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行音乐的论文
至于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流行歌曲,那几乎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就民国肘时期的文化市场而言,电影、通俗小说、流行歌曲并驾齐驱。然而,在民国时期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电影和通俗小说被重新评价和认可后,流行歌曲并没有进入文学研究者的视野。只有香港和台湾的少数学者参与其中。比如黄奇志在1978写的《当代音乐概述》,以五六十年代的湘钢当代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孙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提供了现代流行歌曲在上海和香港的发展情况。其中,黄奇志虽然强调文学研究,但可惜的是主要篇幅是向刚的时代音乐,孙坤的作品意在描述历史,对文学着墨不多,收录的作品也不多。相对而言,音乐界对这一领域的探索要早于文学界。例如,洪等人在台湾省学术界就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进行了研究。中国音乐学家苏伟·切特博士对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流行歌曲的音乐和文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大陆音乐学学者也提供了一些关于老上海歌手的案例研究,如“作为一种体裁,以中国早期的歌曲和唱片为例,以周璇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演的电影为例,并与同时期的好莱坞音乐剧进行比较。
引言1、考证的由来,不唱不唱!诗词歌赋太高雅。别唱了,别唱了!爱,爱,他们说太恶心了。它轻松而不伟大,威严而可怕,没有人庄严地爱它。别唱了,别唱了!不开口怕人家骂,不开口怕人家骂。别唱了,别唱了!11“不要唱”是一首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的歌曲。其作曲家黎锦光、作词人李娟青和歌手周璇都是解放前流行乐坛最著名的创作者。中国的现代流行歌曲自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以来,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呈现出惊人的扩张态势。这种吸收了现代西方音乐并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新型歌曲,已经被广播、杂志所采用,借助电影等现代媒体,成为一种流行的娱乐形式。当时的‘不要唱’反映了中国流行歌曲自诞生以来所面临的尴尬,揭示了流行歌曲创作者和艺人的无奈。二十世纪上半叶,受经济发展和现代西方文化冲击的影响,现代流行歌曲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大中城市迅速崛起,一时蔚为壮观。然而,这也立即招致了各方面的批评。一方面是流行歌曲质量良莠不齐,更重要的是现代流行歌曲在娱乐上的坚持与抗日和后期阶级斗争的主流思想相冲突,从而遭遇到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大压力。文化界对流行歌曲做出的“黄歌”,“颓废之声”的普遍评价长期主导舆论,严重影响了后来者的客观性。受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流行歌曲仍然面临着来自舆论和政策的诸多压力,正名的过程越来越艰难。讨论者不是在附和大众,就是在盲目地摸大象。没有对流行歌曲进行全面的分析,延续了几十年的偏见,为了克服一部分人对“流行歌曲”的偏见,争取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专业人士甚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回避“流行歌曲”这个名称,刻意使用“轻音乐”、“抒情歌曲”、“流行歌曲”等相对模糊的概念。看' 65438+上个世纪,文化部艺术局和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轻音乐座谈会,建议使用“轻音乐”或“流行音乐”的概念...流行音乐后来被广泛使用。1986,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由中央电视台举办。上半年出现的流行歌曲,确实有缺陷,也有相似之处。然而,这是任何文学类型的普遍现象。当抗战的硝烟已经散去,脱离了特殊的战时氛围,我们客观回顾那些脍炙人口却饱受诟病的歌曲,不难发现灵光一闪。现在的流行歌曲也显示出惊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很多听众都是以青少年为主,包括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歌曲中缅怀自己的青春,在歌曲中宣扬自己的理想,在歌曲中寻找情感和思想。甚至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歌词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他们随歌而泣,却陶醉其中,却又悲喜交加。即使是不关心流行歌曲的人,也不能否认流行歌曲有这种能让左右听众感到快乐和悲伤的魅力。面对这一切,我们真的可以无动于衷,不予理会吗?不过现在看来,学术领域确实是这样的。即使摆脱了“黄歌”的恶名,流行歌曲在秉持精英文学理想的现代主义学者中依然不值一提。所谓的流行文化,只是为没有审美能力,只会被动接受的普通人提供廉价易得的娱乐。简直“不值得真正的或权威的文学或文化分析”。l .