有遗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人无完人,在世间十全十美万万不可求。 万物皆有裂痕,正因缺陷,贝多芬静心于音乐的汪洋,谱写出不朽的乐章;正因缺陷,海伦凯勒拥有葱郁的精力,在细腻的文字中不断升华正因缺陷,霍金在接连不断的绝望中涅槃重生去 探索 这未知的宇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旗圆缺。这世界本身都不完美,这就是他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