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郭艳老师《Tortoise and his friends》所得
郭艳老师的这节绘本课和之前张欣老师的课是同课异构。从观课的感受来看,我更喜欢郭艳老师的课。她的课堂和我对本课的想法基本吻合。
一、抓语言点,多层次重复,锤炼学生语言能力。
在评张欣老师的绘本课时,我提过应抓住动物的特征及其具有的特定能力,进行前后贯通式的教学。这样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有清晰的思维角度,有可用的目标语言。在反复的呈现中,学生都能够得到浸润式的感悟,都会有所得,有所悟。
在郭老师的课堂上,她在阅读前设置了一个活动Let's think. How to introduce an animal?并给学生六个角度来对动物进行描述,颜色、外貌细节、总体印象、能力、食物和居住地。这个活动,拓展了主教材中对动物的描述,更加的全面。特别是郭老师对部分词汇的补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信息补充。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郭老师设置的活动Try to say more.和Try to guess.都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Picture reading的环节中, 郭老师问学生Guess, who can cross the river? Why?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了动物特征及其相应特殊的能力。学生思维的指向非常明确,他们也有相应的语言来对应表达,所以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在Fast reading的环节,郭老师提出问题How do they cross the river?并追问Why?以让学生找出elephant、giraffe、tiger和monkey的特征及其相应的能力。在问到tortoise的时候,学生的表达就存在了问题。其实,这里可以用否定句进行相应的表述,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引导,如Does tortoise have strong legs?等等,提醒学生用否定句的形式来描述它的特征和相应不具备的能力。在教学动物们建桥的环节中,郭老师也是问学生What does the giraffe do?在学生回答之后,追问Why?学生自然而然把关注点与身体特征、能力进行联系。
在反复的语言点重复中,学生有所思,当然也有所表达。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锤炼。
二、抓兴趣点,多模态呈现,加深学生文本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二级目标依旧把“对英语学习存在较浓厚的兴趣”放在首位。在课堂上,运用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在语篇的教学中,采用多模态的资源呈现,可以让学生从多视角、多介质、多层次对文本进行理解,加深学生理解的程度。
郭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视频,图片,声音,简笔画,身势语等多模态的资源呈现。在课始,她让学生观看一段video并提问What's the video about?来导入本课的主题animals。在谈论animals的过程中,她呈现了主教材中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在拓展动物相关词汇时,她又给孩子呈现了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居所。在呈现了核心人物tortoise后,她采用图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辨别tortoise和turtle的不同,为后续文本的理解和预测打好基底。在Cover reading环节,通过呈现绘本的封面和封底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猜测Who are his friends?在绘本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绘本图片,让学生进行Picture reading来预测故事的发展,同时通过播放绘本录音的方式来验证学生的预测。在教学词汇wade的过程中,她采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理解wade和walk的区分。在教学动物建桥的过程中,她通过身势语来让学生对词汇进行直观而有效的理解。特别是她在呈现绘本的情感线的时候,让学生观察乌龟的各个表情,来直观感受其情感的变化。
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呈现,除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之外,也促使了孩子对语言的习得,对绘本的深入理解。
三、抓切入点,多维度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虽然课程标准从2001年至今已有了五次的修改,但始终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十分注重。思维品质作为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去体现学生的思维活动,去促成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文本的解读需要思维的参与才能更深刻的理解。
郭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呈现了很多思维活动。在Cover reading活动中,学生通过绘本的封面和封底对文本的预测,是学生评判性思维的体现。包括在后续的Picture reading活动中,学生对Who can cross the river? Why?的回答;在Fast reading中,学生对Can tortoise cross the river? Why?以及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e tortoise?的回答,都是对学生思维的提升。在大象、长颈鹿、猴子以及老虎秘密计划的时候,郭老师提出了问题Why do they make a plan secretly? Do you have any good ideas?。在读后环节,她提出了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tory? Have you ever helped your friends? What did you do? When your friend is in sad(in trouble), what can you do for him?。这一个个问题回答的过程中,无不是学生思维的流露,是学生思维的提升。同时,对于大象、长颈鹿、猴子以及老虎能过河,而乌龟不能过河;对于大象、长颈鹿、猴子以及老虎在建桥过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郭老师都带领学生理清了其中的前后逻辑关系,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深入文本,抓住一个个可能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去发现,去探索。
四、抓***同点,多角度关联,促绘本主教材融合。
绘本与主教材的融合是当前小学英语课程研究的一个热点。而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补充课外阅读资源,如绘本等。要融合绘本与主教材,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主题的融合。新修订的课标对主题分为三类: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然后需要考虑的是功能的融合。主教材和绘本,在语言功能上有衔接与关联。最后,需要考虑的是在语言的情境上有连结。
郭老师选择的绘本《Tortoise and his friends》和主教材《My animal friends》在主题上是完全融合的。在语言功能上,主教材主要呈现了It is... It has...而绘本也实现了很好的衔接。在语境上,主教材是动物朋友,而绘本是乌龟和他的朋友,也有连结。所以绘本的选择上,十分恰当,与主教材有极高的融合度。同时,在课堂的呈现上,郭老师也体现了极佳的融合。她先是让学生对主教材进行复习,充分激活学生的旧知。在慢慢的,融入新知,向绘本的方向靠近。在完成绘本之后,郭老师分层的作业设计中,又让学生回到了动物的介绍之上,但同时也呈现了对绘本要求的作业。从旧知到新知,由新知和旧知的融合,呈现出学生更新好的知识图式。
郭老师这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好好学习,可以推荐给教研组的老师们观摩,与他们***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