“大众”和“流行文化”被粗暴地扫到了自己鄙视的角落,吵得谁都看不清楚。固有的文学评价体系在其中起着消极的作用。我们长期受‘经典作品’影响,一直处于纯文学或者严肃文学的圈子里;我们制作了一套价值标签,但是各个层次的读者不一定能识别这个价格标签。“相应地,需要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然而,无论是新的价值体系,还是新的文学研究范式的建立,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它必须抵御原有价值判断标准和固有研究范式的强大阻力。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使人们看到了通俗文学研究在理论上有所依靠的希望。然而,这一理论本身鲜明的解构性质,使其在“破”方面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但在“立”方面却先天不足。“破而不立”的后果是,通俗文学无法把握自身涌动的强大生命力。失去了规范和引导的力量。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在流行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流行歌曲已经牢牢占据了音乐圈的主要位置,它和它的受众越来越独立。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评价和引导已经逐渐失去影响力,流行歌曲也不再瑟瑟发抖。它们傲慢地散布在每个城市上空,甚至飘向山丘和农田。除了音乐圈,从本质上来说,流行歌曲的文本已经侵占了诗歌原有的领域,抢走了大量原本属于诗歌的接受者。到了四十年代,“不唱”“怕被骂”的无奈,变成了“坚持唱”“想骂就骂”的悖论。但是大众和研究者还是在互相争论,我行我素,大行其道。这种被判定为“劣等”的文学体裁,在正统音乐史和文学史上都是缺失的。传播之热与研究之冷的巨大反差,实际上导致了双输的局面。
在众多文化占据主流的时代,原本由文化精英向普通大众启蒙的文化辐射模式完全失效,文化权威被推下神坛。在现代人看来,没有“主动性”的人,是在出乎意料地、坚决地对抗来自所谓精英的灌输。这意味着精英文学如果失去了对市场的适应性,就无法撼动现实世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它标榜的是拯救文学,拯救社会。拯救人类精神的伟大责任不会落实。因此,一味标榜崇高,只能堵塞英语研究与通俗文学对话的渠道,失去从通俗文学中获得更大传播和影响的机会。对于现代流行歌曲来说,如果从来没有得到理性批判的帮助,它的发展和推广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或者永远找不到光明的出口。也许有太多可以避免的伤疤留在了黑暗中。如果我们愿意睁开眼睛,走出文学等级制度的牢笼,坦然面对这个多元化的文化世界,就不难发现,虽然流行歌曲在文化工业化大规模复制的情境下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也是清晰可辨的。诗的序言'日:。情绪在中间运动,在言语中形成,但不足以感叹。可见歌曲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人性总是相通的。歌曲流行的根本原因,无非是所表达的情感的普遍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怎么能怀疑被那么多人喜爱的流行歌曲唱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心声,道出了他们心中的真实感受呢?!而只有准确、充分地表达这种感情,歌曲才能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和喜爱,才能引起欢乐、悲伤、忧郁、阴郁等各种情绪的反映。因此,单纯以流行歌曲所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和感情根源上的人性“1”来说,是值得将其纳入文学研究领域的。在对流行歌曲进行理性研究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理清概念上的混乱,明确它指的是什么。对于现代人来说,“流行歌曲”2是一个熟悉的名词。人们不难理解它所指的音乐类型,也相当容易将其与民歌、艺术歌曲等类别区分开来,轻松地列出自己熟悉的流行歌曲。然而,当我们试图为它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义时,却有许多不同的意见。自20世纪20年代末诞生以来,中国出现了许多现代流行歌曲,如《亲情情歌》、《黄歌》、《轻音乐》、《通俗》、张和罗的《中国文学史新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版。P3。2本文主要关注流行歌曲。为了避免与“流行音乐”中的器乐作品混淆,本文使用“流行音乐”一词。然而,在以前的研究中,“流行音乐”是用来指流行和大胆的歌曲。如无异议,将不在讨论中指出“、宋”、“都市民谣”、“流行歌曲”等几个不同的名称。这些名字甚至在日常对话中用专业术语讨论。其中,“流行歌曲”一词的影响最为广泛。其实“流行歌曲”涵盖的内容远远大于“流行歌曲”。《中国音乐舞蹈大百科全书卷》上说:流行音乐一般是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易于传播、受众广泛的音乐。它不同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也被称为“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型,所指范围很广。除了标明歌曲的语言、音乐水平、活泼风格外,对其特点几乎没有明确的描述。采用这种内涵模糊、外延不清的“流行歌曲”概念是音乐人的策略,符合为当时流行歌曲的发展寻找合理性的目的。实质上,在“流行歌曲”的广义概念下,流行歌曲借助于其他类别的歌曲(如群众歌曲、艺术抒情歌曲等)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得到舆论和正统批评家的认可。我们现在谈论的“流行音乐”这个词直接来源于英语。popular叫“sic”(流行音乐),“popular”就是“流行”和“流行”的意思。“流行”等含义。流行歌曲的狭义定义来源于西方,具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和社会历史背景:西方流行歌曲起源于美国,吸收了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的音乐,因此也呈现出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的特征:“世界性的音乐语言,即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现代城市生活带来的流行音乐娱乐和消费方式,是现代流行音乐最本质的特征”6438+0。书中借用了奈特和彼得·曼努埃尔给出的西方流行音乐的定义,大致概括了流行音乐的以下特征:2: 1,最早起源于城市,面向城市听众;2.与民族艺术音乐有风格上的联系;3.至少在20世纪,它主要通过广播和大众媒体如唱片和磁带传播。4.流行音乐是为了娱乐而流行的音乐;5、流行音乐明星制:6、曲目更新快是流行音乐的典型特征,传播工具想尽办法让人们对一个流行明星的新作品持续感兴趣。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流行歌曲”是一门综合艺术,现代的传播方式和制作方式为其增加了很多技术含量。试图对这件事给出一个清晰的、普遍认可的定义,往往会导致无尽的困惑和徒劳,音乐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从文学研究的角度,如果以歌词为标准,音乐和纯技术问题暂且不考虑。中国现代流行歌曲虽然是在西方流行歌曲的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但也有自己的新鲜感。金兆钧的《光天化日之下的流行——体验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PI .2今天的《狂欢季——流行音乐的世纪腿风》,广聚人民出版社,1999版,P151。4明中国特色。基于此,我们在考察流行歌曲(主要是歌词)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基本属性:第一,流行性。流行歌曲是流行文化的一种形式,它面对的受众不是在音乐、文学方面有专业素养的精英知识分子,而是数量更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普通民众。所以它的旋律和歌词一定要通俗易懂,符合广大观众的欣赏能力。这是流行歌曲得以广泛传播的基本前提,也是流行歌曲长期居于流行歌曲之列的主要原因。二是娱乐性。《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风”的传统(也是1的一首歌),载道功能成为诗歌价值的体现。通过诗歌,我们可以“观风俗”。几乎无一例外,所有时代的歌曲都涉及启蒙或政治功能,流行歌曲也是如此。但他们首先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强化审美和娱乐功能,淡化政治和教育色彩。所以“情”的内容比“载言”多,形式比庄的分量轻。娱乐化是流行歌曲被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也是流行歌曲最基本的特征。第三,它是商业性的。流行歌曲的诞生与消费市场密切相关。它是一种文化娱乐产品,创作、演出、制作、传播、宣传等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商业气息。其创作动机是作品从流行中获利,借助商业力量增加传播渠道、扩大传播领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制约。商业表现的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其本质在于流行歌曲是文学消费品这一特征。文学既然成为了商业产品,必然会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受到商业运作方式的控制,受到商业消费需求的影响,所以也就决定了它的“媚俗”特征。无论流行歌曲的市场如何变化,创作者都会积极跟风。尽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这方面的最高境界,即真正的商业成功是创造和引导潮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对商业利润的需求刺激了流行歌曲的创作和传播,当然商业的急功近利也可能对流行歌曲产生负面作用。第四,是思域。与民歌不同,流行歌曲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文化产品,以城市为主要传播空间。它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商业城市中广大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它以市民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市民兴趣为主要导向,表现了城市的各种生活方式和市民的心理感受。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体现在主题、意境、语言上。此外,对应城市的特点,流行歌曲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追求新奇和时尚,呈现出多样性。所以,流行歌曲的出现,不像一般的流行民谣,只有在城乡人民生活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